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是计算机家族中的一员,是为工业控制应用而设计制造的。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称作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主要用来代替继电器实现逻辑控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装置的功能已经大大超过了逻辑控制的范围,因此,把这种装置称为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C。但是为了避免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混淆,所以将可编程控制器简称为PLC。
1.1 可编程控制器产生及现状
1.1.1 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及发展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采用大量的开关量来进行顺序控制,它按照一定的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采集大量离散数据。传统上,这些功能是通过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以往的顺序控制器主要是由继电器组成,由此构成的系统只能按设定好的顺序工作,如果要改变控制顺序,必须改变硬件设置,这样导致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使用不方便。于是在1968年,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的要求,即:①编程方便,可在现场进行程序的修改。②维修方便,采用插件式结构。③可靠性能要高于继电器装置。④体积要比继电器小。⑤可以与管理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⑥成本要低,可与继电器竞争。⑦可采用市电输入供电。⑥输出可为市电,能直接驱动接触器。⑨进行扩展时,要最小地改变原系统结构。⑩用户存储器大于4kB。1969年,美国数字公司研制出了基于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控制装置,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就是第一代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PC)。这台可编程控制器(PDP-14)在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试用成功,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