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刘邦是怎样炼成的:汉朝的故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944147
  • 作      者:
    乌角道人著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一幅磅礴大气的历史全景画卷。讲述各风云人物与重大事件的始末,堪称通俗历史题材的难得杰作。秦末汉初,一个群雄逐鹿的年代,各路英雄豪强明争暗斗、此消彼长。作者谙熟史事,有极强的历史概括力、洞察力,并以现代视角,对人生、处事、官场、心理战等有深刻分析,极富启发性和创新之见。<br>    一卷入木三分的全新另类人物志。其中着重讲述刘邦不寻常的成长史,怎样从一个乡村无赖一步步成长为乱世豪杰、建汉称帝的传奇经历;更对项羽、韩信等几十位人物的人性善恶与性格弱点、成败教训、跌宕命运等进行精彩解读。从中可借鉴历史、认识当下的自己。<br>    一曲回肠荡气的新调大风歌。好文字要能看到刀锋,作者文字颇具力道,一段人尽皆知的历史,却写出了清新爽健之风。文字看似心闲试弄、恣意挥墨,却华彩自现、落落大方。随手所触,都是妙笔!
展开
作者简介
    乌角道人,本名李康,男,汉族,1974年生人,世居诸葛亮隐居,孟浩然寻梅的古城襄樊,现就职于铁路系统某单位。生无冬雷、奇香、红光等诸异象,少无大志,安享小康于盛世。无经济才,是懒散人。好饮酒,爱清谈,以“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为最大享受。
展开
内容介绍
    一座伟大的帝国大厦轰然坍塌,一群不甘心被命运支配的豪杰奋起于水泽山林,一出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杀,一幕幕尔虞我诈的暗战较量。<br>    这里有指鹿为马、异军突起、破釜沉舟、暗度陈仓、背水一战等一个个融入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成语典故。<br>    这里有千古一帝,有忠臣良将,有政客、阴谋家、投机者、术士,甚至还有为丈夫死节的美女,有偷情弄权的悍妇。<br>    刘邦的故事,一个乡村无赖成长为伟大帝王的传奇。一曲回肠荡气的大风歌。
展开
精彩书评
    还有像《明朝那些事儿》那样的书么?<br>      ——推荐《大风歌:刘邦是怎样炼成的》!!<br><br>    它既是一部写史作品,又注入了现代的理性认知;它既能做到言简意赅,又能处处显示作者的文采飞扬;它既是雅俗共赏的通俗读物,又是博古论今的佳作。汉朝那些是是非非尽在《刘邦是怎样炼成的》。<br>    本书原来以《大风歌》为名,皆来自刘邦那首人尽皆知的席间之作:<br>    大风起兮云飞扬,<br>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br>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br>    这是得酬壮士的豪迈心声,彼时,刘邦战胜项羽,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当然使他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然后,在其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br>    不得不说,在秦汉的风云变幻中,刘邦的确称得上是一个浸染了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完成了从街上的市井之徒到紫气东来的帝王的完美蜕变;他完成了与楚王项羽那场惊心动魄的生死之斗;他激起了后世褒贬不一、大相径庭的争议。<br>    而本文正是以那段风云历史为背景,塑造了包括刘邦、项羽在内几十个大大小小、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人物。<br>    在叙述过程中,作者充分彰显了其不凡的写作功底与敏锐的洞察力。无论是硝烟弥漫、短兵相接的生死战场,还是勾心斗角、明争暗夺的权力之争,作者尽能娓娓道来,生动形象,其内容充实而蕴含条理,语言流畅而诙谐,最重要的是,作者在能做到忠于历史、还原历史的真相之外,亦能不囿于历史,这些都足见作者非凡的功力。