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四字,正是百年名校东南大学的校训。在历史上,东南大学曾经赢得“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美誉。而今,她正秉承校训精神,不断追求,锐意进取,力图突破以往在理工科方面所取得的卓越形象,而朝着以工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方向奋力前行。1995年,东南大学恢复法学专业、成立法律系;2006年9月,东南大学在原法律系的基础上重建法学院。通过创办法学院并大力发展其他人文学科,东南大学正不断体现着集中华人文精神与希腊科学精神为一体的“止于至善”的校训之理念,不达“至善”境界,永不止步。
东南大学法学院虽然恢复重建时日尚短,然而,东大法学却已历经百年淳厚学术传统之浸润。东大法学肇始于民国时期1928年7月成立的中央大学法学院,首仟院长为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谢冠生教授。中大法学院人文荟萃,名流云集,为东南法学一时之冠。学界、政界著名人物韩忠谟、钱端升、杨兆龙、梅仲协、史尚宽、刘克镌、曾劭勋、黄正铭、金国鼎、范馨香、韩德培等,或曾任职于中央大学法学院,或就学于中央大学法学院,缔造了东南大学法学曾经的辉煌。
感念先贤中大法学精神,激励当下东大法学学人。当今中国,政治昌明,民生安定;经济腾飞,法治发达。东大法学如何在此盛世之下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添薪加火,对当下中国法治与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法律课题作出创造性回应,是今日东大法学学人所面临的历史使命。“东南大学法学学术文库”作为肩负这一历史使命而推出的一套法律丛书,以为社会贡献一批有分量的法学作品为己任,以促进法学的繁荣发展为目的,勉力为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尽绵薄之力。
展开
——付子堂
李可博士的《宗教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从文化、制度和观念三个方面的考察显示,佛道与儒士之间存在出世与入世、出家与孝亲、务虚与务实之间的对立,同时它们之间的纠纷在性质上又体现为宗教与世俗、神权与君权之间的对抗。这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政教关系打开了一扇窗口。
——周佑勇
李可博士的《宗教社会纠纷解决机制》通过个案的考察表明,佛道都善于采取带有“诅咒”内容的神意型手段解决与俗民之间的纠纷。当然也有一些佛道在许多情况下兼用神意型与非神意型手段获得救济、解决纠纷。在解决与官吏、官府之间的纠纷时,佛道通常先是尽量“避纷”;然后是通过“据理力争”和编造“神鬼显灵”故事等方式“解纷”;最后是采取“妥协退让”的方式“避损”(避免损失),或采取编造“神谴”、“阴谴”等方式“泄愤”。这些解纷技巧虽然不能尽用于当今中国社会的纠纷解决,但对于我们建构和谐社会、防止纠纷升级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刘旺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