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中医经典名著求嗣手探析
第1章 概述
第一节中医求嗣起源与发展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中医医籍历史悠久,浩如烟海,其中有关男性不育、女性不孕的内容非常丰富。
不孕不育症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存在,它影响着种族繁衍,家庭和睦。在我国最早的文字——殷商的甲骨文字中,已有相当丰富的关于生育方面的记载。甲骨文的卜辞中,也有不少是卜是否有子。
萌芽于殷周的《易经》中就有“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的关于人类生命起源的论述,它揭示了人类生命繁衍的奥秘。书中的“妇三岁不孕”、“妇孕不育”等记载,是“不孕”“不育”的最早文字记载。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1世纪的《山海经》中,已经出现与生育有关的药物记载,如其中《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二十里,日蟠冢之山,……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日瞢蓉,食之使人无子。”《中山经》云:“又东十里,日青要之山,……是山也,宜女子。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又说:“又东二十里,日苦山。……其上有木焉,名日黄棘,黄华而员(圆)叶,服之不字。”可反映当时人们对不孕不育的认识。因此,对药物中有“宜子”和“使人无子“服之不字”的告诫。以上数种药物,究竟为何物,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但据此却可以推之当时已对“种子”和“绝育”的药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亦是世界有关“求嗣”的最早记载。
周代,对孕育的认识更有进步,在《礼记》中有“取妻不同姓”,据《春秋公羊传注疏》说:“礼不娶同姓,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为同宗共祖乱人伦,与禽兽无别”,只是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提出,而不是从医学优生方面考虑。《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4年)》指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因古代生产力低下,常是聚族而居,故同姓之人多有亲缘关系,而男女近亲结婚,不利于后代的繁衍昌盛。这种优生观点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它比著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这一科学事实要早2500多年。《公羊传·哀公十二年(公元前557年)》指出“讳娶同姓”,说明当时对血缘近亲婚配所带的遗传性疾病及对子孙繁衍的障碍已有正确认识。全国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从2001年开始正式实施。考试通过后可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各用人单位以此作为聘任相应技术职务的必要依据。2003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护理学专业初级(士)资格考试并轨。目前,该考试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已经覆盖医、药、护、技4个系列的113个专业,每年参加考试的人数近百万。各专业考试的通过率略有不同,一般为50%左右。实际的考试中一般会有5%左右的超大纲考题,具有一定难度。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做好考前复习,我社近年来组织了权威专家,联合历届考生,对考试的命题规律和考试特点进行了精心分析研究,出版了这套全国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共3个系列,分别为《应试指导及历年考点串讲》系列、《模拟试卷及解析(纸质版)》系列、《模拟试卷及解析(网上电子版)》系列。共151个品种,覆盖103个考试专业。根据全国广大军地考生的需求,经国家和军队相关部门认可,作为全国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含部队)的指定辅导用书。本套丛书紧扣考试大纲,内容的安排既考虑知识点的全面性,又结合考试实际,突出重点,在编写形式上力求便于考生理解和记忆,使考生在有限时间内扎实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顺利通过考试。《应试指导及历年考点串讲》系列共有12本,覆盖36个考试专业。这个系列的突出特点,是分析了历年两千道考试题,串讲历年考点,把握考试命题方向,有针对性地对考点知识进行详尽叙述。《模拟试卷及解析(纸质版)》系列是针对专业人数较多的36个专业出版的,共有35个品种。每个专业有5套卷,2000题。这个系列的突出特点,是试题质量非常高,贴近真实考试的出题思路及出题方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