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哲学史.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8952
  • 作      者:
    任继愈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哲学史(1)(哲学类)》内容简介:中国哲学史是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认识史。它展示出中国哲学与神学在斗争中发展前进的历程,展示出人类抽象思维从低级向高级,人类认识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学习祖国优秀的哲学遗产,可以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中国民族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封建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封建文化的优秀成果,别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中国哲学予以发扬光大,创造未来的精神文明,是我们的责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中国奴隶社会(商一春秋)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  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奴隶社会形成发展时期(夏一西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斗争
  (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0年)
  夏——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形成、发展的时期。
  据山东龙山文化遗存发现的随葬器物看来,已有了财产和社会地位的差别。随葬器物有的达160件以上,其中有大批非日用必需品的贵重器物,像手上戴的玉环,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要化费大量劳动并有专门技巧的人才能制成。这只有对氏族成员进行剥削才可能制造这些奢侈品①。它说明在氏族公社时期已有了贫富的分化。后来原始社会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则遭到了破坏,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正如《礼运》所追述的阶级分化的情况: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
  我国奴隶制国家的诞生,是在夏王朝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左右)。古史传说中,夏部落的贵族禹首先打破了选举首长的“禅让”制,实行了“传子”的世袭制,并建立了军队,修筑了城池,对外掠夺奴隶和财物,奴役其他部落,对内镇压平民和奴隶。
展开
目录
修订版说明
再版说明
绪论
第一篇 中国奴隶社会(商一春秋)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 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奴隶社会形成发展时期(夏西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斗争
第二节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春秋)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科学知识和思想斗争

第二章 商周时期进步思想的萌芽
第一节 商周之际宗教神学体系下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萌芽——《易经》和《洪范》的思想
第二节 西周时期怀疑上帝鬼神的思想

第三章 春秋时代社会思想的进步以及新旧思想倾向的斗争
第一节 活跃的反神秘主义思潮
第二节 对事物动因和世界起源认识的深化
第三节 素朴的辩证法思想
第四节 进步的重“民”思想
第五节 《管子》礼与法、富民和德教并重的治国方针
第六节 《管子》法天道、顺佃时、遵五行的生活准则

第四章 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哲学体系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第一节 老子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 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思想
第三节 作为哲学最高范畴的道
第四节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第五节 轻视实践的认识论
第六节 小国寡民的社会思想

第五章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孔子的生平和立场
第二节 礼和正名思想
第三节 “克己复礼”的仁的学说
第四节 对天命的信仰
第五节 教育方法和思想方法
第六节 孔子的历史地位
第二篇 中国封建社会确立时期(战国)哲学思想的发展
第一章 封建社会确立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阶级斗争和思想战线上的“百家争鸣”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确立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第二节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自然科学水平的提高
第三节 封建社会确立时期(战国)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
第四节 思想战线上的“百家争鸣”

第二章 在宗教外衣下墨子进步的社会观和认识论
第一节 墨子和他的学派
第二节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墨子的社会思想和历史观
第四节 经验论的认识论
第五节 “天志”、“明鬼”的宗教思想

第三章 宋钘尹文的精气论
第一节 作为万物本源的精气学说
第二节 虚一而静的认识论
第三节 法治兼礼治的社会思想

第四章 《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的辩证法思想
第一节 《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 《孙子兵法》中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原始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第三节 《孙膑兵法》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第五章 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础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孟子所代表的阶级
第二节 仁政学说
第三节 义和利,劳心和劳力
第四节 性善说
第五节 尽心、知性、知天的哲学体系
第六节 孟子和许行、杨朱等人的辩论

第六章 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
第一节 从天道自然无为到宿命论
第二节 从相对主义到虚无主义
第三节 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第七章 惠施、公孙龙的哲学和逻辑思想
第一节 名辩思想的社会根源
第二节 惠施的“合同异”的学说
第三节 公孙龙形而上学的逻辑体系
第四节 关于其他辩者二十一事

第八章 后期墨家素朴反映论的认识论和它的逻辑学说
第一节 后期墨家和墨经
第二节 素朴反映论的认识论
第三节 后期墨家的逻辑思想
第四节 功利主义的社会政治伦理思想

第九章 《易传》的辩证法思想
第一节 《易传》对《易经》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序卦传》、《杂卦传》、《彖传》、《象传》和《文言》的辩证法思想。《说卦传》和《序卦传》中的万物起源论
第三节 《系辞传》的辩证法思想和宗教观念

第十章 荀子哲学——对先秦诸子的批判和总结
第一节 制天命的自然观
第二节 虚一而静认识论的发展
第三节 正名论的逻辑思想
第四节 性恶论
第五节 社会历史观
……
第十一章 韩非进化的历史观和法治思想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