<br>    另外,本作品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便是作者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一路叙述、一路议论,兴衰成败、荣辱得失尽在作者清晰的条分缕析中,并且,其中还注入了作者在现实世界中所获得的理性认知,这种理性认识可以充分运用到人生、战场、官场的各个方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透过作者这些独到深刻的见解,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大智大慧与丰富的阅历。<br>    前面已说到,作者忠于历史,却不囿于历史,在整部作品中,作者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从秦末到汉的历史舞台,而作者本身既是一个尽责的叙述者,又是一个理智的分析者,他站在那段历史的出口,静心沉观,指点江山。<br>    总之,《刘邦是怎样炼成的》虽取材于一段人尽皆知的历史背景,却自有其清新爽健之风,虽叙事散漫、语言调侃,却字字谨慎,华彩自现。<br>    (新浪读书沙龙)
展开
精彩书摘
    卷一<br>    秦妃卷帘北窗晓--女仙卷<br>    我国的“神仙系统”很有中国特色。有些教派宣称真神只有一个,有些教派劝诫人们老老实实地低下脑袋检讨自己的“原罪”,就算能上天堂也是咽气之后的事啦。但中国土产的道教却并不如此,说来道教很有“进取精神”,讲究“神仙是人做, 修炼不辞劳, 吃得苦中苦, 正果才修到”,天宫的大门常为有志者敞开,列仙众神宁有种乎?<br>    人们常说古代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非常严重。但相传修仙之途,却并非如此。恰恰相反,道教甚至说女子修仙比男人还事半功倍,有“女子修一年顶男人五年”之说。仔细想想,倒也有可能,要不怎么不挥刀自宫就练不成葵花宝典呢?<br>    好了,不乱扯了,传说中的女仙形象实在是令人羡慕,比如杜光庭专写女仙的《墉城集仙录》中就说很多女仙们“年二百八十岁,颜如桃花,口如含丹,肌肤充泽,眉鬓如画,光彩射人,视之如十七八者”。<br>    号称岁月不在脸上留痕迹的赵雅芝姐姐,上足妆加打灯光,看起来也至少像三十八的,女仙们二百八十岁,还青春永驻十七八,人家不是天仙谁是天仙?<br>    《太平广记》中有一则故事很有趣,说是汉朝时有使者行经西河这样一个地方,在城东看到一个少女正打一个老翁。这个老翁头白如雪,已是古稀之年,却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接受杖打。使者大为惊奇,于是诘问为何此处有这等风俗?没想到少女答道:“这老头是我儿子。我的舅舅伯山甫精通神仙之道,隐居在华山中。他可怜我多病,就拿仙药给我,于是我青春永驻。可我这个儿子,不肯学仙,于是成了这般老朽的模样,我生他的气,所以才杖打他。”使者问女子和儿子年龄各多少,女子回答说:“我一百三十岁,儿子七十一岁。”<br>    “华岳无三尺,东瀛仅一杯。入云骑彩凤,歌舞上蓬莱”。高峻的山、广袤的海,都显得渺不足道,时间的消磨、山海的沧桑都付与嘴角间那不经意的拈花一笑。这样的情怀,这样的梦境,多么令人神往!<br>    ┃上元夫人┃<br>    在众女仙中,除了母亲辈的圣母元君(老子的母亲)和金母元君(即西王母,也就是民间说的王母娘娘)外,地位最高的就是上元夫人了。上元夫人在众女仙中地位尊崇之极,她“统领十万玉女名箓”,简直就是女仙系统中的CEO,有“一仙之下,万仙之上”的架势。<br>    让我们通过《全唐诗》中的几首诗篇,来看一下上元夫人的故事。<br>    上元谁夫人,偏得王母娇--汉武帝内传中的故事<br>    我们先看李白笔下的上元夫人:<br>    上元夫人<br>    李白<br>    上元谁夫人,偏得王母娇。<br>    嵯峨三角髻,馀发散垂腰。<br>    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br>    手提嬴女儿,闲与凤吹箫。<br>    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br>    李白这首诗中所写的上元夫人形象,完全来自《汉武帝内传》一书。