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的生活方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8289671
  • 作      者:
    (日)小林一三著
  • 出 版 社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我的生活方式:写给年轻人的人生经验书》编辑推荐:小林一三是日本顶级经营之神!
    大阪商人小林缔造了一个庞大的企业帝国,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是阪急电铁,一个是宝塚歌剧团。他一手硬梆梆地开铁路、一手美女如云地办歌剧团。电车与美女,这两条本来毫不搭界的平行线,就这样被一个看起来文弱无比的男人,气魄恢弘地合并到一条轨道,结合得天衣无缝。
    不仅如此,日本最早的职业棒球、西方进口的精品美食百货,甚至被万千日剧迷拥戴的“东宝映画”都跟他有关。 黑泽明、宫崎骏、岩井俊二、多啦A梦、蜡笔小新、电车男。
    “所谓事业,即是有计划性地去奋斗,而且做的必须都是光明正大的事情。”小林一三一辈子都坚定地执行了他的这一人生理念。
    他对所谓的成功学权威嗤之以鼻,说:“盲目听从训诫或者处世格言,不仅会让青年丧失与生俱来的天分,还遗留很多弊病。回顾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历程,若非有他人难以模仿的特殊能力,成功之事便是遥遥无期。” 
    他对踏实工作的年轻人寄予无限期望,对卖弄聪明者不屑一顾:“无论是繁荣或者萧条,无论什么国度,优秀的人才何时何地都会很抢手,而事实是,用人单位正苦于找不到这样的人。现在虽然求职者很多,但是要找到一个能安心把工作交付给他的人却很难。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的人太少,喜欢耍小聪明的笨蛋却很多。”
    “平凡即非凡”。小林信奉这一点,并在自己的人生每一步上都将平凡之事做到极致。但是,相信这一点,同时还要记得参考他的整个人生历程。一岁丧母,三十四岁,从众人羡慕的大企业三井银行毅然离职,“犹如赤裸一般”投入到险恶江湖,艰难创业,从弱肉强食的丛林中杀出一条血路,将电车经营和美女剧团完美结合,把一个无名小镇打造成日本最富风情的艺术之都!
    小林将他的内心世界敞开给世人,他的经营智慧、人生宝藏,凝聚在《我的生活方式:写给年轻人的人生经验书》里。
    最适合年轻人和普通读者阅读的成功励志书——没有人的成功可以复制,但是,小林《我的生活方式:写给年轻人的人生经验书》能告诉你,怎么走出属于你的独特之路,怎么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你是独一无二的,你的成功和幸福也是独一无二的!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小林一三  译者:唐帅 刘姝含
    
    小林一三(1873年1月3日-1957年1月25日),日本实业家、政治家,关西铁路大王。阪急电铁、阪急百货商店、阪急东宝集团(现阪急阪神东宝集团)和宝塚歌剧团的创始人。在日本,小林一三是与松下幸之助齐名的经营之神,享誉甚至超过了后者。他是战前战后日本政府的高官,甚至被称作“活丰臣”(丰臣秀吉),同时也是具有丰富人生经验的智者。
展开
内容介绍
    《我的生活方式:写给年轻人的人生经验书》最开始是作为“处世训”(处世哲学)著作和经营哲学著作出版的。小林一三对于当时常见的、倡导寻找成功捷径的处世哲学持批判态度。他在《我的生活方式:写给年轻人的人生经验书》中阐述的是“平凡即非凡”的平凡主义哲学。
    小林在度过了非凡的一生后,写下了《我的生活方式:写给年轻人的人生经验书》一书。《我的生活方式:写给年轻人的人生经验书》里既有作为长者给年轻人的种种智慧忠告,从职场注意事项到年轻人如何自我修养,都一一给出了最中肯、最平实的指导。他提出的“求职面试时最好规规矩矩地穿制服去”、“上班提前三十分钟到单位”等行为准则,看似简单实则意味深长,对年轻人的自我修养,实际上是为其人生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的生活方式:写给年轻人的人生经验书》也有他对经营阪急电铁、宝塚歌剧团等事业时候的理念和策略的回顾与分析。他是如何创业,如何想到把两个不相干的行业结合,如何把不赚钱的生意变成名利双收的事业。《我的生活方式:写给年轻人的人生经验书》也一一记载。
    《我的生活方式:写给年轻人的人生经验书》在昭和十年(一九三五)初版,当年再版达十六次,此后七十余年间被反复出版,是经验时间淬炼的绝对经典之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用人与为人所用
    
