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Xilinx FPGA开发实用教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184256
  • 作      者:
    田耘,徐文波编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Xilinx公司是最早也是最大的FPGA生产商,其芯片设计技术、开发软件和相关解决方案在业界属于顶级水平,拥有广泛的客户群。本书主要讲述了Xilinx FPGA的开发知识,包括FPGA基础知识、VerilogHDL语言基础、基于Xilinx芯片的HDL语言高级进阶、ISE开发环境使用指南、FPGA配置电路及软件操作、在线逻辑分析仪ChipScope的使用、基于FPGA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基于System Generator的DSP系统开发技术、基于FPGA的可编程嵌入式开发技术、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连接技术以及时序分析原理和时序分析器的使用等11章内容,涵盖了FPGA开发的主要方面。期望本书能够提高读者的工程开发能力。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系统讲述了Xilinx FPGA的开发知识,包括FPGA开发简介、Verilog HDL语言基础、基于Xilinx芯片的HDL语言高级进阶、ISE开发环境使用指南、FPGA配置电路及软件操作、在线逻辑分析仪ChipScope的使用、基于FPGA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基于System Generator的DSP系统开发技术、基于FPGA的可编程嵌入式开发技术、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连接技术和时序分析原理以及时序分析器的使用11章内容,各章均以实例为基础,涵盖了FPGA开发的主要方面。
  本书适合从事Xilinx系列FPGA设计与开发的工程师,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FPGA开发简介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属于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一种,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经过近20年的发展,到目前它已成为实现数字系统的主流平台之一。本章主要介绍FPGA的起源、发展历史、芯片结构、工作原理、开发流程以及Xilinx公司的主要可编程芯片,为读者提供FPGA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
  1.1  可编程逻辑器件基础
  1.1.1  可编程逻辑器件概述
  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在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逻辑器件,是当今数字系统设计的主要硬件平台,其主要特点就是完全由用户通过软件进行配置和编程,从而完成某种特定的功能,且可以反复擦写。在修改和升级PLD时,不需额外地改变PCB电路板,只是在计算机上修改和更新程序,使硬件设计工作成为软件开发工作,缩短了系统设计的周期,提高了实现的灵活性并降低了成本,因此获得了广大硬件工程师的青睐,形成了巨大的PLD产业规模。
  目前常见的PLD产品有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Logic Array,FPLA)、可编程阵列逻辑(Programmable Array Logic,PAL)、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可擦除的可编程逻辑阵列(Erasable Programmable Logic Array,EPLA)、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类型。PLD器件从规模上又可以细分为简单PLD(SPLD)、复杂PLD(CPLD)以及FPGA。它们内部结构的实现方法各不相同。
  可编程逻辑器件按照颗粒度可以分为3类:①小颗粒度(如“门海(sea of gates)”架构);②中等颗粒度(如FPGA);③大颗粒度(如CPLD)。按照编程工艺可以分为4类:①熔丝(Fuse)和反熔丝(Antifuse)编程器件;②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UEPROM)编程器件;③电信号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编程器件(如CPLD);④SRAM编程器件(如FPGA)。在工艺分类中,前3类为非易失性器件,编程后,配置数据保留在器件上;第4类为易失性器件,掉电后,配置数据会丢失,因此在每次上电后需要重新进行数据配置。
展开
目录
第1章   FPGA开发简介
1.1  可编程逻辑器件基础
1.1.1  可编程逻辑器件概述
1.1.2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历史
1.1.3  PLD开发工具
1.2  FPGA芯片结构
1.2.1  FPGA工作原理与简介
1.2.2  FPGA芯片结构
1.2.3  软核、硬核以及固核的概念
1.3  基于FPGA的开发流程
1.3.1  FPGA设计方法概论
1.3.2  典型FPGA开发流程
1.3.3  基于FPGA的SOC设计方法
1.4  Xilinx公司主流可编程逻辑器件简介
1.4.1  Xilinx FPGA芯片介绍
1.4.2  Xilinx PROM芯片介绍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Verilog HDL语言基础
2.1  Verilog HDL语言简介
