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HSUPA/HSPA网络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5172730
  • 作      者:
    张新程[等]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HSUPA/HSPA 网络技术》面向的读者主要为运营商,网络和终端制造商,业务提供商以及高校学生。
展开
内容介绍
  《HSUPA/HSPA 网络技术》主要介绍了HSUPA的物理层、层2及RRC层的原理及其关键技术,通过仿真结合实例给出了HSUPA的网络性能,并通过VoIP在HSPA中的实现原理及其应用论述了HSPA的工作流程,最后针对HSPA演进中所涉及的MIMO、高阶调制等新技术做了详细的解释。《HSUPA/HSPA 网络技术》在内容展开的同时加入了大量的示例和丰富的技术细节,包括一些在国外的实际测试结果,希望能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HSUPA概述及其关键技术
  HSUPA是3GPP在R6阶段推出的针对上行链路性能增强的技术,其最早的版本于2004年12月发布。HSDPA与HSUPA合称为HSPA.HSUPA沿用了3GPPR99的大部分特性,如小区选择、同步、随机接入、基本移动性管理等方面都没有变化,只是UE向基站传送数据的方式改变了,如Node B控制的调度、HARQ技术、更短的TTI、高阶调制以及快速专用信道建立等方面。从网络性能上讲,HSUPA比R99在以下方面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1)上行链路可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2)与R99相比,上行链路的无线覆盖范围有所提高;
  (3)增加了小区上行吞吐量;
  (4)减少了数据传输时延:
  (5)增强的快速调度与资源控制算法;
  (6)业务的QoS能力有所增强。
  HSUPA的Node B快速调度考虑了缓存器内数据量的动态变化,而且通过多用户动态共享功率(下行)和底噪抬升(RoT,上行)实现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参考3GPP TR 25.896系统级仿真结果,当同时应用HARO技术、2ms TTI、Node B调度等先进技术时,HSUPA与R99/HSDPA相比,大大提升了系统容量(50%~70%),终端用户数据业务呼叫时延减少了20%~55%,用户数据业务吞吐量增加了大约50%。对PS域非实时业务,如Web浏览、E-mail、FTP传输等业务,可通过提供高峰值吞吐量和低时延(减小业务反映时间)来提高QoE(业务体验质量)。HSUPA与R99、HSDPA在频谱效率、上行峰值速率等方面的比较如图1.1所示。
  为了尽量减小对原有R99(WCDMA)、HSDPA系统的影响,HSUPA在MAC层以上的数据传输过程与R99系统基本一致,HSUPA可以与R99/HSDPA共享核心网、基站、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Serving GPRS Supporting Node)和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GatewayGPRS Supporting Node)等。从WCDMA升级到HSPA,需要更新软件以及部分硬件。由于可以与WCDMA共享原来的网络架构,从WCDMA升级到HSPA相对便宜。
展开
目录
第1章 HSUPA概述及其关键技术
1.1 HSUPA的协议结构
1.2 HSUPA引入后的物理信道汇总
1.3 HSUPA UE类型
1.4 HSUPA的关键技术
1.4.1 HARQ技术
1.4.2 Node B的调度技术
1.4.3 宏分集/软切换技术
1.4.4 传输时间间隔

第2章 物理层技术
2.1 E-DPDCH
2.1.1 E-DPDCH的帧结构
2.1.2 E-DCH的信道特征
2.1.3 E-DCH的信道编码
2.1.4 E-DPDCH的帧结构举例
2.1.5 E-DPDCH的解调过程

2.2 E-DPCCH
2.2.1 E-DPCCH的帧结构
2.2.2 E-DPCCH的编码

2.3 E-DCH相对授权信道(E-RGCH)
2.3.1 E-RGCH的帧结构
2.3.2 E-RGCH相对授权的映射
2.3.3 E-RGCH相对授权的设置

2.4 E-DCHHARQ指示信道(E-HICH)
2.4.1 E-HICH的帧结构
2.4.2 E-HICH ACK/NACK映射

2.5 E-DCH的绝对授权信道(E-AGCH)
2.5.1 E-AGCH的帧结构
2.5.2 E-AGCH的编码
2.6 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2.7 物理信道之间的定时
2.7.1 下行E-RGCH/P-CCPCH/DPCH定时关系
2.7.2 下行E-HICH/P-CCPCH/DPCH定时关系
2.7.3 下行E-AGCH/P-CCPCH定时关系
2.7.4 软切换状态下的E-HICH及E-RGCH的定时

2.8 物理层过程
2.8.1 同步过程
2.8.2 功率控制
2.8.3 E-DCH相关过程
2.8.4 HSUPA相关测量
2.8.5 HSUPA的压缩模式

2.9 扩频和调制
2.9.1 上、下行链路调制
2.9.2 下行链路E-HICH/E-RGCH以及E-AGCH的扩频
2.9.3 上行E-DPCCH和E-DPDCH的扩频
2.9.4 上行信道的码资源分配
2.9.5 下行信道的码资源分配
2.9.6 扰码的产生与分配

第3章 MAC层技术
3.1 UE侧的MAC层结构
3.1.1 UE侧的MAC层整体结构
3.1.2 UE侧的MAC-d结构
3.1.3 UE侧的MAC-e/es实体

3.2 UTRAN侧的MAC层结构
3.2.1 UTRAN侧的MAC层整体结构
3.2.2 UTRAN(RNC)侧的MAC-d结构
3.2.3 Node B的MAC-e实体
3.2.4 RNC的MAC-es实体

3.3 HARQ协议
3.3.1 概述
3.3.2 异常处理
3.3.3 软切换状态下的HARQ的操作策略
3.3.4 HARQ的环回时延
3.4 调度概述

3.5 Node B控制的调度
3.5.1 Node B调度的特点
3.5.2 Node B调度的策略
3.5.3 Node B调度的过程
3.5.4 UE接收调度后的应答
3.6 非Node B控制的调度模式的传输

3.7 QoS控制
3.7.1 QoS配置原则
3.7.2 TFC和E-TFC的选择
3.7.3 MAC-d数据流的功率偏置属性设置
第4章 HSUPA的信令流程
第5章 HSUPA的性能分析
第6章 VoIP在HSPA中的实现原理
第7章 HSPA的增强技术
缩略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