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本草卷(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044347
  • 作      者:
    李俊德,高文柱主编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医必读百部名著”之本草卷续。本书采取书前写导读,随文做注释,分章(节)加按语的体例,帮助读者尽快了解内容、掌握重点,并解决阅读上的困难。导读主要介绍作者生平、成书年代、主要内容、学术价值及影响、本次校注整理的原则和方法等。其中重点内容是古籍的学术价值及影响,特别是对中医理论与临床的指导作用;还刻意引证了古今名医对本书的评价。对原文的整理以点校为主,注释简明扼要,减少过多过繁的考证。按语则紧扣书中的内容,以自然章节、门类为单位,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述,把学术亮点突出出来,对读者真正起到辅导作用。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本草卷(续)》采取书前写导读,随文做注释,分章(节)加按语的体例,帮助读者尽快了解内容、掌握重点,并解决阅读上的困难。中医名著浩如烟海,积淀一了数以千年的精华,养育了难以计数的英才,昭示着绚丽无比的辉煌。历史证明,一中医的成才之路,非经典名著滋养下的躬身实践,别无蹊径。如何面对如此庞大的宝库,如何在这个宝库中迅速找到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者最需要的著作,这是不少中医人士在读书中经常遇到的困惑。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丛书,汇古代名医巨匠临证经验,集当今专家学者集体智慧,有针对性地从数以万计的医著中精选书目百种,采用最佳版本为底本,认真校勘,合理注释,撰写导言,添加按语,分门别类,结集出版,以方便读者学习和使用。一卷在手,可以获得一把打开某个领域知识大门的钥匙;全套在握,可以获得一组破解整个中医学发展的密码。     所谓“必读”者,学医之人不可不读,业医之人不能不读。此乃学医之门径,业医之津梁,案头之必备。
展开
精彩书摘
    卷之一①     草部     黄芪  补气,固表,生亦泻火。     甘,温。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     丹溪云:黄芪大补,阳虚自汗,若表虚有邪.发汗不出者,服此又能自汗。[朱震亨,号丹溪,著《本草补遗》。]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脾胃一虚,土不能生金,则肺气先绝;脾胃缓和,则肺气旺而肌表固实,补中即所以固表也。生血生肌,气能生血,血充则肉长。《经》曰:血生肉。排脓内托,疮痈圣药。毒气化则成脓,补气故能内托。痈疽不能成脓者,死不治,毒气盛而元气衰也。痘证亦然。痘证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新安汪机治痘证虚寒不起,用四君子汤加黄芪、紫草多效。间有枯萎而死者,自咎用药之不精,思之至忘寝食。忽悟曰:白术燥湿,茯苓渗水,宜痘浆之不行也。乃减去二味,加官桂、糯米,以助其力,因名保元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名四君子汤。[汪机号石山,著《本草会编》,]王好古曰:黄芪实卫气,是表药;益脾胃,是中州药;治伤寒尺脉不至,补肾元,是里药。[王好古,号海藏,著《汤液本草》]甄权谓其补肾者,气为水母也。[甄权著《药性论》]《日华》谓其止崩带者。气盛则无陷下之忧也。[曰华著《大明本草》]《蒙筌》曰:补气药多,补血药亦从而补气;补血药多,补气药亦从而补血。