2.1.1  Verilog HDL语言的历史
2.1.2  Verilog HDL的主要能力
2.1.3  Verilog HDL和VHDL的区别
2.1.4  Verilog HDL设计方法
2.2  Verilog HDL基本程序结构
2.3  Verilog HDL语言的数据类型和运算符
2.3.1  标志符
2.3.2  数据类型
2.3.3  模块端口
2.3.4  常量集合
2.3.5  运算符和表达式
2.4  Verilog HDL语言的描述语句
2.4.1  结构描述形式
2.4.2  数据流描述形式
2.4.3  行为描述形式
2.4.4  混合设计模式
2.5  Verilog代码书写规范
2.5.1  信号命名规则
2.5.2  模块命名规则
2.5.3  代码格式规范
2.5.4  模块调用规范
2.6  Verilog常用程序示例
2.6.1  Verilog基本模块
2.6.2  基本时序处理模块
2.6.3  常用数字处理算法的Verilog实现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Xilinx芯片的HDL语言高级进阶
3.1  面向硬件电路的设计思维
3.1.1  面向硬件的程序设计思维
3.1.2  “面积”和“速度”的转换原则
3.1.3  同步电路的设计原则
3.1.4  模块划分的设计原则
3.2  优秀的HDL代码风格
3.2.1  代码风格的含义
3.2.2  通用代码风格的介绍
3.2.3  专用代码风格的简要说明
3.3  Verilog建模与调试技巧
3.3.1  双向端口的使用和仿真
3.3.2  阻塞赋值与非阻塞赋值
3.3.3  输入值不确定的组合逻辑电路
3.3.4  数学运算中的扩位与截位操作
3.3.5  利用块RAM来实现数据延迟
3.3.6  测试向量的生成
3.4  Xilinx公司原语的使用方法
3.4.1  计算组件
3.4.2  时钟组件
3.4.3  配置和检测组件
3.4.4  吉比特收发器组件
3.4.5  I/O端口组件
3.4.6  处理器组件
3.4.7  RAM/ROM组件
3.4.8  寄存器和锁存器
3.4.9  移位寄存器组件
3.4.10  Slice/CLB组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ISE开发环境使用指南
4.1  ISE套件的介绍与安装
4.1.1  ISE简要介绍
4.1.2  ISE功能简介
4.1.3  ISE软件的安装
4.1.4  ISE软件的基本操作
4.2  基于ISE的代码输入
4.2.1  新建工程
4.2.2  代码输入
4.2.3  代码模板的使用
4.2.4  Xilinx IP Core的使用
4.3  基于ISE的开发流程
4.3.1  基于Xilinx XST的综合
4.3.2  基于ISE的仿真
4.3.3  基于ISE的实现
4.3.4  基于ISE的芯片编程
4.3.5  功耗分析以及XPower的使用
4.4  约束文件的编写
4.4.1  约束文件的基本操作
4.4.2  UCF文件的语法说明
4.4.3  管脚和区域约束语法
4.4.4  管脚和区域约束编辑器PACE
4.5  ISE与
第三方软件
4.5.1  Synplify Pro软件的使用
4.5.2  ModelSim软件的使用
4.5.3  Synplify Pro、ModelSim和ISE的联合开发流程
4.5.4  ISE与MATLAB的联合使用
4.6  Xilinx FPGA芯片底层单元的使用
4.6.1  Xilinx全局时钟网络的使用
4.6.2  DCM模块的使用
4.6.3  Xilinx内嵌块存储器的使用
4.6.4  硬核乘加器的使用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FPGA配置电路及软件操作
5.1  FPGA配置电路综述
5.1.1  Xilinx FPGA配置电路综述
5.1.2  Xilinx FPGA常用的配置管脚
5.1.3  Xilinx FPGA配置电路分类
5.2  JTAG电路的原理与设计
5.2.1  JTAG电路的工作原理
5.2.2  Xilinx JTAG下载线
5.3  FPGA的常用配置电路
5.3.1  主串模式——最常用的FPGA配置模式
5.3.2  SPI串行Flash配置模式
5.3.3  从串配置模式
5.3.4  字节宽度外部接口并行配置模式
5.3.5  JTAG配置模式
5.3.6  System ACE配置方案
5.4  iMPACT软件使用
5.4.1  iMPACT综述与基本操作
5.4.2  使用iMPACT创建配置文件
5.4.3  使用iMPACT配置芯片
5.4.4  FPGA配置失败的常见问题
5.5  从配置PROM中读取用户数据
5.5.1  从PROM中引导数据简介
5.5.2  硬件电路设计方法
5.5.3  软件操作流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在线逻辑分析仪ChipScope的使用
6.1  ChipScope介绍
6.1.1  ChipScope Pro简介
6.1.2  ChipScope Pro软件的安装
6.1.3  ChipScope Pro的使用流程
6.2  ChipScope Core Generator使用说明
6.2.1  ChipScope Pro核的基本介绍
6.2.2  ChipScope核的生成流程
6.3  ChipScope Core Inserter使用说明
6.3.1  Core Inserter的用户界面
6.3.2  Core Inserter的基本操作
6.4  ChipScope Pro Analyzer使用说明
6.4.1  ChipScope 分析仪的用户界面
6.4.2  ChipScope Analyzer的基本操作
6.5  在ISE中直接调用ChipScope的应用实例
6.5.1  在工程中添加ChipScope Pro文件
6.5.2  在ChipScope Pro中完成下载和观察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FPGA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7.1  数字信号概述
7.1.1  数字信号的产生
7.1.2  采样定理
