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基本知识
1.1 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发展过程
由于连续铸钢已不仅能取代模铸、提高成材率、降低能耗,而且已成为理顺炼钢一炉外精炼一凝固成形工艺和合理衔接匹配凝固成形与热压力加工流程的核心环节,所以,连铸技术在现代化钢铁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各国冶金工作者都在寻求了解连铸凝固成形的本质过程以实现连铸生产过程高产、优质、低消耗的目标。而结晶器保护渣是一项高科技技术,它对铸坯的质量、产量,特别是表面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连铸工序的顺行和连铸坯质量的提高,和保护渣的应用关系密切。在连续浇注时,连铸中间包到结晶器的保护浇注是由浸入式水口与保护渣浇注配合使用的,如果没有浸入式水口及保护渣浇注是不可能得到合格铸坯的。因此,结晶器保护渣目前已发展为一项专门技术,根据所浇钢种、铸坯断面及拉速,设计出各种专用保护渣配方供企业使用。
连铸结晶器应用保护渣浇注之前,在坯壳与结晶器问的润滑和传热通过加菜籽油获得。在连铸工艺发展的最初阶段,普遍采用植物油润滑铸坯,进行敞开浇注,用气体和油的不完全燃烧产物或其碳氢化合物的分解产物保护结晶器内的金属液面,其缺点是在坯壳和结晶器壁润滑和传热性能差,导致结晶器热流波动大,坯壳厚度不均匀和结晶器的寿命低,增加了铸坯形成裂纹和发生漏钢事故的可能。随着连铸坯钢种和产量的扩大,对铸坯质量更严格的要求以及提高结晶器使用寿命的必要性,都促使不断完善所采用的保护介质。针对敞开浇注存在的问题,开发了浸入式水口加保护渣浇注,使结晶器中坯壳表面温度变得均匀,保护渣渣膜充填了坯壳与结晶器问的空隙,解决了敞开浇注存在的润滑不良和裂纹问题。
早期的保护渣是用火力发电厂的烟灰掺入熔剂制成的。20世纪60年代结晶器保护渣最初应用时,其主要成分为粉煤灰,一种来自于煤充分燃烧的废弃物,这种保护渣的热损失比植物油更少,从而推动炼钢厂进一步降低钢水过热度和浇注速率,以此来提高铸坯质量。同时还发现,粉煤灰的成分是可变的,需要将其与石灰石和苏打灰、萤石等混合成一种可再利用的物质,经过一系列的反应,逐渐成为一种人工合成的保护渣,保护渣在结晶器和铸坯间是液态的。之后又试制成掺10%萤石、7.5%苏打灰和30%硅酸盐水泥等材料,其余仍是烟煤灰的混合体。这是第一代粉状连铸结晶器保护渣。
之后的保护渣具有多种类型,它们都是以粉煤灰做基料,然后混合不同种矿物质或人工合成渣构成。人们更愿意使用具有相似熔点的原料,用较少种类原料达到要求的成分、性能和去除原料中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隐患的因素,从而更好地保证保护渣均匀熔化和结构的均匀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