益气汤虽加当归,因势寡,功被参、芪所据;补血汤数倍于当归,亦从当归所引而补血。黄芪一两,当归二钱,名补血汤。气药多而云补血者,气能生血,又有当归为引也。表旺者不宜用,阴虚者宜少用,恐升气于表而里愈虚矣。《陈嘉谟著<本草蒙筌》]为补药之长,故名耆。俗作芪。皮黄肉白,坚实者良。人补中药槌扁,蜜炙;达表生用。或曰:补肾及治崩带淋浊,宜盐水浸炒。昂按:此说非也。前证用黄芪,非欲抑黄芪使人肾也,取其补中升气,则肾受荫,而带浊崩淋自止,即日华“气盛自无陷下之忧”也。有上病而下取,有下病而上取,补彼经而益及此经者,此类是也。茯苓为使。恶龟甲、白鲜皮。畏防风。东垣曰:黄芪得防风,其功益大,乃相畏而更以相使也。[李东垣,著《用药法象》]     甘草  有补有泻,能表能里,可升可降。     味甘。生用气平,补脾胃不足而泻心火。     火急甚者,必以此缓之。炙用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人和剂则补益,人汗剂则解肌,解退肌表之热。入凉剂则泻邪热,白虎汤、泻心汤之类。人峻剂则缓正气,姜、附加之,恐其僭。上;硝、黄加之,恐其峻下,皆缓之之意。入润剂则养阴血,炙甘草汤之类。能协和诸药,使之不争。生肌止痛,土主肌肉,甘能缓痛。通行十二经,解百药毒,凡解毒药,并须冷饮,热则不效。小儿初生,拭去口中恶血。绵渍汁令咂之,能解胎毒。故有国老之称。中满证忌之。甘令人满,亦有生用为泻者,以其能引诸药至于满所。《经》云:以甘补之,以甘泻之是已。故《别录》、甄权并云除满,脾健运则满除也。[陶弘景注《名医别录》,发明药性。]仲景治痞满,有甘草泻心汤,又甘草得茯苓,则不资满,而反泄满。大而结者良。补中炙用,泻火生用,达茎中肾茎用梢。梢止茎中痛,淋浊证用之。白术、苦参、干漆为使。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然亦有并用者。胡洽治痰癖,十枣汤加甘草;东垣治结核,与海藻同用;丹溪治劳瘵,莲心饮与芫花同行。非妙达精微者,不知此理。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等分,枣十枚,仲景治伤寒表已解,心下有水气,喘咳之剂。时珍日:甘草外赤中黄,色兼坤离,味浓气薄,资全土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而人不知,参神功而己不与,可谓药中之良相也。昂按:甘草之功用如是,故仲景有甘草汤、甘草芍药汤、甘草茯苓汤、炙甘草汤,以及桂枝、麻黄、葛根、青龙、理中、四逆、调胃、建中、柴胡、白虎等汤,无不重用甘草,赞助成功。即如后人益气、补中、泻火、解毒诸剂,皆倚甘草为君,必须重用,方能建效,此古法也。
展开
目录
卷之一① 草部 黄芪 甘草 人参 沙参 丹参 玄参 白术 苍术 萎蕤 黄精 狗脊 石斛 远志 石菖蒲 牛膝 甘菊花 五味子 天门冬 麦门冬 款冬花 紫菀 旋覆花 百部 桔梗 荠苊 马兜铃 白前 白及 半夏 天南星 叨母 栝楼仁 天花粉 夏枯草 海藻 海带 昆布 独活 羌活 防风 藁本 葛根 升麻 白芷 细辛 柴胡 前胡 麻黄 荆芥 连翘 紫苏 薄荷 鸡苏 木贼 浮萍 苍耳子 天麻 秦艽 豨莶草② 威灵仙 钓藤钩 茵芋 当归 芎劳 白芍 生地黄 干地黄 熟地黄 何首乌 卷之二① 草部② 牡丹皮 续断 骨碎补 益母草 泽兰 白薇 艾叶 延胡索 红花 茜草 紫草 凌霄花③ 大、小蓟 三七 地榆 蒲黄 卷柏 茼茹 巷茼子 郁金 姜黄 莪蘧 荆三棱 白茅根 芦根 苎根 蔷薇根 芭蕉根 大黄 黄芩 黄连 胡黄连 苦参 知母 龙胆草 青黛 大青 牵牛 防己 葶苈 甘遂 大戟 商陆 芫花 荛花 泽漆 常山 藜芦 木通 通草 泽泻 车前草 灯草 瞿麦 篇蓄 天仙藤 地肤子 石韦 海金沙 茵陈 香薷 青蒿 附子 草乌头 白附子 破故纸 …… 卷之三 木部 果部 卷之四 谷菜部 金石水土部 禽兽部 鳞介鱼虫部 人部 药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