据考证,此书大概成于魏晋年间,唐代诗人们大多都读过,李商隐诗中也引用过其中故事。《墉城集仙录》中介绍上元夫人时也袭用了这本书的描写。<br>    书中说汉武帝刘彻喜好神仙之术,终于感动了上天。当时汉武帝正在承华殿中闲坐,猛然看见一个非常美丽的青衣女子,自我介绍说是天宫的玉女王子登,是西王母从昆仑山派来的。让他静心斋戒,等候王母降临。<br>    汉武帝于是吃素祈祷,把政务委于臣子处理,又在大殿上铺了紫色丝罗的地毯,燃起了百合薰香,挂起了云锦织就的帏帐,点起了光芒四射的灯烛,摆上了玉门进贡的甜枣,酌好了西域的葡萄酒,还陈设了当时宫中最上等的哈密瓜(这些就仿佛我们现在的进口货),来接待天宫神仙。<br>    到了二更时分,西南天空云滚如涛,并传来箫鼓丝竹之声。半顿饭的功夫,西王母到了,随行的群仙如鸟群一样纷纭而来。他们“或驾龙虎,或乘白麟,或乘白鹤,或乘轩车,或乘天马”,一时间“群仙数千,光耀庭宇”。看得汉武帝目瞪口呆。<br>    这篇文章中描写的王母娘娘的形象是这样的:“著黄金褡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璚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br>    也就是说王母身穿黄金披肩,系“灵飞绶带”,腰间佩有名为“分景”的宝剑,头上梳着太华山形状的高发髻,戴着名为“太真晨婴”的帽子,脚上穿着黑玉凤纹鞋。看样子如同三十岁左右,不高不矮(增一分则太高,减一分则太矮,标准得不能再标准),容颜美丽绝伦。<br>    接下来王母当然也没有吃汉武帝准备的什么玉门枣、哈密瓜之类,有些国家的总统访问异国还带自己的厨子呢,王母当然自带“天厨”,顺便让尘世中的“土包子”--汉武帝吃了颗仙桃,开了下“天荤”。<br>    但说起来修仙求寿这回事,最热心的是帝王们,因为他们什么享受都有了,“奋斗”目标就只有“长生不老”了,但难度最大的也是帝王。山野之人,眼中无非是青山绿水、闲花啼鸟,每日打打柴、种种田,过着无比单纯的日子。而身为帝王,美酒美女当前,权欲杀罚于心,哪里能稳住神、安下心来?《道德经》云:“不见可欲,其心不乱。”帝王们每天面对着种种诱惑,他们又不是“特殊材料”做成的,焉有心不乱之理?<br>    王母其实也知道汉武帝凡胎浊心,根本不是求仙的料,但人家汉武帝诚心虔意十足,却也不好拒绝。王母不愿在臭浊的人间多待,于是她派侍女郭密香去请上元夫人来帮个忙。看来王母娘娘倒很像领导的派头,总是“享受在前,吃苦推后”,脏活累活都往下派。<br>    不过王母让侍女转告上元夫人的话说得很客气,像什么“夫人可暂来否?若能屈驾,当停相须”,都像是说给平辈的朋友的。所以有些地方说上元夫人是王母娘娘的女儿或弟子,从这里看都不大像。<br>    上元夫人出场时情形是这样的:先听见云中有箫鼓作响的天乐,接着先到的是上元夫人的一千多名青衣侍从,全是十八九岁秀美无比的仙女,上元夫人看上去像二十多岁的女子,容貌更是惊艳绝伦,也穿着青袍,青袍上绣着五彩祥云,袍子光艳夺目,不知是何料子,绝非人间的绸缎可比。<br>    上元夫人头上挽着三角髻(大家可以找一下梅兰芳所演的《上元夫人》剧照,头上就梳着高高的三角髻),长长的秀发披散在腰边,头戴九云夜光冠,佩戴着在火中烧炼过六次的玉珪,玉珪上垂着编成凤纹花样的绶带,腰里挂着黄褐色用来指挥神灵的宝剑。<br>    上元夫人来了后,王母要求把“十二部真经”都传给刘彻,上元夫人不同意,她觉得刘彻根本不配学仙。并说这部真经四千年才能传授一次,而且只能传授给女子,不能传授给男子。王母大概觉得上元夫人驳了她的面子,有些恼怒,于是就软硬兼施,恐吓说上元夫人已经泄露了天机(晕,人家还不是她王母请来的?要不怎么能见到刘彻,看来王母一贯不大讲理),反正好说歹说还是劝上元夫人把真经传给了刘彻,真经装在玉石的封套中,包着兰茧的锦绸,用紫罗素带扎着,并盖有太帝的玉玺大印。<br>    然后,上元夫人和王母乘上云车,在侍从和龙虎们的护卫下飞向西南的天空,彩云灿没,天乐飘飘,不一会儿就远得看不见了,只留下余香袅袅。<br>    刘彻虽然受了天书,将之套上玉封,以珊瑚为画轴,紫缎为书套,装入金箱后安放在柏梁台上。但他根本没有毅力照天书中的教导去修持,没几天就故态复萌,多淫多杀,暴戾如昔。于是天火焚烧了供奉真经的柏梁台,刘彻求仙宣告彻底失败。<br>    通过上述的故事,我觉得上元夫人在群仙之中,地位那是相当的高,不但年轻美丽(王母如三十多的女人,上元夫人看起来只有二十多),而且通过她能预见刘彻修仙终不可成,就证明其智慧和见识不在王母之下。