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梁构。建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23036
  • 作      者:
    戴航, 高燕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梁构·建筑》是关于介绍“梁构建筑”的教学用书,书中以建筑整合和结构创新为主导思想,对结构中最基本的线元——梁的结构功能、空间覆盖的技术逻辑及建筑形式和表现等问题展开研究。《梁构·建筑》可供从事建筑设计、建筑技术、结构工程等工作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展开
作者简介
    戴航,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和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开始进入南京工学院(现名东南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学习,先后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1991年毕业留校工作至今。1993年作为合作研究员前往美国Inefgraph ACAD Training Center接受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专业培训并从事合作研究。1994~1996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香港大学进行高层建筑的技术专题研究。负责或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相关科研课题,研究成果曾获英国皇家工程师协会Telford Premiurr Award和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和EI收录。目前主要从事建筑结构新技术分析和应用、建筑结构体系建构与建筑形式及结构重构技术与建筑造型等领域的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建筑整合和结构创新为主导思想,对结构中最基本的线元——梁的结构功能、空间覆盖的技术逻辑及建筑形式和表现等问题展开研究。全书共6章:第1章提出结构形态设计的概念,定位梁的研究主题,介绍国内外研究背景及本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章通过对梁的原型和重构技术的阐述,分析梁构及梁构建筑形态表现的发展趋势;第3章分析五类梁构材料的性能和表现特质,揭示梁构设计应遵循材料意志的原则;第4章以梁的原型为起点,基于技术逻辑,研究梁在多参数变化下的优化可能和形态表现拓展;第5章用五个建筑案例的解析和设计,寻求梁构及梁构建筑基于技术表现的设计思路和实现途径;第6章总结观点,给相关建筑设计以参考和启发。
    本书可供从事建筑设计、建筑技术、结构工程等工作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结构构件是形态构成的“骨骼”,作为建筑形态构成的基础,结构设计被视为现代设计初级阶段的关键所在。由梁所构成的结构体系具有截面简单、线性特征明显的特点,能够自由的组织与重构,在满足力学性能的同时可以兼顾艺术创造的要求,具有很强的形态表现力,其便捷性与创新性优于其他结构。
    1.1.1  结构形态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肇始
    1.结构的相关概念
    1)结构的概念
    “物体皆通过它们的形态(form)来起作用,因此形态始终具有功能(function)。换言之,形态的保持是功能永存的先决条件。所有的物体皆受各种力量的作用。抵抗力量以保护物体形态永存的坚硬度,即称之为结构(structure)”。
    结构可以看作是能够对各种力的作用产生相应反应的系统。离开了力的作用,或对力的作用没有任何反应,结构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对于建筑来讲,结构赋予了建筑物抵御各种力的作用的能力,是一种保障机制,使建筑在可能出现的各种力的作用下,能够保证安全和正常使用。
    2)结构的强度
    结构的强度指结构的承载能力,即结构能够抵御某种作用而不至于破坏的能力,这是建筑对结构安全的最基本要求。它取决于材料强度、构件形式和结构构成方式,也和结构的受力状态有关。
    3)结构的刚度
    结构的刚度指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具有一定刚度的结构能够保证在设计条件下,不至于产生影响正常使用的过大变形。对于大跨度建筑结构,刚度的好坏直接反映在挠度、支座滑动及风荷载作用下屋面的颤动幅度等方面。
    4)结构的稳定
    结构的稳定指结构维持自身稳定状态的能力。它的含义比较广泛,主要体现在承载力的稳定和结构形态的稳定两个方面。例如,结构在一定力的作用下(包括外力和内力),能够提供有效的抵抗力,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形状,结构变形能够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等。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都是结构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且它们彼此是相互关联的。
    ……
展开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结构形态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肇始
1.1.2梁构件具有形态表现的潜力
1.1.3梁的设计与优化尚存在很大空间
1.2研究背景
1.2.1国外现代建筑研究水平及应用
1.2.2国内现代结构的研究及应用与国外的差距
1.3研究内容
1.3.1解题
1.3.2内容

第2章梁的形态表现与趋向
2.1梁的本构与重构
2.1.1梁的本构
2.1.2梁的重构
2.2梁的形态建构与强化
2.2.1形态的建构
2.2.2形态的强化
2.3梁的发展趋向
2.3.1梁构件的复合化、矢量化,断面形式多样化、巨型化
2.3.2梁材料的高强化、复合化、多样化
2.3.3梁构件系统的整合化
2.3.4梁形态的量化逻辑拟形趋向
2.3.5梁构件体系的仿生趋向
2.3.6梁支撑形式的可变与高度灵活
2.4小结

第3章材料意志与梁构
3.1石材
3.1.1物理特性
3.1.2古希腊建筑中的石梁
3.2混凝土、混凝土-钢材、混凝土-纤维
3.2.1物理特性
3.2.2混凝土梁构
3.3木材
3.3.1物理特性
3.3.2我国传统抬梁式木构梁
3.3.3国外木结构框架中的梁构
3.4钢材
3.4.1物理特性
3.4.2钢材之梁构
3.5玻璃
3.5.1物理特性
3.5.2玻璃梁构
3.6小结

第4章梁的技术逻辑与表现
4.1梁的原型与力流组织
4.1.1截面
4.1.2跨向
4.1.3支撑
4.1.4形式与尺度

4.2梁的技术逻辑与形式拓展
4.2.1截面
4.2.2跨向
4.2.3梁的几何组织重构
4.3小结

第5章梁构建筑的分析与设计
5.1梁构建筑之一:东京国际论坛
5.1.1概况
5.1.2玻璃大厅结构体系
5.2梁构建筑之二:浦东国际机场一、二期航站楼
5.3梁构建筑之三:展览馆建筑设计1
5.3.1结构材料
5.3.2结构体系
5.3.3支撑设计
5.3.4截面设计
5.4梁构建筑之四:展览馆建筑设计2
5.5梁构建筑之五:虹桥的重构
5.5.1切入的思路
5.5.2改造几何可变体系
5.5.3材料的置换
5.6小结

第6章结束语
6.1关于建筑中的梁
6.2从梁的本构走向释缚
6.3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