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不孕不育中医治疗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121627
  • 作      者:
    庞保珍,赵焕云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不孕不育中医治疗学》特色:探究中医“求嗣种子”的经典理论,分析不孕和不育的病因与病机;辨证与辨病结合产生施治方案,实验与临床总结得出宝贵经验;实践和大量病例证明疗效显著,作者在聊城被称之为“送子观音”!
展开
作者简介
  庞保珍,男,1958出生,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人。现任聊城市中医医院副主任中医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理事、男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性学会中医性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不孕不育专业委员会委员、聊城市优秀中青年人才。精研于妇科、男科、性科学,尤其在诊治不孕不育上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师从多位名医,学验俱丰。主编与参编著作5部,发表中医论文180多篇;获国家级、地市级优秀学术.科技成果奖10余项。研制出治疗不孕不育的一系列中医效方,因疗效较好受到国内外一些著名专家的好评。其名字与业绩已载入国际和国内名医大词典。
展开
内容介绍
  《不孕不育中医治疗学》分为三篇16章。上篇简要介绍了中医治疗不孕不育经典理论著作的主要内容;中篇和下篇分别系统论述了不孕不育的中医发病机制、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其中的方药大多是作者30余年从事不孕不育临床工作与研究的经验总结,立方遣药平允而无偏颇,疗效显著。现代研究进展部分介绍了国内许多著名中医学家治疗不孕不育的宝贵经验。《不孕不育中医治疗学》的特点是突出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一部临床实用性很强的参考书,可供中医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及专业科研人员和不孕不育的患者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上篇 中医经典名著求嗣手探析
  第1章 概述
  第一节中医求嗣起源与发展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中医医籍历史悠久,浩如烟海,其中有关男性不育、女性不孕的内容非常丰富。
  不孕不育症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存在,它影响着种族繁衍,家庭和睦。在我国最早的文字——殷商的甲骨文字中,已有相当丰富的关于生育方面的记载。甲骨文的卜辞中,也有不少是卜是否有子。
  萌芽于殷周的《易经》中就有“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的关于人类生命起源的论述,它揭示了人类生命繁衍的奥秘。书中的“妇三岁不孕”、“妇孕不育”等记载,是“不孕”“不育”的最早文字记载。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1世纪的《山海经》中,已经出现与生育有关的药物记载,如其中《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二十里,日蟠冢之山,……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日瞢蓉,食之使人无子。”《中山经》云:“又东十里,日青要之山,……是山也,宜女子。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又说:“又东二十里,日苦山。……其上有木焉,名日黄棘,黄华而员(圆)叶,服之不字。”可反映当时人们对不孕不育的认识。因此,对药物中有“宜子”和“使人无子“服之不字”的告诫。以上数种药物,究竟为何物,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但据此却可以推之当时已对“种子”和“绝育”的药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亦是世界有关“求嗣”的最早记载。
  周代,对孕育的认识更有进步,在《礼记》中有“取妻不同姓”,据《春秋公羊传注疏》说:“礼不娶同姓,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为同宗共祖乱人伦,与禽兽无别”,只是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提出,而不是从医学优生方面考虑。《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4年)》指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因古代生产力低下,常是聚族而居,故同姓之人多有亲缘关系,而男女近亲结婚,不利于后代的繁衍昌盛。这种优生观点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它比著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这一科学事实要早2500多年。《公羊传·哀公十二年(公元前557年)》指出“讳娶同姓”,说明当时对血缘近亲婚配所带的遗传性疾病及对子孙繁衍的障碍已有正确认识。全国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从2001年开始正式实施。考试通过后可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各用人单位以此作为聘任相应技术职务的必要依据。2003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护理学专业初级(士)资格考试并轨。目前,该考试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已经覆盖医、药、护、技4个系列的113个专业,每年参加考试的人数近百万。各专业考试的通过率略有不同,一般为50%左右。实际的考试中一般会有5%左右的超大纲考题,具有一定难度。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做好考前复习,我社近年来组织了权威专家,联合历届考生,对考试的命题规律和考试特点进行了精心分析研究,出版了这套全国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共3个系列,分别为《应试指导及历年考点串讲》系列、《模拟试卷及解析(纸质版)》系列、《模拟试卷及解析(网上电子版)》系列。共151个品种,覆盖103个考试专业。根据全国广大军地考生的需求,经国家和军队相关部门认可,作为全国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含部队)的指定辅导用书。本套丛书紧扣考试大纲,内容的安排既考虑知识点的全面性,又结合考试实际,突出重点,在编写形式上力求便于考生理解和记忆,使考生在有限时间内扎实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顺利通过考试。《应试指导及历年考点串讲》系列共有12本,覆盖36个考试专业。这个系列的突出特点,是分析了历年两千道考试题,串讲历年考点,把握考试命题方向,有针对性地对考点知识进行详尽叙述。《模拟试卷及解析(纸质版)》系列是针对专业人数较多的36个专业出版的,共有35个品种。每个专业有5套卷,2000题。这个系列的突出特点,是试题质量非常高,贴近真实考试的出题思路及出题方向。
展开
目录
上篇 中医经典名著求嗣探析
第1章 概述
第一节 中医求嗣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完善过程与理论形成

