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中国传统八大菜系
鲁菜 曾经宫廷为御膳·八大菜系第一名
鲁菜,即山东菜系,有北方代表菜之称。在黄河流域、华北、东北、京津等地影响较大,是中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因此也成为八大菜系之首。
鲁菜源远流长,其菜系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齐鲁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商遍天下,富冠海内”,饮食烹饪也随之兴旺发达起来,名厨大师辈出。齐桓公宠臣易牙得志前就是一位名厨。《礼记》已提出了按时节进食、按原料搭配、分档选料、择优去劣、去粗取精等一系列烹饪理论,并论述了烹、煮、烧、脍、烤、炙等烹调方法。《周礼》也阐述了“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的调味原则。大教育家孔子更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品尝原则。上述种种,说明鲁菜菜系在春秋战国时已初具规模。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山东地区的烹调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并记述了一些名菜的烹制方法。隋唐以后,山东菜成为北方菜的代表。明清时期,山东菜进入宫廷,并成为宫廷御膳主体。现代北京的仿膳菜仍具有鲁菜特色。由此可见,鲁菜是我国北方历史悠久、影响最大的一个菜系。
鲁菜的形成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分不开的。齐鲁大地依山傍海,物产丰富,海鲜水族、粮油牲畜、蔬菜果品、昆虫野味一应俱全,为烹饪文化的发展、鲁菜菜系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而悠久的“礼仪之邦”的传统,更培育出孔府菜这样极具特色的风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