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批留学美国的青年学者已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历练中,设想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雏形了。<br> 王波明和高西庆相识于华尔街,他们组织了一个中国旅美商学会,成员主要是攻读商科的学生,人才济济。在华尔街里耳濡目染,这些青年学者对建立证券交易市场跃跃欲试,称自己是“促进中国证券发展委员会”,热情倡议建立资本市场。<br> 当年4月,王波明和高西庆带着《关于促进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政策建议》从纽约华尔街回到了北京。正是“出国热”、“留学热”方兴未艾的时候,这两位在美国已经功成名就的青年学者选择回国一时成了新闻。<br> 王波明和高西庆事先预料到建设中国证券市场的艰难,两人都没拿已经唾手可得的美国绿卡,自绝后路。那个夏季,两人一人一辆自行车,在各大部委和大型企业间四方游说。很快,王波明、高西庆这两位证券市场的专业人士和倡导者被起用。<br> 1988年9月8日,“金融体制改革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筹备研讨会”在北京万寿宾馆召开,王波明、高西庆受邀参会。会议囊括了像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计委、体改委、人行、财政部、外经贸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中国经济界最有实权的机构,还有数家中字号的信托投资公司。会议的发起者之一,是时任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的王岐山。<br> 那次会议的最大成果,就是会后编写的《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中国证券业结构的整体框架就此勾勒出来。<br> 国务院给出了开创中国证券市场的路线图:先由基层自发研究,然后变自发为国家有组织地研究和筹划。这在后来被称为“民间推动,政府支持”。 <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