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施工组织设计<br> 一、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br> 3 施工部署<br> 3.1 部署原则<br> 全面贯彻“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以“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采用最佳的施工技术、选用高素质的建设队伍、投入精良的机械设备、实施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塑造过程精品”为指导思想,进行施工总体部署,以实现施工安全、质量、工期、功能、成本等各项指标。<br> 3.1.1 强化质量创优意识<br> 全面贯彻质量第一、强化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创优意识;针对施工重点、难点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确保实现质量目标。<br> 3.1.2 确保工期原则<br> 根据总体施工部署,主体结构施工作为关键控制里程碑。为确保主体结构工程按期完成,为钢结构安装创造条件,因此各参与施工单位必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合理组织,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按总工期总控制计划;完成主体结构施工任务,保证总工期的实现。充分考虑雨期对工程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雷雨、大风天气对施工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工期。<br> 对于可以安排在后期施工的部分夹层结构,应与设计协商,在主体结构与夹层结构相交部位合适位置划分施工缝,集中力量进行关键路线工序的施工;对于不宜安排在后期施工的夹层结构,应加大人力、物力及机械投人,保证夹层结构与零层结构施工同步完成。<br> 3.1.3 兼顾后期施工的原则<br> 由于钢结构安装由南北两侧同时进行,因此在安排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应优先考虑南北两侧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为钢结构安装顺利进行创造条件。<br> 鉴于钢结构柱穿越四、五、六层混凝土结构板的情况,考虑到钢结构安装的可操作性,相应部位楼板、边梁混凝土结构提前与设计沟通,设置施工缝,在钢结构柱安装完成后才能施工。因此在组织施工时,对于这些后期施工的临边、高空结构部位,在钢结构柱已经安装就位的情况下,充分考虑模板支撑体系与防护架体的搭设措施,以及混凝土的布料方式。<br> 根据本工程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存在交叉作业的特点,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对于边梁板柱模板支架以及外防护架的设计、搭设应充分考虑对钢结构柱脚安装可能产生的影响,采取合理构造措施避免外脚手架影响到钢结构施工,对于确实存在的影响采取预控措施。<br> 3.1.4 优化施工总平面布置<br> 充分利用现场已有条件,按照总施组平面布置原则,根据主体结构施工现状,主体结构施工需要,同时兼顾钢结构及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特点进行布置。重点解决大体量混凝土连续作业时对施工场地及交通的要求。及时打通北侧通道,利用体育场内场地,作为材料周转场地及混凝土泵车与罐车的站位和运输通道。考虑到工期的紧迫性、现场各种周转材料数量很大,因此对于周转材料,尤其是模板的堆放应合理设置,做到既便于维护、保养,又利于吊运使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