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08年5月5日ASEAN10+3财长在马德里召开会议,决定出资800亿美元建立共同外汇储备基金。总体来看,这次会议有关CMI的进展大致有三点:(1)继承2007年京都协议的成果,明确建立自行管理为原则的共同外汇储备基金;(2)通过强化区域内政策对话,发挥共同监督进程的作用,探讨建立在必要时提供有效信息的区域性国际性机构;(3)作为CMI多边化的具体形式,确定共同外汇储备基金的总额为800亿美元,其中ASEAN和中、日、韩三国的出资比率为2:8。
显然,共同外汇储备基金的顺利实施特别是随着必要的监督实体的产生,将使cMI发展成为东亚地区的区域货币基金。按照现行的出资方式,在ASEANl0+3框架下出资80%的中、日、韩将成为该基金启动和运行的主导力量。同时,伴随着共同外汇储备基金的顺利实施,东亚各国、各地区在危机救助方面对IMF的依赖程度将会减少,其独立运作的空间明显增大。
进人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及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日益严重的局势,为了缓解危机对东亚区域金融稳定的破坏性冲击,2009年2月22日ASEAN10+3特别财长会议在泰国普吉召开,并联合公布了《亚洲经济金融稳定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四项内容:(1)将“清迈倡议多边机制”(CMIM)的共同储备基金规模由800亿美元扩大到1 200亿美元;(2)为保证共同储备基金的有效管理和使用,提议建立独立的区域性监控实体:(3)在上述两项措施实施之后,共同储备基金启动与IMF的条件性贷款比例将从目前的80%进一步降低;(4)针对成员相当大规模的外汇储备通过各种途径回流美国金融市场的情况,允许各国将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专款专用,为各国外汇储备管理提供了一种适当的形式。
《行动计划》的推出为CMIM的制度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从中长期看也为更高层次的区域政策协调和货币合作搭建了一个平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