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营养代谢性疾病
第一节 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障碍性疾病
一、奶牛酮病
奶牛酮病又叫奶牛酮血病,是指高产奶牛产后因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食欲减损、渐进性体况下降以至消瘦、体重减轻、产奶量减少,血、尿、乳、汗和呼气中有特殊的丙酮气味,部分牛伴发神经症状;临床病理生化特征为低血糖,血、尿、乳中酮体含量异常升高。
酮病多发生于母牛产后2-6周内的泌乳盛期,尤其是在产后3周内;各胎龄母牛均可发病,尤其以3-6胎高产胎次的母牛多发,第一次产犊的青年母牛也常见发生;产乳量高、舍饲缺乏运动且营养良好的4-9岁的母牛发病较多。乳山羊、绵羊、兔和豚鼠也可发生酮病。当犬、猫和人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也可造成血、尿中酮体增多。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在高产牛群中,临床酮病的发病率占产后母牛的2%-20%,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占产后母牛的10%-30%。
(一)病因
1.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精料过多
反刍动物的能量和葡萄糖主要来自瘤胃微生物酵解大量纤维生成的乙酸、丙酸和丁酸,三者称为挥发性脂肪酸。因此,凡是造成瘤胃生成丙酸减少的因素,如饲料供应过少,品质低劣,或日粮营养不全、蛋白质过多或不足、氨基酸不平衡,或饲料单一、可溶性糖和优质青干草缺乏、不足,或精料(高蛋白质、高脂肪饲料)过多,粗纤维不足等,均可引起日粮在瘤胃中停留的时间过短、发酵不完全,造成生糖的丙酸减少和生酮的丁酸增加,从而使糖的来源不足,引起能量负平衡,产生大量酮体,由这种原因引起的酮病称自发性或营养性酮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