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灵困惑的科学探索
1.发展是根本娩出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宣告他进行呼吸的化学反应开始了生命,包括心理活动,到长大成为充满活力的社会成员,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了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他对双生子A和B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训练,结果却大致相同。据此,格赛尔认为,发展是由儿童内部的因素决定的,环境和训练起了推动作用。
儿童采取什么方法来发展自己呢?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1896——1980)对出生10个月的婴儿进行观察发现,孩子不断把自己枕边的气球抛上又收回,目的在于验证这种活动的可重复性。这就是说,孩子只对可重复的活动开心地学习,而可重复性是科学实证的基本精神,是抵制迷信的基础。因此,儿童用科学方法来发展自身。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科学的历史发展和儿童心理发展是两个相适应的过程。
人为什么要发展,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70)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在国际上受到广泛认同。他在考察了包括婴儿、小学生等不同群体的活动以后,认为人的最基本需要是生存需要,最高需要则是开发自己的潜能并作用于社会发展,其间经过不同等级及层次的推动。人的各种活动都是满足不同层次的特定需要,否则他的发展就不能与社会发展适应,不能持续,从而遇到危机并引发各种问题,最终成为问题的主角和社会的“另类”。
2.目标驱动毅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9岁就开始具备展望自己生活的能力。这时,他开始写日记;开始要求单独睡;当受到外界刺激时,不容易波动,会产生相对稳定的心境,开始具备独立性。发明心理疗法的心理学家艾伦(1942)认为,人是要求独立、表现自己、希望有自己主张的目的性活体,致力于自己潜能现实化的“自我实现”是个体的主要动机。他试验了推进病人自发性活动的新型疗法,实质上是把“自我实现”的基本渴望作为该疗法的惟一有效动机。“自我实现”在我国文献中叫做志气、志向,“有志者事竞成”,说的就是目标驱动毅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