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论:
1.1 铜的性质及用途:
铜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铜的国家之一,又是世界上最早用湿法(胆铜法)炼铜的国家。2005年我国铜(精炼铜)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5.7%,仅次于智利,连续5年位列世界第2位。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石器时代之后便是青铜器时代。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传说“皇帝采铜首山”和“禹铸九鼎”,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已知道应用金属。陕西省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公元前4000年)出土了铜锌合金片,河南省安阳地区古代炼铜场遗址(公元前1400~1100年)出土了较大的青铜铸件(wcu为84.77%~91.29%),这都表明当时的冶炼技术和铸造技术已经很发达了,青铜被广泛用来制造各种工具和器皿。湖北省大冶铜录山冶炼遗址是我国目前已发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铜矿冶炼遗址,从发掘炼铜遗址看,当时是采用鼓风竖炉炼铜,距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据历史记载,云南东川一带在西汉时期就已成为重要的铜基地。《后汉书·马援传》有铜鼓记载,当时广西一带已有高超的铜合金铸造技术。唐朝天宝年间仅用作铸钱每年就需要约1000 t铜和200 t锌。北宋时代的胆铜法,就是用熟铁片从矿坑中置换铜的方法,是世界发明最早的湿法炼铜方法。公元31年,东汉的杜诗发明了一种名叫水排的水力鼓风设备,大大促进了当时冶金工业的发展。到了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我国炼铜工业发展更加迅速,仅云南省每年产铜量可达1万余吨[2]。
古罗马帝国在公元前100年就可大量开采铜矿。在17~19世纪,欧洲炼铜工业发展迅速,成为铜的主要供应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