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br>第1篇 基础知识<br>第1章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br>1.1 网络安全概述<br>1.1.1 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br>1.1.2 网络安全的现状<br>1.1.3 网络安全工作的目的<br>1.1.4 网络安全的原则与策略<br>1.2 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br>1.2.1 网络安全的概念<br>1.2.2 网络安全的特征<br>1.2.3 国内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br>1.3 网络安全的框架与标准<br>1.3.1 网络安全的涵盖范围<br>1.3.2 网络安全的框架<br>1.3.3 网络安全评价组织与标准<br>1.3.4 网络安全中的社会工程问题<br>1.4 网络安全的过去、现状和未来趋势<br>1.4.1 信息安全的发展历程<br>1.4.2 网络安全研究现状及最新研究成果<br>1.4.3 网络安全的发展趋势<br>1.5 本章小结<br>思考题<br>第2章 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br>2.1 网络攻击的基础知识<br>2.1.1 基本定义<br>2.1.2 网络攻击分类<br>2.1.3 网络攻击的一般流程<br>2.2 网络攻击的方法<br>2.2.1 网络扫描与嗅探<br>2.2.2 欺骗攻击<br>2.2.3 缓冲区溢出攻击<br>2.2.4 拒绝服务攻击<br>2.2.5 特洛伊木马与病毒<br>2.2.6 互联网蠕虫<br>2.2.7 黑客后门及入侵<br>2.3 当前网络攻击的特征和趋势<br>2.3.1 当前网络攻击的特征<br>2.3.2 新的网络攻击威胁<br>2.3.3 网络攻击的发展趋势<br>2.4 本章小结<br>思考题<br>第3章 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和技术<br>3.1 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br>3.1.1 密码学基础<br>3.1.2 信息加密原理<br>3.1.3 信息报文完整性鉴别原理<br>3.1.4 信息验证原理<br>3.2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br>3.2.1 网络加密技术<br>3.2.2 防火墙与边界防护技术<br>3.2.3 网络地址转换技术<br>3.2.4 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br>3.2.5 身份验证技术<br>3.2.6 网络防病毒技术<br>3.2.7 网络安全产品简介<br>3.3 网络安全检测技术<br>3.3.1 网络安全检测综述<br>3.3.2 网络安全检测的原理与步骤<br>3.3.3 网络安全检测的方法<br>3.3.4 入侵检测系统<br>3.3.5 常用的检测工具<br>3.4 网络安全的协同控制技术<br>3.4.1 协同控制相关技术<br>3.4.2 协同化攻击与协同化防御<br>3.4.3 防火墙技术协同<br>……<br>第2篇 网络安全检测及分析技术<br>第4章 攻击与检测技术<br>第5章 入侵特性的提取和入侵行为分析<br>第6章 入侵检测的模型及实例<br>第7章 高速入侵检测<br>第3章 网络安全协同控制技术<br>第8章 网络安全协同控制技术<br>第9章 安全协同控制与协同防御体系<br>第10章 安全协同机制<br>第11章 基于代理的协同控制构架设计<br>第4篇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br>第12章 协同式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设计<br>第13章 网络安全评估体系<br>第14章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及策略研究<br>第15章 基于仿真和诱骗的网络安全防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