    经验谈的受害者
    很多年轻人往往因为找不到工作或是难以出人头地,就盲目听从诸如“实业之日本”式的训诫,或是“王者”主张的处世格言,整日研究一些能够飞黄腾达的捷径,例如如何尽早获得工作,如何表现才能受到上司器重。这样的社会风潮不仅导致青年们丧失了与生俱来的天分,还遗留下诸多弊病。
    诚然,要想在这个现实社会的盘根错节中开辟出一条路,就不能无视这些常识性的经验教训。但是,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独特的天分,而根据后天的指导方法的不同,这些天分有可能会向积极方向发展,也有可能向消极方向发展。如果对每个人所特有的天分加以锤炼,让它发挥自己的光芒,就会造就出杰出的人物,而在如今的这个时代,这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回顾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历程,大凡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若非一个有特殊才能的人,企图事业成功这是绝对不可能办得到的。因为这种特殊才能是他人难以模仿的一种能力。
    可是今天的年轻人,忽视了对自身才能的锻炼,只知道生搬硬套一些所谓的常识。当今世上虽然立志出人头地的人很多,但是实际上到处充斥着平庸之人,实在令人担忧。
    与其说这是因为各种经验谈太过见效,倒不如说是眼下按照这种经验谈成长起来的人太多。与其说这是因为缺少具有坚忍不拔精神、执著地发挥自己特色的强人,我倒觉得不如说这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太过于自信、一味勇往直前,而过早地展露自己尚未形成的头角。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这就需要我们相信自己的长处,并且永不放弃这种信念,不盲目迎合时代潮流,忠实地工作。也许那些通过自己的才能,勇往直前、奋力拼搏的人常常会被冠以顽固不化、不知变通、冷若冰霜的评价。或许这些指责是事实。但是,真正能够对这些指责一笑而过,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才干的人才是最值得欣赏的。
    我认为,这才是当今社会所急需的人才。我恳切地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朋友,不要一味地羡慕那些训诫式的范例,而是要看清自己的长处,磨练自己的天分。
    行家赞
    不仅仅是上班一族,但凡是想在社会生活中成功的人,几乎都要先通晓此行,成为行家。换言之,要在某一领域占据无可替代的地位。
    就拿银行职员来说吧,如果在汇兑业务上没有其他人比他更熟练的话,那么他自然就为自己打开了一条道路。如果在银行里成为了这样一名行家的话,只要遇到汇兑方面的问题,不论是上司还是别的什么人,都会第一时间来找他帮忙。这样一来,他在银行的地位就不可动摇,理所当然地走上了晋升的道路。
    如果我们把舞台从一家银行换成整个金融界,那么这个汇兑业务的行家将获得施展才华的更大空间。这样一来,他的前途不仅局限于成为一名银行家,而且将会受到各方礼遇。再有,如果他这一专长在日本都独一无二的话,那么他绝对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人物。
    这个道理不光适用于上班族,也适用于任何人。虽然经常听到人们抱怨,在今天这个社会要想成功是何等困难,但是不能就此认为没有成功之道了。倘若在某一领域成为首屈一指的人物,即使身无分文,他也能做出一番事业。只要具有那样的能力,不管是人才还是资金都会从各方聚拢而来。谁说一定没有通往成功之路呢?
    这些都是从积极的方面来分析的,如果从消极的方面来说的话,上班族首先应当默默无闻地工作。最不能容忍的是那些只会讲大道理的人。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往往只说不做,这些人更不会取得成功。
    所以,结论就是要埋头工作。在为人处世方面,难免有些情况是不得不说些道理的,但是大多数情形下可以避免这种情况。那种必须要搬大道理出来的情况,一辈子有一次也就够了吧。余下的时间只要勤勤恳恳工作就行了。
    想雇佣这样的人
    每年,就职活动都会在学生中如火如荼地展开。
    近年来,我在招聘新员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与往年不同的现象。姑且不谈长年以来的经济不景气导致学生们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环境,姑且不论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要和失业者一道竞争,最终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虽然这样的现状让人难掩同情之情,但是当务之急是要让参加就职活动的个人以及招聘方(例如公司、政府机关等)弄清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人。
    我们不难看出,近年来身处就职活动之中的人不仅热心于尝试各种努力,而且讲究手段策略。但是,实际接触之后,才发现虽然他们很积极地参加就职活动,但是却忽视了一些本应引起注意的事情。
    比如说,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假期参加社会上的一些实习工作,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例如暑期在商店见习做营业员,或是去铁路公司实习。
    依我看来,如果参加这些实习是出于自己的爱好或是因为要做某项研究,当然无可非议,但是实际上很多人却把在校期间参加这种实习作为找工作的一种手段,为自己的就职增加筹码。
    我认为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这种做法并不利于找工作。来我这里应聘的人中也有很多是以前在铁道公司或是商店做过实习生。如果想一边实习一边寻找就业门路,我想这决不是一种明智之举。
    主动寻找门路是可以的,只不过今天我站在招聘方的角度来讲的话,不管是什么行业,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都不喜欢那种半吊子。虽然按道理说,有一点工作经验的人对于招聘方来说是有利的,但是有利必有弊,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定了型,以后再想锻造就不太容易了。在多数情况下,综合考虑来看的话,拥有一定经验的人对于招聘方来说是弊大于利。
    因此,要录用到真正优秀的人才,比起那些已经基本定型的半吊子,培养那些什么都不懂,但是富有工作热情的人或许对于招聘方更加有利。虽然有工作经验的人一开始就可以凭借着已有的经验发挥作用,但是实际上,即使是同一家公司、同一种业务,做法也不尽相同,所以,比起那些半生不熟的经验者来说,招聘方更偏向于招聘白纸一样的新员工。
    我自己也是一样,不会因为求职者之前在铁路部门或是商场里实习过就录用。虽说这是我的一己之见,但是这或许也是最近招聘员工时的一个新现象吧。我就曾经听说,在大阪的朝日新闻社、每日新闻社等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那些在校期间参加过新闻研究会等社团,积累了一定经验的人反倒没有被录用。我想这或许就是因为考虑到,比起有半瓶水的人,那些从未涉及过这一领域的人更容易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来锻造自己的缘故吧。
    就这一问题,前段时间,我与明大的岸本教授见面时听他说了一件有趣的事。据他说,很多人慕名向小提琴名家安藤老师拜师学艺时都会说到自己已经学了半年或是一年的小提琴,没想到安藤老师却这样回答他们:“那真令人遗憾啊。如果你没有学这半年的小提琴的话,就可以提前半年取得进步了。”正因为已经学习了半年或是一年,为了忘记之前所学,还要花上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找工作也是一样,如果只是不加批判地在一旁见习,就像那些拜师学艺的人一样,反倒是种损失。
    我们姑且不谈本质上是因为兴趣参加实习并进行研究的情况,但如果把实习当做一种求职手段的话,反倒会事与愿违。
    我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去,等到该找工作的那一天再考虑就职的问题,如果有这样的人,我立马就想录用。而这样的人也会很漂亮地完成企业交给他的工作。
    现在的学生们反倒没有重视这一点,因此我提出以上个人看法,以诤读者。
    人生第一课
    当下的青年男女,对于初涉社会这件事,虽然做了诸多观察,但当他们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多少还是有些战战兢兢。
    当然,这是他们第一次从象牙塔里走出来,接触现实社会,多少会有些胆怯,有些无所适从。但是,我时常希望青年们在踏出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时,能够更加充满活力。
    学生时代的他们朝气蓬勃,时常高谈阔论,意气风发,但是一旦走上了社会,却表现得异常的怯懦,很少有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样的状态是难以在世上披荆斩棘的。如果迈出的脚步不够坚定、不够有活力,也很难期待他们将来有什么作为。 
    