第2章 《内经》有关不孕症的论述
第一节 女性生殖生理
一、女性生殖器官
二、女性生理
三、女性受孕机制
第二节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二、病机
第三节 诊法与治则
一、诊断特点与方法
二、治疗原则
第四节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第五节 倡治未病,优生优育

第3章 《傅青主女科》的学术地位
第一节 学术思想与诊疗特色
一、突出主证,论病审证求因
二、肾、肝、脾三脏并立,补肾为要
三、运用五行理论,协调脏腑、顾护精血
第二节 《傅青主女科·种子》白话解
一、身瘦不孕
二、胸满不思食不孕
三、下部冰冷不孕
四、胸满少食不孕
五、少腹急迫不孕
六、嫉妒不孕
七、肥胖不孕
八、骨蒸夜热不孕
九、腰酸腹胀不孕
十、便涩腹胀足浮肿不孕
第三节 傅青主“种子十方”临床应用体会
一、一般资料
二、治疗方法与效果
三、临床体会

第4章 《竹林寺女科二种》简介
第一节 《宁坤秘笈》“种子”学说
一、月经规则,易于受孕
二、倡导温补,反对过热
三、观察经色,区别用药
四、“种子”专方
第二节 《竹林寺女科证治》求嗣初探
一、理论要点
二、治疗用方

中篇 不孕症
第5章 概论
第一节 不孕症的定义与分类
一、定义
二、分类
第二节 不孕症的中医诊断
一、四诊要点
二、辨证要点
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第三节 不孕症的中医治法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三、调治“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法
第四节 不孕症的辨证论治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论治

第6章 排卵障碍
第一节 闭经
第二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
第三节 高催乳素血症
第四节 黄体功能不全
第五节 卵巢早衰
第六节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第七节 无排卵性功血
第八节 无排卵
第九节 席汉综合征
第十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第7章 输卵管因素
第一节 急性盆腔炎
第二节 慢性盆腔炎
第三节 盆腔血瘀症
第四节 生殖器结核
第五节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第8章 子宫因素
第一节 子宫发育不良
第二节 子宫肌瘤
第三节 子宫腺肌病

第9章 宫颈因素
第一节 宫颈功能不全
第二节 宫颈炎
第三节 宫颈黏液异常

第10章 外阴、阴道因素
第一节 滴虫阴道炎
第二节 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第11章 其他因素
第一节 免疫性不孕
第二节 女性性功能障碍

第12章 优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医谈优生

下篇 不育症
第13章 概述
第一节 不育症的定义与分类
一、定义
二、分类
第二节 不育症的中医诊断
一、四诊要点
二、辨证要点
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第三节 不育症的中医治法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三、辨精施治
四、辨体施治
五、药物的性味与归经的选择
六、气功疗法
七、食疗
八、男性不育常用动物类药考
第四节 不育症的辨证论治
一、病因病机
二、诊断
三、辨证论治
四、疗效判定标准
第五节 男性精液主要指标季节性变化规律的测定与研究
一、标本采集与测定方法
二、测定结果
三、讨论

第14章 精液异常
第一节 少精子症
第二节 弱精子症
第三节 无精子症
第四节 死精症
第五节 精子过多症
第六节 脓精症
第七节 血精
第八节 畸形精子症
第九节 精液不凝固
第十节 精液不液化
第十一节 精液量过多
第十二节 精液量过少

第15章 性功能障碍
第一节 不射精
第二节 遗精
第三节 阳痿
第四节 早泄
第五节 性欲低下

第16章 其他因素
第一节 免疫性不育
第二节 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
第三节 子痈
第四节 精索静脉曲张
第五节 精囊炎
第六节 慢性前列腺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