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信息安全与保密技术综述<br> 1.1 引言<br> 军机自古不可泄。在IT高度发展的现代,发达的电子“千里眼”和“顺风耳”——电子窃听、电子窃录和电子窃照技术,使得战场几乎全透明。战争的胜利常常要靠战场运作的突然性、有效性达成迷惑敌人、协同己军和友军的目的。不言而喻,在这当中,确保己方信息安全保密,同时瓦解敌方信息的安全与保密,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因此,在信息时代的军事行动中,信息的安全保密对于战争的胜负具有关键性的决定意义。<br> 2003年3月的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40余万部队只用了19天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战争中,联军的精确打击、心理战、快速推进、“斩首行动”等高技术作战样式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我们知道,所有这一切,都依靠着各种信息的精确获取、快速生成、准确分发和严格执行。最重要的是,这些信息的流动是安全、可靠的。<br> 战前和战争过程中,美军对伊拉克的所有手机、卫星电话、电子邮件以及传真信号等作了全天候的监听。各种轨道上的各种间谍飞行器(间谍卫星、间谍飞机)、侦察船和间谍聚焦伊拉克,对伊拉克的社会状态、军事布防、部队装备、作战行动等做了图形、图像、话音、数据等全方位的信息透视。如果伊拉克采取了严格的行政和技术保密措施,能够迷惑联军的多层次、多来源、全时空、近实时的多维感知系统,使其听不见、看不清、打不准,情况会如何呢?<br> 这次战争中,联军使用的卫星通信容量约为1991年海湾战争中50万部队的15倍;与“9·11”事件前相比,“保密IP路由网”SIPR—NET的容量增加了557%,时延缩短了38%;国防交换网(DSN)每天处理信息的时间从平时的19.5万分钟激增到伊战高峰时的75万分钟;国防红色交换网(DRSN)每天处理信息的时间也从平时的1.5万分钟增加到4.5万分钟。联军的通信能力满足了伊拉克战争对通信的“爆炸性需求”。倘若联军虽通信畅通,但关键信息被伊方窃取、破译或偷换,情况又会怎样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