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东一路33号。
我第一次把这个地址写在通讯录上,是在二十多年前。那时我是个财贸记者,用今天的术语,算是个财经记者。当时上海主管外贸的市外经贸委机关在33号里面办公。在外白渡桥脚下的这个大院里,还有一些与外国搭界的研究机构,如上海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后来,33号里的单位越来越多,里面搭起了不少可拆卸拼装的活动房屋,在里面办公的有外经贸委的团委,有当时上海唯一向在沪外企提供雇员的对外服务公司等。
英国领事馆这个二层建筑,建成于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楼房的台基明显较高,说是考虑这里地势较低的缘故。底层竖向中段有五扇圆拱形窗,两边房间窗户是倒圆拱形。整幢建筑外立面原采用清水砖,屋顶用中国蝴蝶瓦铺成。为典型的英国文艺复兴样式。
这栋房子距今已有131年历史,是外滩最老的建筑;而被有些资料称为“外滩第一楼”的“外滩1号”亚细亚大楼,则建成于1906年。如果要算英国领事馆从老城厢搬到这里的1849年,那还得加上24年,这就有了155年的历史。
有了外国人,才有了外滩这个名字。老外把外滩叫做“Bund”,这一词儿源于印度语,意为“东方水域的江岸”,该词为英国人17世纪学自印度,后带到中国。
上海的一位历史研究人员认为:外滩的“外”应是“外国”之“外”。在明代,老百姓把外滩叫“黄浦滩”。到1860年,咸丰皇帝开始把外国人叫“外洋围人”,“外国”这个词开始在社会上广泛使用。在19世纪末宝顺洋行登的一则广告中,就用“外滩”代替“黄浦滩”。
有了外围人的外滩,成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一个缩影。
1843年的外滩,就有大量的私人码头。后来,英国人对所有的私人码头均不承认,并用钢筋混凝土筑了一条浚浦线,从此固定了外滩的岸线。外滩先是英国人专管领地,后来美国人进入,外滩变成了公共租界。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英国怡和洋行进驻外滩,这是在上海开分号的第一家外国公司。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英国人修建了与外滩成“丁”字形的、专供外国人休闲的“花同(Park)弄”,这就是今天南京路的前身。自从1847年英国丽和银行进驻外滩,成为进入上海的第一家外国银行之后,各国银行纷纷进入外滩。截止1949年上海解放时,外滩共有外国银行六百余家、外国商业团体四千多个。不仅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其金融市场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三,号称“远东的华尔街”。
百年外滩同时也有了“万围建筑博览会”之称。同样是截止到1949年上海解放时,外滩在从外白渡桥到金陵东路这1500米的地段上,共有西式大厦一百二十余座。其中既有巴洛克风格,又有罗马风格和哥特式风格;集中了英国、荷兰、挪威、俄罗斯、德国和奥地利等17种最具代表意义的欧洲古典建筑风格。
外滩源,其实也是上海这个城市近代化的起点。
走进新世纪的外滩,点睛之笔落在了“外滩源”。
“外滩源”位于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东临黄浦江,北抵苏州河,西倚四川中路,南临滇池路,占地17.06公顷,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现存有14幢上海市近代优秀保护建筑和一批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历经岁月沧桑的中外经典建筑。
当年,英国领事馆的落成,带动了周边的开发。圆明园路、虎丘路一带成了当时上海宗教、文化、商业的重要中心之一,有新天安堂、基督教青年会、基督教女青年会和真光大楼、兰心大戏院、东方学图书馆等等。这一带的建筑也多建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之间,集中了欧洲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折衷主义、装饰艺术派和现代主义等多种建筑风格,是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外滩源”项目是黄浦江两岸新一轮开发的四个重点项目中首个实质启动的历史风貌区保护与开发工程。规划中的“外滩源”将分为四个部分:东部的绿地花园与黄浦公园连接;西部各类建筑,将错落分布在虎丘路上新建的博物馆广场周围,旁边还将配有街廊式的商业广场、高级酒店、博物院等;苏州河畔亲水地带中,将出现风格各异的小型建筑;西南面将兴建五星级宾馆、高级商业中心等。整个工程将分三期完成,一期工程预计2006年基本建成。
2002年6月,“外滩源”保护与开发的概念性规划在市政府专题会议上获得通过,定下“重现风貌,重塑功能”的要求。上海市规划局和黄浦区规划局向全球征集“外滩源地区城市设计方案”。
2003年1月9日,“外滩源保护与开发”项目正式启动。
2004年5月7日,上海新黄浦集团与美国洛克菲勒国际集团举行签字仪式,组建中外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上海外滩源。
那么,我们将见到一个怎样的“外滩源”?
“外滩源”项目概念设计负责人告诉我们:第一是保留历史上留下的景观精华,这是一个带着历史印记、有特色、可识别的健康城市意象。第二是增加能够满足当代生活需求的附属设施,激活“外滩源”沉睡多年的城市肌体,赋予这个历史躯壳新的生命力,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都市综合体。
在空间上,“外滩源”有三个景观层次:其一是亲水景观,将苏州河畔的水域视线打开,增强亲水性;其二是大绿地,将原英领事馆花园完全敞开,把绿地景观还给市民;其三就是对圆明同路、虎丘路所在街区的历史建筑群进行外部修整和内部更新。
“外滩源”一期项目包括中山东一路33号的公共绿地扩建、半岛酒店一期、洛克外滩源、益丰大楼改造等四大主题项目,打造一个展示海派特色的商业和都市休闲综合区。
由源头而来的是整个外滩景观的大改造。原先外滩的11条快速车道变成4快2慢的车道,另有6条车道放到地下。这样,在外滩滨水区景观面积得到大大增加的同时,在现有宽度的基础上再增加15米到18米。此外,还建设了黄浦公园、陈毅广场、外滩金融广场和气象信号台广场等四个广场,使市民和中外游客得到更大的活动空间。
P14-16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