    在参加应聘面试的问题上,正如大家所说的一样,学生就要展现出学生应有的风采。就拿着装来说,比起华丽的和服,整洁笔挺的西服就要更得体。要是还邋里邋遢地留着胡子,指甲里满是污垢的话,那么在考官眼里的第一印象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我每每在招录现场都会留心这么一件事,放眼望去,如果看到人群中有剃着板寸头的人,就总会想把他招进来。这并不是要求大家都要把头剃成那样,但是我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这种冲动,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说到发型,最近的学生都喜欢把头发抹得油光发亮,精心地梳成分头,或是齐刷刷地梳到脑后,露出光亮的额头,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礼貌的表现。虽然我之前那种心情听上去过于主观,但是作为人之常情,换作任何人,看到应聘者那样的发型后,恐怕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和我一样的想法吧。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有一次,有人让我照顾一名学生。因为听说此人成绩相当优异,于是就打算帮他出学费照顾他生活,考虑到最好让他当面跟我妻子说一下,于是就带他去见我妻子了。
    妻子见到他时,看到这个青年留着长头发,还涂着厚厚的发蜡。于是妻子问他:
    “你一个月理几次头发啊?”
    他回答说:
    “一个月不理两次的话,就长得不像样了。”
    听到他这样回答,妻子当即拒绝了他。为什么呢?因为不管头脑再怎么聪明,既然要投靠他人,受他人照顾,还想着每个月至少理两次头发,实在太不懂得节约了。既然没钱为什么不干脆理个板寸呢?问题不在于头发上,而在于他的思想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这样的人,谁还会想收留他呢?
    
