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服装艺术教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72500
  • 作      者:
    华梅,戢范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既有服装艺术的基础,诸如史学知识,又有与中西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的服装艺术教育思想,可以说有很深的理论。但考虑到服装艺术联系着每一个人,因此又需要有着装者感触颇深、格外关注或说必须了解的服装艺术知识,也就是通俗一点的知识。
展开
内容介绍
  艺术教育提供、传播和塑造一种艺术审美境界,作为暂时摆脱日常生活欲求而出现的一种内在心灵的自由状态,一种超越性的情感愉快体验,外显为一种审美态度。 本书所涉及的,既有服装艺术的基础,诸如史学知识,又有与中西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的服装艺术教育思想,可以说有很深的理论。但考虑到服装艺术联系着每一个人,因此又需要有着装者感触颇深、格外关注或说必须了解的服装艺术知识,也就是通俗一点的知识。
  实施美育或审美教育,其最根本的形式或主要的形式,就是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比其他事物的审美含量都充盈而集中。但是,艺术教育绝不等同于审美教育,把二者等同起来的观点,实是一种误解。艺术教育除了包含审美教育的内容、功能之外,还包含非审美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尽管有这样的不同,却都涉及全面素质教育。如果说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涉及不同层面的素质教育,那么,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却可以或可能涉及全面素质教育。就某一层面的素质教育而言,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远不及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那样突出、确定、深刻、有力;就全面的素质教育而言,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又不及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那样广泛、整合、融通,富有韵致。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的优点和长处,表明它是全面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方式。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章  服装艺术历史教育
  第二节 西方服装艺术演变简述
  四、交会期服装
  (一)拜占庭与丝绸衣料公元390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将首都向东迁到拜占庭,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小城。不久,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也被称为拜占庭帝国,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又存在了一千年之久。拜占庭帝国始终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同时,又使其与东方的文化传统与艺术风格相汇合,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带有明显东西文化相结合特点的君士坦丁堡文化。历来史学家都一致承认,这一崭新的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具体到服装史上,它与丝绸之路一样,带有典型的服装交会期的特点。
  可以这样说,中国丝织品的源源西运,不但使丝绸成为亚洲和欧洲各国向往羡慕的衣料,而且随着人们服装需要的不断增长,也导致了亚洲西部富强大国,特别是拜占廷养蚕和丝织技术的发展。尤应重视的是,在服装交会期中,中国丝绸和养蚕丝纺织技术通过拜占庭,被广泛地传播到西方各国。同时,拜占庭帝国时期的服装款式、纹样等也对西方各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然,所谓的拜占庭帝国的服装款式与纹样,实际上已经是东西方服饰艺术结合的产物了。拜占庭丝绸面料的纹饰中,主要有几种图案形式,如两只对峙的动物,中间由一棵圣树将它们分开。树下分列动物,这是曾在希腊流行过的图案形式。通过拜占庭服饰图案的传播,中国汉、唐期间非常盛行对鸟纹。两只相对的动物,或是两只相背反首回顾的动物组成图案的一个单位,外面环绕联珠纹,在中国丝织品图案中频频出现,其中联珠纹是从波斯传来的。除了这种图案之外,还有骑马的猎手、武士与雄狮厮杀搏斗等等。考古专家们认为,这些不同的图案,大都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后来,相继为埃及人、叙利亚人和君士坦丁堡人所模仿和复制。由此不难看出,拜占庭在东西方服装交会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东方的丝绸通过拜占庭,为西方人所认识和采用;西方的一些图案又融会在地中海一带服装图案中,而由拜占庭的特殊位置使其大量地传到了东方,影响了东方服装风格的演变。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服装艺术概论
第一节 服装的源起与构成
一、服装的起源
二、服装的构成
第二节 服装艺术的文化基础

第二章  服装艺术教育概论
第一节 服装艺术教育的概念
第二节 服装艺术教育的思想
一、中国服装艺术教育思想
二、西方服装艺术教育思想

第三节 服装艺术教育的要素
一、服装发展史
二、服装社会学
三、服装生理学
四、服装心理学
五、服装民俗学
六、服装艺术学

第四节 服装艺术教育的结构
一、教育者
二、受教育者
三、教育渠道

第五节 服装艺术教育的功能
一、审美功能
二、非审美功能

第六节 服装艺术教育的效应
一、个体效应
二、社会效应

第三章  服装艺术历史教育
第一节 中国服装艺术演变简述
一、先秦晨光
二、秦汉雄风
三、魏晋风采
四、大唐文明
五、宋元纷繁
六、明代大成
七、清代易服
八、辛亥风云
九、民族荟萃
十、当代菁华

第二节 西方服装艺术演变简述
一、育成期服装
二、成形期服装
三、定制期服装
四、交会期服装
五、互进期服装
六、更新期服装
七、风格化期服装
八、完善化期服装
九、时装化期服装

第四章  服装艺术与社会学教育
第一节 服装社会性的外因——总体环境
一、服装与社会生产力
二、服装与伦理道德
三、服装与社会制度
四、服装与宗教信仰
五、服装与国际交往
六、服装与其他社会需求

第二节 服装社会性的内因——潜性判断标准与有意教育
一、潜性评判标准的依据
二、服装社会效应与大文化背景
三、群体反馈的形式与结果
四、有意教育的社会化作用

第三节 服装是社会角色的标志之一
一、标明性别差异
二、标明社会地位
三、标明社会职业
四、标明政治集团
五、标明信仰派系
六、艺用服装的形式美感与典型性

第四节 时装流行的流向与流速
一、垂直运动形式
二、横向水平移动形式
三、循环流动形式
四、时装流行的流速及其特征
第五节 服装对社会语言的影响

第五章  服装艺术与生理学教育
第一节 服装与人种体形特征
一、欧罗巴人种与服装
二、蒙古人种与服装
三、尼格罗人种与服装

第二节 服装与人体异化行为
一、原始性人为塑造躯体的行为与结果
二、继原始性人为塑造躯体的行为与结果
三、现代性人为塑造躯体的行为与结果

第六章  服装艺术与心理学教育
第一节 服装与三大心理环流体系
一、第一心理环流体系——人与人
二、第二心理环流体系——人与物
三、第三心理环流体系——人本体内涵与服装的统一

第二节 服装心理活动的三个层面
一、设计心理
二、着装心理
三、评判心理

第七章  服装艺术与民俗学教育
第一节 服装是一种民俗事象
一、历史性
二、自发性
三、地域性
四、传承性
五、变异性

第二节 服装是民俗的载体
一、服装是物质民俗的直接现实
二、服装是心意民俗的精神寄托

第八章  服装艺术与艺术学教育
第一节 着装形象的三度创作
一、原材料选取、制作与加工
二、设计及制作成型
三、穿着是再创作过程

第二节 服装艺术的工艺风格
一、服装形象的生活来源
二、服装形象的艺术依据

第三节 服装艺术的意境
一、天国意境
二、乡野意境
三、都会意境
四、殿堂意境
图片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