<br>    关于前面李白那首诗,研究专家安旗先生认为:诗中的王母、上元喻指杨贵妃与其姐虢国夫人,嬴女儿则喻指武惠妃之女太华公主。整首诗写杨氏家族为了巩固受宠地位,以联姻为手段,促成杨贵妃堂弟杨锜与太华公主的婚事(《李太白别传》104页)。安旗先生觉得,此诗中含有讽刺杨家以婚姻作为政治交易的意思。<br>    但我觉得,这些解释未免有“把简单的问题想复杂了”的感觉。对于一生好道,甚至“全家总动员”来求仙访道(有诗为证:“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的李白来说,写此诗时,大概心中充溢着景仰之情,就算李白一贯狂傲,也难说敢连上元夫人都妄加编排。<br>    谪居蓬岛别瑶池,春媚烟花有所思--单相思的尴尬<br>    继续搜寻《全唐诗》中有关上元夫人的踪影,还有下面三首托名为上元夫人所做的诗句,其中包含着一个温情款款的故事。<br>    这三首诗来自于唐代传奇中的一则故事。唐敬宗时,少室山下,住着一位名叫封陟的书生,这人长得很帅,品性也好--“貌态洁朗,性颇贞端”,学习也十分刻苦,经常是熬到深夜才睡--“探义而星归腐草,阅经而月坠幽窗”,堪称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br>    这天夜里,封陟又正在刻苦学习中,天上飘下异香,接着云间飞过来一辆车,越来越近,轮子都快抵到封陟房子的屋檐上了。在众多侍从的簇拥下,车中出来一位仙女,用文中的话就是“玉佩敲磬,罗裙曳云,体欺皓雪之容光,脸夺芙蕖之艳冶”,她对封陟说:<br>    某籍本上仙,谪居下界,或游人间五岳,或止海面三峰。月到瑶阶,愁莫听其凤管;虫吟粉壁,恨不寐于鸳衾。燕浪语而徘徊,鸾虚歌而缥缈。宝瑟休泛,虬觥懒斟。红杏艳枝,激舍颦于绮殿;碧桃芳萼,引凝睇于琼楼。既厌晓妆,渐融春思。伏见郎君坤仪俊洁,襟量端明,学聚流萤,文含隐豹。所以慕其真朴,爱以孤标,特谒光容,愿持箕帚,又不知郎君雅旨如何?<br>    这段话说得十分文雅,实质上是相当大胆泼辣的,剥离开华美的词藻,仙女这番话的意思,其实和现代女孩们所唱的“ring a ling叮咚,请你听听我的表白;ring a ling叮咚,我想和你谈恋爱……”没多大区别。<br>    然而,封陟这个呆瓜却板起一副假道学的面孔来,他裹紧了自己的衣服(难道怕仙女上来扒他衣服?),又点亮了烛光说:“我是清洁方正之人,秉承前辈圣人的宗旨,苦读经书,甘贫乐道,就算盖的是麻布吃的是粗粮,烧的是野蒿尝的是野菜,也不敢胡来,希望您还是及早回车走吧。”<br>    仙女听了,倒也没生气,对他说:“我们初次会面,确实了解不多,一时也难以让你知道我诚恳的心意,先留诗一首,七日后我再来。”于是就留下这样一首诗:<br>    赠封陟<br>    上元夫人<br>    谪居蓬岛别瑶池,春媚烟花有所思。<br>    为爱君心能洁白,愿操箕帚奉屏帏。<br>    古代的女子,一说到“愿持箕帚”这个份上,那就是非常坦白的女追男了。封陟看了当然也知道是仙女动了春心,想和他结秦晋之好。但他中孔孟之道的毒太深,竟不管不顾,无动于衷。<br>    七天后, “丽容洁服,艳媚巧言”的仙女又如期而至,这次仙女降尊纡贵,直接下了车,走入封陟的屋子。说了一大篇诸如“恨起红茵,愁生翠被。难窥舞蝶于芳草,每妒流莺于绮丛”之类的话,表白了自己寂寞难耐的心情。封陟是读书人,当然知道仙女的意思,但封陟还是非常生硬地阻绝了仙女。仙女再留第二首诗来劝解他,并说七天后还会来:<br>    再赠<br>    上元夫人<br>    弄玉有夫皆得道,刘纲兼室尽登仙。<br>    君能仔细窥朝露,须逐云车拜洞天。<br>    我们看这第二首诗中所说的“弄玉有夫”“刘纲兼室”,都是来说明求仙未必就要禁绝情欲。弄玉相传是秦穆公之女,和夫君萧史一起飞升成仙,而刘纲是东汉时人,他和妻子樊云翘一起在山中修道,没事了还相互斗法玩。刘纲拿来一只空盘,吹一口气,就变出条鲤鱼;而樊夫人吐一口气,变出一只水獭,一张口就把鱼给吞食了。这些很类似于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时的游戏,每次都是樊夫人占上风。最后,刘纲和樊夫人双双成仙,相传向天上飞去时,刘纲爬到一棵数丈高的树上,借了风力才升天而去。而人家樊云翘平坐在地上,座下生出彩云,把她轻飘飘地托上天去了。<br>    仙女讲这个故事,就是劝封陟不要太死脑筋了,并非是只有灭尽人欲,才得以存“天理”、成正果。然而,花岗岩脑袋的封陟还是不开窍,唉,真想借用电影《花田喜事2010》中的台词质问一下这个傻小子:“你到底是纯啊,还是蠢啊?”