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形成机制和治理政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75929
  • 作      者:
    陈彦斌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陈彦斌,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实验班项目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国家统计局中国宏观经济景气监测系统首席专家,国家农业部“十二五”规划专家组成员。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讲授课程为宏观经济学等。主要著作有《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等八部,在《经济研究》发表论文七篇,在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管理世界》等国际SSCI和国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湖北省科学技术奖(2004,2008)等奖励。
展开
内容介绍
  通货膨胀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的重点课题。对于转型期间的中国经济而言,由于市场的不完善,通货膨胀更是学术界和政策界关注的焦点。以通胀预期为全书基础,《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形成机制和治理政策》的工作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对于通胀预期的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研究、通货膨胀的治理政策研究。
  《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形成机制和治理政策》适用于从事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的专业人员,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也适于从事经济管理的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相关人士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内模型(intra-household model,IH模型),他认为IH模型会引致不同的货币需求函数,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不同。此外,不同家庭对于新交易工具和技术(如ATM取款机的使用)的使用差异将会导致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差异,Attanasio等(2002)指出ATM使用者较之非ATM使用者而言,前者在面对通货膨胀时将面临较小的福利成本。
  研究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差异性对于政府制定反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价值。因为如果不同群体遭遇的通货膨胀福利损失不同,那么政府就应该将这种差异性运用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中去,对遭受通货膨胀福利损失较大的群体进行侧重保护,而不是通常所做的“一刀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有效性,也促进了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虽然关于通货膨胀福利成本差异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但是在我国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涉猎较少。这可能是下面三个方面难点问题造成的。首先,缺乏通货膨胀成本异质性研究的基准模型。迄今为止没有关于研究不同群体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基准模型,以往的关于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研究模型,如消费者剩余模型和一般均衡模型都是建立在宏观数据基础之上的。因此,要进行通货膨胀福利成本异质性的研究,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就是建立新的基于微观数据的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框架。其次,难以获得微观层面个体数据。在我国,包含受访者主观行为特征的关于消费和储蓄行为的调查数据库还非常少,因此很难为研究不同群体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差异性提供数据支持。最后,没有统一的群体划分标准来进行通货膨胀福利成本异质性研究。比较常见的是按照职业、年龄、收入和地区等客观特征进行划分。但是,以上依据客观特征划分的方法缺乏经济学理论基础:这只是在比较这些群体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不能利用经济学理论从根本上解释异质性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成因。
  本章打算沿着打破商品篮子假定和同质性个体假定的思路,将个人的行为分类来研究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本章采用中国人民银行的《居民储蓄问卷调查系统》的关于家庭的消费和储蓄的数据,来研究中国是否存在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异质性,以及研究通货膨胀福利成本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本章的安排如下:6.2节介绍本章数据以及利用调查问卷来构建划分不同群体的三种方法。6.3节建立处理调查数据的具体方法并构建本章研究通货膨胀福利成本异质性的框架和模型。6.4节运用本章建立的模型和三种分类指标对中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异质性进行检验。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通胀预期
第1章  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研究:调查数据方法
1.1  引言
1.2  通货膨胀预期的度量与计算
1.3  预期的长期性质:理性预期检验
1.4  预期的短期性质
1.5  结论
第2章  通货膨胀预期的微观基础研究
2.1  引言
2.2  影响通胀预期形成的各种因素
2.3  实证分析
2.4  稳健性检验
2.5  结论
第二编  形成机制
第3章  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
3.1  引言
3.2  文献综述
3.3  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四因素模型
3.4  数据和数据处理
3.5  通胀预期的定量估计
3.6  经验研究
3.7  结论
第4章  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模型设定
4.3  数据及数据处理
4.4  计量分析
4.5  稳健性检验
4.6  经验解释
4.7  结论
附录
第5章  中国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研究
5.1  引言
5.2  文献综述
5.3  中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经验研究
5.4  结论及展望
第6章  通货膨胀对不同群体的影响相同吗
6.1  引言
6.2  数据与群体划分
6.3  微观货币需求函数与福利成本
6.4  实证研究
6.5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7章  “超额货币之谜”的一个新解释
7.1  引言
7.2  模型构建与求解
7.3  数值分析
7.4  结论
第8章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2003~2007年
8.1  引言
8.2  当前通胀的主要特点
8.3  当前通胀形成原因分析
8.4  计量分析
8.5  结论
第9章  我国物价形势与预测:2008~2009年
9.1  物价的形势与特征
9.2  物价变动的机制分析
9.3  物价走势预测:VAR模型与神经网络模型
9.4  政策建议
第10章  信心、动物精神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
10.1  引言
10.2  指标选择与数据处理
10.3  信心能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吗
10.4  企业家信心如何影响宏观经济波动——动物精神的视角
10.5  结论
第三编  治理政策
第11章  货币供应量能预测中国通货膨胀吗
11.1  引言
11.2  数据处理
11.3  向量自回归模型
11.4  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
11.5  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12章  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一种推测:来自于调查数据、马尔可夫机制转换和时变参数的证据
12.1  引言
12.2  计量模型
12.3  通胀预期和产出缺口的度量
12.4  实证分析结果
12.5  货币政策规则结构性变化的稳健性检验
12.6  结论
附录一  参数估计结果
附录二  基准货币政策规则添加滞后通货膨胀率或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
第13章  通货膨胀、投资与经济增长
13.1  引言
13.2  通货膨胀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逻辑
13.3  经验研究的文献回顾
13.4  经验研究的缺陷与理论的再思考
13.5  中国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检验
13.6  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14章  中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与宏观调控策略研究
14.1  引言
14.2  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
14.3  我国通货膨胀的长期特征
14.4  我国2007~2008年上半年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14.5  我国近期会发生通货膨胀吗
14.6  采用符合中国国情的稳定物价措施的必要性
14.7  符合我国国情的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的基本政策框架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