    那么,初入职场的新人们,应该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在别人手下工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想想看,以前人品正派的人,或是有特殊才能的人很快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当然,现在人们也会把这当做选人的一个条件,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再以这一标准来判断已经越来越难了,而且现在这种场合也少了。人们往往从言谈举止或是日常工作表现来大体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因此,我时常主张平凡主义。看似是平凡的事,但是能够将它完全执行的人才是将来会有所作为的人。举例来说,让你比上班时间提前三十分钟到公司。若上班时间是九点,就得八点半到,若是八点就得七点半到。虽然这看似是很平凡的事,但是人们却往往难以执行。
    但是,这仅仅提前了三十分钟的上班时间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首先,你必须提前三十分钟从家里出发,那么即使遇上常有的电车停运事故,你也不至于惊慌失措。到了办公室,首先可以打扫一下自己的办公桌,打开笔墨盒,水瓶里要是没水了就灌满水,墨水瓶里也倒满墨水,把一切都准备妥当,等着同事和前辈们的到来。在这期间,你甚至可以自由地写写书信、翻翻报纸,也都不碍事。而且,在开始工作的当儿,可以比大家都提前进入状态,迅速地完成事务,这样的表现必将令上司刮目相看。
    相反地,若是踩着点出门,再遇上地铁停电,就肯定会迟到。慌慌张张地到了办公室,也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而恰巧这时,社长或是科长因为有急事过来,看到这样的工作状态,即使你不是在偷懒,也会被上司呵斥:“怎么还没进入工作状态?”反之,如果提前三十分钟从家里出来的话,还可以接收别人的工作,自然会被上司夸奖“真是能干”,不知不觉地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笼统地说,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仅仅是提前三十分钟去上班,就无形中给他增色不少。如果能有毅力坚持一年,那么首先会被众人认可具有在此工作的资格,进而抓住升迁的机会。我常常建议新人们努力做到这一点,虽说是为别人打工,但至少这点努力还是要付出的吧。
    