7.1.3  数字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7.2  离散傅里叶变换基础
7.2.1  离散傅里叶变换
7.2.2  频域应用
7.2.3  FFT/IFFT IP Core的使用
7.3  XtremeDSP模块功能介绍
7.4  乘累加结构的FIR滤波器
7.4.1  单乘法器MAC FIR滤波器
7.4.2  对称MAC FIR滤波器
7.4.3  MAC FIR滤波器IP Core的使用
7.5  半并行/并行FIR滤波器
7.5.1  并行FIR滤波器
7.5.2  半并行FIR滤波器
7.5.3  FIR Compiler IP Core的使用
7.6  多通道FIR滤波器
7.6.1  滤波器组的基本概念
7.6.2  多通道FIR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7.6.3  多通道FIR滤波器组的FPGA实现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于System Generator的DSP系统开发技术
8.1  System Generator的简介与安装
8.1.1  System Generator简介
8.1.2  System Generator的主要特征
8.1.3  System Generator软件的安装和配置
8.2  System Generator入门基础
8.2.1  System Generator开发流程简介
8.2.2  Simulink基础
8.2.3  AccelDSP软件工具
8.3  基于System Generator的DSP系统设计
8.3.1  System Generator快速入门
8.3.2  System Generator中的信号类型
8.3.3  自动代码生成
8.3.4  编译MATLAB设计生成FPGA代码
8.3.5  子系统的建立和使用
8.4  基于System Generator的硬件协仿真
8.4.1  硬件协仿真平台的介绍与平台安装
8.4.2  硬件协仿真的基本操作
8.4.3  共享存储器的操作
8.5  System Generator的高级应用
8.5.1  导入外部的HDL程序模块
8.5.2  设计在线调试
8.5.3  系统中的多时钟设计
8.5.4  软、硬件联合开发
8.5.5  FPGA设计的高级技巧
8.5.6  设计资源评估
8.6  开发实例: 基于FIR滤波器的协仿真实例
8.7  本章小结

第9章  基于FPGA的可编程嵌入式开发技术
9.1  可编程嵌入式系统(EDK)介绍
9.1.1  基于FPGA的可编程嵌入式开发系统
9.1.2  Xilinx公司的解决方案
9.2  Xilinx嵌入式开发系统组成介绍
9.2.1  片内微处理器软核MicroBlaze
9.2.2  片内微处理器PowerPC
9.2.3  常用的IP核以及设备驱动
9.2.4  系统设计方案
9.3  EDK软件基本介绍
9.3.1  EDK的介绍与安装
9.3.2  EDK设计的实现流程
9.3.3  EDK的文件管理架构
9.4  XPS软件的基本操作
9.4.1  XPS的启动
9.4.2  利用BSB创建新工程
9.4.3  XPS的用户界面
9.4.4  XPS的目录结构与硬件平台
9.4.5  在XPS加入IP Core
9.4.6  在XPS中定制用户设备的IP
9.4.7  XPS中IP Core API函数的查阅和使用方法
9.5  XPS软件的高级操作
9.5.1  XPS的软件输入
9.5.2  XPS中的设计仿真
9.5.3  将EDK设计作为ISE设计的子系统
9.5.4  XPS对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支持
9.5.5  XPS工程的实现和下载
9.5.6  在线调试工具XMD的使用
9.5.7  XPS中ChipScope的使用
9.5.8  软件平台SDK的使用
9.6  EDK开发实例——DDR SDRAM接口控制器
9.6.1  DDR SDRAM工作原理
9.6.2  DDR SDRAM控制器的EDK实现
9.6.3  DDR SDRAM控制器的调试
9.7  本章小结

第10章  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连接技术
10.1  高速数据连接功能简介
10.1.1  高速数据传输的背景
10.1.2  Xilinx公司高速连接功能的解决方案
10.2  实现吉比特高速串行I/O的相关技术
10.2.1  吉比特高速串行I/O的特点和应用
10.2.2  吉比特串行I/O系统的组成
10.2.3  吉比特串行I/O的设计要点
10.3  基于Rocket I/O高速串行技术
10.3.1  Rocket I/O技术简介
10.3.2  Aurora协议
10.3.3  Rocket I/O硬核模块的体系结构
10.3.4  Rocket I/O的时钟设计方案
10.3.5  Rocket I/O的开发要素
10.3.6  Rocket I/O IP Core的使用
10.4  基于Xilinx FPGA的千兆以太网控制器的开发
10.4.1  千兆以太网技术
10.4.2  基于FPGA的千兆以太网MAC控制器实现方案
10.4.3  Xilinx 千兆以太网MAC IP Core
10.5  本章小结

第11章  时序分析原理以及时序分析器的使用
11.1  时序分析的作用和原理
11.1.1  时序分析的作用
11.1.2  静态时序分析原理
11.1.3  时序分析的基础知识
11.2  Xilinx FPGA中的时钟资源
11.2.1  全局时钟资源
11.2.2  第二全局时钟资源
11.3  时序约束
11.3.1  使用约束文件添加时序约束
11.3.2  使用约束编辑器添加时序约束
11.4  ISE时序分析器
11.4.1  时序分析器简介
11.4.2  时序分析器的文件类型
11.4.3  时序分析器的调用与用户界面
11.4.4  时序分析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11.4.5  提高时序性能的手段
11.5  本章小结
缩略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