<br>    又过了一星期,仙女又来了,这真诚劲儿实在不亚于三顾茅庐的刘备。然而,刘备第三次“访问”终于感动了诸葛亮,而“态柔容冶,靓衣明眸”的仙女却依然没有打动封陟那颗榆木疙瘩做的心。仙女对封陟说:“逝波难驻,西日易颓,花木不停,薤露非久……虚争意气,能得几时?”意思是说,人生几何,忽然而来,忽然而去,何必那样固执呢?又许诺他说:“我有还丹,颇能驻命,许其依托,必写襟怀,能遣君寿例三松,瞳方两目,仙山灵府,任意追游。”<br>    前面说过,汉武帝那样百般恳祈却不可得的升仙之道,如今仙女却一口承诺给了封陟,并继续劝他说:“莫种槿花,使朝晨而骋艳;休敲石火,尚昏黑而流光。”俗世中所谓的一时荣耀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就像朝开暮落的木槿花,黑夜中石块敲击出的火花一样,美丽一瞬间。<br>    网络上有句流行语叫:“女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受到的引诱不够;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而这句话对于封陟却不适用。封陟竟然将仙女视为妖精,发怒道:“我一个书生,一向以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做榜样。你是何妖精,百般骚扰我?我心如铁石,你不用再纠缠了,别让我口出恶言羞辱你。”<br>    仙女手下的侍者先看不过去了,气愤地说:“小娘子坐车回去吧,这种木偶一样的呆人,不值得多说,按箓簿他只能做下等的穷鬼,配做神仙之偶吗?”仙女长叹一声说:“我之所以诚恳访他,因为他是青牛道士的后裔;这个时机一失,我又要旷居六百年!唉,此人心太狠。”于是临别时,又留下最后这首诗。<br>    留别<br>    上元夫人<br>    萧郎不顾凤楼人,云涩回车泪脸新。<br>    愁想蓬瀛归去路,难窥旧苑碧桃春。<br>    诗中将封陟喻为“萧郎”,依旧充满了留恋缠绵之意。而封陟望着仙女的车子消失在云中,箫笙之声渐杳,却一点也没有动心。<br>    三年后,封陟就得病而死了。被牛头马面们用大锁链拴住,一路踢打着向地府押去,忽然遇到一队神仙,金甲武士在前面很威武地清道开路,鬼卒吓得纷纷躲避,躬身立到路旁说:“上元夫人游太山了。”不一会儿,上元夫人的车驾到了,封陟偷眼一看,原来上元夫人正是三次向他求爱的仙女,于是他悲叹后悔不已。<br>    这时候,上元夫人也看到了他,命鬼卒放了他,再多给他十二年的阳寿,封陟还阳之后,想起往事,终日痛悔不已,也许电影《大话西游》中那段话送给他是再合适不过了:“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可想而知,封陟在世上多活的这十二年,也没有多少快乐可言,除了悔恨交加,他还能做什么?<br>    正所谓“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神仙之事,缥缈难言。上元夫人和封陟这段传奇其实正反映了唐代的思想和风气。在唐代,有不少如故事中“上元夫人”一般尊贵的女人,如武则天、太平公主、玉真公主等等,好多男人要靠她们才能发达。而故事中,安排给了封陟一个追悔十二年的下场,无疑是鄙夷那些带有呆腐之气的儒生,赞许的却是“敢爱敢做的人超级精彩”。<br>    当然,从另一方面说,上元夫人作为天神中的“高层领导”,居然被下界中的穷书生叱为妖怪,不免郁闷得很,甚至严重怀疑自己的魅力指数不够。然而,没有最“囧”,只有更“囧”。唐传奇中的太阴夫人,更加丢面子。<br>    要说太阴夫人也是神仙“领导班子”中的一员,居然看上的是唐代奸相卢杞。这卢杞当时还是个穷书生,这倒不是问题,神仙们点石成金,什么珍宝没有?但卢杞这厮长得也寒碜啊,史载其尊容是“鬼貌蓝色”,不知怎么太阴夫人竟然看中了他。<br>    卢杞后来被带到太阴夫人居住的“水晶宫”(这名不好,容易联想到“水晶棺”),太阴夫人出了一道“单选题”,指出了三条路:A留下来和我喜结仙缘,可以长生不老,与天同寿;B回去做地上的神仙,虽然住在人间,但能常到这里来,还有机会和我见面;C去当人间的宰相,但是却永远见不到我了。三选一,让卢杞拿主意。<br>    其实,看这三条,太阴夫人本意是很想挽留卢杞的,“答案设计”中给了他很大的余地,她怕卢杞永远留在天宫嫌闷,也没有自由空间,于是就给他设定了第二条方案,既能做地上的神仙,逍遥快活,还能不时来天宫看看太阴夫人,按说就够体贴人意,是相当人性化的方案了。