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总论
第一章 中药方剂学发展简况
中药方剂历史悠久。早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最先是在寻找植物食物的同时,发现了有些植物能够治疗疾病,因而认识了能治病的药草,故前人把药物学称为“草本”。但是,最初只是使用单味药,即可以说是单方。经过很多年代的医疗实践,积累了药物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认识到用几味药配合起来,经过煎熬,煮成汤剂(方剂最早的一种剂型),疗效比单味药更好,于是逐渐形成了复方,它是药物治疗中的一个跃进。现代方剂学收载的方剂绝大多数都是复方。
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是西周的《诗经》,但只叙述其采集、性状、产地等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载药物就更多,而且叙述了药物的性能效用,可以说是首先记载药物功用的书籍。1979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大约成书于战国时代的抄本《五十二病方》,载方约300首,涉及药物达240余种,可以说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一部方剂书籍。同一时期稍晚成书的我国第一部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虽仅载方13首,其中有汤、丸、散、膏、丹酒等剂型,并且首先提出了有关组方原则、治疗方法、配伍宜忌、药物性能、剂型服法等方面的药物方剂基本理论,为中药方剂学的建立奠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东汉末年,我国第一部记载药物的专书《神农本草经》,载药365味,其所载许多药物,至今都有确实的疗效,如麻黄平喘、大黄泻下、黄连治痢、当归调经等。书中并对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等药物基本理论较《内经》有进一步的论述,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