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铜阳极泥现代综合利用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2444358
  • 作      者:
    王吉坤,张博亚编著
  • 出 版 社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铜阳极泥现代综合利用技术》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铜阳极泥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目前比较前沿的新技术、新工艺。全书共分九章,在介绍国内外一些典型的工艺流程的同时,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着重介绍近年来最为热门的加压浸出工艺,从机理研究、试验研究到生产实践,对加压浸出技术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铜阳极泥现代综合利用技术》是一本可读性强的专业书籍,可供从事有色金属行业科研、生产和管理的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1  概论:
    1.1  铜的性质及用途:
    铜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铜的国家之一,又是世界上最早用湿法(胆铜法)炼铜的国家。2005年我国铜(精炼铜)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5.7%,仅次于智利,连续5年位列世界第2位。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石器时代之后便是青铜器时代。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传说“皇帝采铜首山”和“禹铸九鼎”,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已知道应用金属。陕西省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公元前4000年)出土了铜锌合金片,河南省安阳地区古代炼铜场遗址(公元前1400~1100年)出土了较大的青铜铸件(wcu为84.77%~91.29%),这都表明当时的冶炼技术和铸造技术已经很发达了,青铜被广泛用来制造各种工具和器皿。湖北省大冶铜录山冶炼遗址是我国目前已发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铜矿冶炼遗址,从发掘炼铜遗址看,当时是采用鼓风竖炉炼铜,距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据历史记载,云南东川一带在西汉时期就已成为重要的铜基地。《后汉书·马援传》有铜鼓记载,当时广西一带已有高超的铜合金铸造技术。唐朝天宝年间仅用作铸钱每年就需要约1000 t铜和200 t锌。北宋时代的胆铜法,就是用熟铁片从矿坑中置换铜的方法,是世界发明最早的湿法炼铜方法。公元31年,东汉的杜诗发明了一种名叫水排的水力鼓风设备,大大促进了当时冶金工业的发展。到了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我国炼铜工业发展更加迅速,仅云南省每年产铜量可达1万余吨[2]。
    古罗马帝国在公元前100年就可大量开采铜矿。在17~19世纪,欧洲炼铜工业发展迅速,成为铜的主要供应地。
展开
目录
1  概论
1.1  铜的性质及用途
1.1.1  铜的物理化学性质
1.1.2  铜的标准和用途
1.2  铜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1.3  铜的电解精炼和阳极泥的形成
1.3.1  电解精炼的理论基础
1.3.2  一价铜离子的形成及其影响
1.3.3  阳极上杂质的行为
1.4  铜阳极泥的组成与性质
1.4.1  铜阳极泥的化学组成
1.4.2  铜阳极泥的物相组成

2  铜阳极泥处理技术的发展
2.1  铜阳极泥的处理方法
2.2  铜阳极泥处理工艺的沿革
2.2.1  阳极泥熔炼工艺
2.2.2  多尔金锭精炼工艺
2.2.3  新阳极泥处理工艺的目标特征
2.3  铜阳极泥处理新技术
2.3.1  选冶联合流程
2.3.2  住友法
2.3.3  热压浸出
2.3.4  中国的湿法处理工艺
2.3.5  “INER”法

3  铜阳极泥处理的传统流程
3.1  铜阳极泥硫酸化焙烧与蒸硒
3.1.1  概述
3.1.2  原料
3.1.3  技术操作条件
3.1.4  焙烧产物
3.1.5  技术经济指标
3.2  酸浸脱铜
3.2.1  概述
3.2.2  技术操作条件
3.2.3  产物
3.3  贵铅炉还原熔炼
3.3.1  概述
3.3.2  原料
3.3.3  技术操作条件
3.3.4  产物
3.3.5  技术经济指标
3.4  分银炉氧化精炼
3.4.1  概述
3.4.2  技术操作条件
3.4.3  产物
3.4.4  技术经济指标
3.5  银电解精炼
3.5.1  概述
3.5.2  技术操作条件
3.5.3  产物
3.5.4  技术经济指标
3.6  金电解精炼
3.6.1  概述
……

4  铜阳极泥处理的湿法流程
5  铜阳极泥处理的选冶联合流程
6  杂铜阳极泥处理
7  铜阳极泥的加压酸浸处理
8  铜阳极泥加压浸出的理论
9  铜阳极泥加压浸出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