要是江湖夜雨来选,肯定首选第二条。<br>    不想卢杞斩钉截铁般地大叫:“做人间的宰相!”太阴夫人听了,险些被气晕!为了离开她这里,与天同寿长生不老不要,地上的逍遥神仙也不做,难道我有这么可怕和讨厌吗?真是太伤自尊了。太阴夫人气得马上命人把卢杞送回他的破草屋。<br>    然而,神仙大概更是一诺千金,卢杞后来还是当上了人间的宰相,不过却是唐德宗时著名的奸相,在史册中留下臭臭的一笔。这或许也是太阴夫人的安排?<br>    其实,仙女被拒的事例倒还不少,《全唐诗》中还有关于嵩山仙女所留的诗。  <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村中无赖 <br>一个朝代的发端从一部AV开始  <br>他是无赖的典型代表<br>成功是需要条件的<br>第二章  大秦帝国 <br>秦始皇和他的短命帝国   <br>亡秦者胡 <br>第三章  造反 <br>我要富贵   <br>造反有理       <br>一场婚宴 <br>逃亡          <br>目标:沛县   <br>沛公 <br>民主选举   <br>项氏叔侄      <br>夺权 <br>第四章  乱局 <br>帝国的反击         <br>开辟基地           <br>洗牌                     <br>人才是怎样炼成的   <br>孤独的牧羊人       <br>救火队员   <br>两大高手的巅峰对决 <br>第五章  冤狱 <br>阉人的政治抱负   <br>大坑是这样挖成的   <br>政治豪赌的下场 <br>第六章  帝国的终结 <br>项梁之死    <br>项羽登场         <br>巨鹿大战 <br>招降           <br>坑降                 <br>拣漏收官   <br>两只蝴蝶    <br>学会从谏如流   <br>秦王朝停牌退市 <br>第七章  洗牌 <br>安乐窝       <br>基本法              <br>饭局 <br>三光政策   <br>愤怒的猴子      <br>切蛋糕 <br>第八章  翻盘 <br>汉王           <br>放逐           <br>从无赖到将军   <br>谋划           <br>暗渡陈仓    <br>霸王餐 <br>左右为难    <br>一个熟悉男人的来信        <br>逐鹿             <br>天作之合    <br>分肉能手      <br>新单位         <br>裸奔           <br>举报           <br>叫板           <br>彭城 <br>第九章  楚汉相争 <br>战略              <br>策反            <br>北方战场   <br>左勾拳行动     <br>背水一战       <br>人才问题   <br>昏招              <br>反间计           <br>牺牲   <br>拉锯              <br>夺印             <br>从头再来 <br>舌头和拳头   <br>神仙仗         <br>项羽的对策 <br>韩信的抉择   <br>楚河汉界      <br>背盟  <br>十面埋伏       <br>别姬            <br>末路  <br>第十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br>开国              <br>一国两制           <br>功人和功狗 <br>田横五百士     <br>从将军到奴隶      <br>野兔和猎狗    <br>韩信点兵       <br>迁都                 <br>汉奸 <br>第十一章     匈奴 <br>崛起的匈奴   <br>御驾亲征   <br>白登之围 <br>第十二章  大风歌 <br>刺刘               <br> 派系         <br>暗战    <br>背叛                 <br> 长乐宫        <br>吕氏肉馅    <br>淮南王英布      <br> 大风歌       <br>长陵亦是闲丘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