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饲料的生物性污染 饲料的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污染、寄生虫及饲料昆虫的污染等。从饲料卫生与食品卫生的角度考虑,当前特别应注意的是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污染。
(1)病原微生物对饲料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病原微生物污染饲料并随后污染畜产品,这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近年欧洲暴发的震惊世界的疯牛病事件就是明显的例证。
疯牛病(即牛海绵状脑病,简称BSE)是发生于牛的一种慢性传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它也会感染人。目前已证实,人的新型克一雅氏病与疯牛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疯牛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饲喂带有疯牛病和绵羊痒病病原的肉骨粉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疯牛病事件给欧洲经济和政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引起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2001.年我国农业部发布《中国疯牛病风险分析与评估》报告,得出明确结论:我国目前没有疯牛病。尽管如此,防止疯牛病传人我国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为此,我国有关行政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有关防治疯牛病的规定,其中涉及饲料卫生的规定主要有:《关于禁止使用反刍动物源性饲料饲喂反刍动物的通知》(农饲综[1992]36号)、《关于加强对进口饲用油脂和动物性饲料经营和使用管理的通知》(农牧发[1999]14号)和《关于加强肉骨粉等动物性饲料产品管理的通知》(农牧发[2000]21号)等文件。遵守和执行上述文件的规定,将是饲料卫生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无数事实表明,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可通过排泄物、水、空气等污染畜禽饲料,这些被污染的饲料进入畜禽体内后可通过其产品发生转移、传播,危害人类健康。这类疾病包括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炭疽、口蹄疫、耶尔森氏菌病、弯杆菌病、肉毒梭菌中毒症等。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曾经被认为已得到控制或灭绝的流行传染病,近年又有复发的趋势。如近年在法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相继暴发了牛、羊的口蹄疫,并且正向世界各地区蔓延。对于饲料行业来说,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动物性饲料产品的卫生监督与管理。
(2)饲料霉变是具普遍性的、长期性的问题世界上每年由于霉菌污染粮食和饲料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很大。我国广大地区(尤其是南方)饲料霉变问题也相当严重,不少饲料厂家和养殖场(户)不注意防止饲料霉变,有的甚至把已经严重霉变、不能食用的粮食产品喂给动物。从笔者多年接触到的饲料卫生质量纠纷案件来看,由于饲料霉变引起的纠纷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饲料霉变可引起多方面的危害。受霉菌感染的饲料,其营养价值降低,表现为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1含量显著减少,代谢能下降,也可使蛋白质品质(尤其是赖氨酸含量)下降。同时,霉变可使饲料变色、变味、结块,导致饲料的适口性不良。霉变饲料中大量繁殖的霉菌和霉的孢子进入动物机体后可引起霉菌感染性疾病--霉菌病(如常见的曲霉菌病)。一些产毒霉菌在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可产生霉菌毒素,此类毒素是小分子物质,极耐热,易引起动物急性或慢性中毒;某些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青霉毒素等)具有很强的致癌性。更严重的是,霉菌毒素在畜产品中的残留可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因此,饲料与养殖行业应提高对饲料霉变危害的认识,要重视饲料原料与产品的防霉工作,加强对饲料中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的监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