    初入公司或银行的人,他们最愿意交往的人肯定是给他们以好感的人。因为和蔼的人待人接物态度谦和。因此,新员工们最初交往的人不仅是近旁的人,而且往往还是让人感到轻松的人。
    但是,我不赞同这种看法,我认为首先反倒应当与那些让人感到畏惧的人打交道。为什么这样说呢?态度和蔼的人随时都能交往,不需要费什么脑筋,但是一旦遇上那些麻烦的人,就不得不绞尽脑汁,审视自己。
    “那人看上去很难相处,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于是,为了与对方接近,我们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诚意。只要真心地与人相处,不管什么场合都会打动对方。即使对方开始时怀有敌意,终有一天也会满怀诚意而来。更不要说仅仅是感觉上有些难以相处的人了,只要表明了自己的诚意,说不定对方会比那些看上去和蔼的人还要亲切、谦恭,或者更进一步成为你的知己。因此,在和形形色色的人交往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勇敢地与那些看上去不那么和蔼的人打交道。我认为这才是最踏实的一种交际方法。
    人才匮乏的原因
    眼下,经济萧条,失业率攀升,令人苦恼。每年从专科以上的学校毕业的人数就有七八千,其中能找到工作的也就两千上下,其余五六千的人都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
    如果不设法解决这一现状,就会演变成社会问题,将来甚至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当这一实际问题受到多方关注,广泛热议的时候,另一方面,人们也在为人力短缺而苦恼。为何就找不到能踏实工作的年轻人呢?
    优秀的人才到哪里都很抢手,而事实是,用人单位却苦于找不到这样的人。
    
    前些日子,一则新闻报道了一家新开张的商场招募年轻女店员的情景,招聘广告一打出来,居然有四千人蜂拥而至,报道中的照片记录了当时混乱的场面。
    来应聘女店员的人数不胜数。若是去做家庭保姆,即使不要伙食费,一年下来平均实际收入也比做店员要多,然而应征保姆的人却很少,到处都处于保姆供不应求的状况。另外口口声声说没工作,没工作,却无所事事、整日游玩的女孩子也很多。
展开
目录
小林一三是谁(编者前言)
第一章用人与为人所用
经验谈的受害者
行家赞
想雇佣这样的人
人生第一课
人才匮乏的原因
两份火车便当与一杯茶
为人所用与使用他人的时候
平凡即非凡
信用的三要素
茶壶里的酒
日本第一的贤内助
饭的味道

第二章用人者言
用人者的立场——写给T百货店的职员
太阁记是关于处世技巧的书吗?
——与某青年的谈话
展露实力的方式
慎之又慎
股东?领导?职员
经营者为无能的辩解
四种浪费
事业经营的关键与难点
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
涨薪?降薪问答
救人剑
女性店员应以结婚为先
技术人员应有的发展道路
头脑经济学
志存高远——写给侄子的信
写给开始创业的人
人的味道

第三章事业——东京模式与大阪模式
东、西实业界的对比
我的百货店
讲给电车经营者
为职业棒球队把脉

第四章对话学生
学生与现实社会

第五章演剧经营大作战纯洁、正直、美丽
家庭荣乐的殿堂
作为一项事业的演剧
演出方略
纯洁、正直、美丽
国民戏剧的创造

第六章无策之策与温水的味道
外行的抱负、内行的讥笑
传统的力量
无策之策
温水的味道

第七章我的经营法则
不要无理地整“形”
以大众为事业基础
以民众为对象的事业的道路
从自己的计算出发

第八章我的企业战略
新生意之道
“日剧”的经营
两种电影战术
观众层的分析
无策之策
食堂与百货店的经营
研究和商机
永远的青春

第九章夫妇问答
何谓女性之美
通往幸福婚姻的道路
理想的丈夫
和睦的关键
向艺人的妻子学习
实业家的妻子
贤妻型 ? 情人型

第十章那时?此时?忆少年时
士族考
情报
校工爷爷
初恋
从三井银行辞职的时候

第十一章创立“阪急”的时候
 回顾阪急创立的历程
忆北浜银行破产时的事
过去我所得到的种种眷顾
我的铁哥们是被褥


第十二章三种人生:栩栩如生的自叙传记
报社记者时期
震撼内心的北浜事件
向着积极的生活
雅俗山庄的梦
近卫先生发来的急电
关于《大臣落第记》的辩解
一不小心偏向了消极的态度
战后派的胜利
第聂伯的遐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