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论底层、影像、现实主义
第一章 精英与底层的对话——第三、四代导演作品中的底层形象
第一节 儒家传统下的精英写作
第二节 精英与底层的对话
第三节 底层形象影像本体:技巧与平实同在
第四节 第三代导演谢晋电影的底层世界
第二章 从符号化到具象化——第五代导演作品中的底层形象
第一节 文化的坚守与游移
第二节 从符号化到具象化的底层形象
第三节 从风格化向平实化、奇观化转换的底层形象影像本体
第四节 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电影的底层世界
第三章 底层世界的自然主义描绘——新生代导演作品中的底层形象
第一节 后现代语境下的自然主义写作
第二节 底层形象的自然主义描绘
第三节 底层形象影像本体:在时尚、审丑、纪实之间
第四节 新生代导演贾樟柯电影的底层世界
第四章 创作队伍的分化与对立
第一节 第五代与新生代的艺术分野
第二节 单面社会的孤独
第三节 重提现实主义
第四节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三代、第四代导演是在“第五代”之名得到充分肯定后逆推回溯而得名的。第三代导演包括郑君里、水华、成荫、崔嵬、凌子风、谢晋等。除谢晋之外,大多数第三代导演创作的黄金年代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时期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步入人生暮年,虽有可贵的丰厚阅历,却难有充沛的体力、精力,尽管如此,他们仍为影坛留下了美丽的拖尾,如凌子风导演的《骆驼祥子》(1982)、李俊导演的《归心似箭》(1979),比第四代更早的打破“文革”十年电影界的沉闷。第三代也是建国后的第一代,他们是和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一代,其典型人生、艺术准备与心理文化背景可概括为:“战争——革命的壮剧,艺术——战斗的武器,人生——血与火的洗礼,对阶级、民族敌人的血海深仇,对人民、土地的深深的恋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