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解构传统医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451155
  • 作      者:
    杨学鹏著
  • 出 版 社 :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什么是解构?为什么要对传统医学进行结构?又该如何实现结构呢? 解构是一种策略,解构传统医学是继承和发扬是中医的发展战略,实现解构需要有与之配套的策略、战术,战略目标。
    《解构传统医学》通过解构《黄帝内经》,使传统医学成为要一种合适现代的策略。书中以人的阴阳二气为整体医学指标,概括了生物钟、健康—疾病、生命演化三大整体生命现象。
    人的阴阳二气实际上是整体医学指标,概括了生物钟、健康-疾病、生命演化三大整体生命现象。
    整体多于部分之和。
    ——亚里士多德
    正因为他们还没有进步到对自然界的解剖、分析——自然界还被当作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察。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阴阳之在人,均则宁,偏则病。
    ——王履《医经溯洄集》
    系统是由观察者从实际的“机器”中所选择的一组变量而定义的。
    ——艾什比《大脑设计》
    西方人看重部分,中国人则看重整体。即以医理言,中国人认人身一体,医理也求简单。
    ——钱穆《晚学盲言》
    文本之外无一物。
    ——德里达
展开
作者简介
    杨学鹏,1935年生,天津市人,幼习古文,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文革”时生病,唯服用中药有疗效,遂对中医产生兴趣,开始阅读中医书籍,同时阅读了前四史、《荀子》、《韩非子》等书,充实了文史哲知识。改革开放后,潜心钻研《黄帝内经》,同进阅读了控制论、系统论、突变论等原著,浏览了库恩、波普尔的著作,以及结构主义、解构思想的著作,扩展了视野。终于走出了一条人文—科学—中医交叉学科的路子。
展开
内容介绍
    《解构传统医学》分为背景、整体理论和脏腑、经络等部分理论三个部分,重点是人体整体层次理论。作者运用解构策略,破译了人的阴阳二气是人的整体医学指标,从传统医学里提炼出,概括生物钟、健康与疾病的转化、生命演化等整体现象的三个基本生命规律,重构了整体生命理论体系。
    《解构传统医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中医科研人员,从事生命科学、复杂性科学、人文专业的人士,以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旧的禁锢崩溃了,人们不再按照固有的模式思维,思想空前活跃,学术空前繁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气的概念广为发展,繁衍。概念的发展犹如植物根部的生长。有的植物只有一条主根,主根在延伸的过程中分出许多小叉。有的植物的根分为几枝大叉,每枝大叉在延伸过程中分出小叉,形成根系。气的概念与后一种情况相似,繁衍出繁复的根系。
    1.烟
    炊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尘土飞扬也形成烟。古人把烟比拟为气,《吕氏春秋》说:
    “野人之用兵也,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地,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舆死,履肠涉血。”(《期贤》)
    野蛮人打仗,鼓声如雷,呼声震动大地,满天尘烟,箭飞如雨,扶着伤者,用车拉着死者,踩着人流出的肠子,踏着鲜血,激烈的战场,尘土飞扬,形成烟雾,古人称之为尘气。古人把烟视作气,烟弥散在空中确实与气有相似之处。烟飘浮在空中,而石头与水不会飘浮在空中,烟只与气有可比性。实际上烟不是气体,气体由分子组成,而烟是由细小的颗粒悬浮在空中形成的。烟的颗粒比分子大得多,不会永远飘浮在空中,最终会落在地上,所谓尘埃落地;而空气则不会落下来,空气永远“飘浮”在空中。烟飘浮在空中只是短暂现象,直观上与气相似,古人把烟视作气是最为直接的比拟。
    2.气候现象
    古人把气候现象比喻为气。气候影响地域大,不可回避,而且具有动态性、变动性,因而古人将之比喻为气。
    最早将气候现象比喻为气的文献是《左传》,
    “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六声,淫生六疾。六气日阴、阳、风、雨、晦、明也。(昭公元年)
    天有六种气,下降在大地上生出五味,发出五色,鸣出五声。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人文背景
第一节 气
一、溯源
二、气的属性
二、气的根系

第二节 阴阳
一、阴阳起源之辩驳
二、全民族的创造
二、阳与日的区别
四、概念的发展
五、诸子百家的功绩
六、《易传》集其大成
七、阴阳与人
八、方法、观点

第三节 五行
一、“二、三、五”
二、五行的源流
二、宇宙观
四、历史观
五、方法、观点

第二章 科学背景
第一节 天文
一、太阳
二、月亮
二、星星
第二节 气候

第三节 历法
一、日
二、月
二、年
四、历法制式
五、天干地支
第四节 地理
第五节 生物

第三章 经典著作
第一节 黄帝内经
一、论文汇编
二、问答格式
二、成书年代
四、传承

第二节 神农本草经
一、药性
二、药间关系
三、组方原则
四、药物生产
五、剂型
六、毒药用法
七、用药原则
八、服药方法
九、药书体例
第三节 伤寒杂病论

第四章 解构阴阳
第一节 哲学层次
一、天地之道也
二、万物之纲纪
二、变化之父母
四、生杀之本始
五、神明之府也
六、治病必求于本

第二节 阴阳的普遍性
第三节 三阴三阳
第四节 阴阳的变幻性
一、非阴非阳对万物之纲纪的挑战
二、阴阳互根及另类
二、阴阳转化的局限性
四、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是医理
五、数之可十,推之可百
第五节 医学是哲学的婢女

第五章 解构整体论
第一节 整体悖论
第二节 整体、部分
第三节 整体性指标
一、变量
二、整体指标
二、符号

第四节 状态变量
一、符号编码规则
二、阴阳二气的编码
二、哲学保护伞
小结

第六章 整体生命图像
第一节 阴阳二气的属性
第二节 整体生命节 律
第三节 阴阳二气失常
第四节 阴阳二气失和
第五节 阴阳二气受到干扰
第六节 阴阳二气与疾病

第七章 整体生命科学体系
第一节 阴阳的焦点
第二节 正常整体生命规律
一、节 奏律
二、稳定律
二、演化律

第三节 完整的生命模型
一、人体正常三律之间的关系
二、中国古代的时间观念
二、阴阳螺旋

第四节 整体病变规律
一、失衡律
二、衰退律
二、假象律
四、突变律

第八章 人体结构模型
第一节 方法论
一、藏的概念
二、象的概念
二、藏象方法
第二节 概念模型

第三节 五脏
一、心
二、肺
二、肝
四、脾
五、肾
第四节 脏腑表里关系

第五节 精、气、血
一、精
二、营气、卫气
二、宗气
四、血

第六节 五脏网络
一、五行体系
二、五脏网络
二、五行用于临床
第七节 人体结构的整体性

第九章 经络整体观
第一节 经络
一、十二正经
二、奇经八脉
二、经络回路
四、经络网络
五、脏腑网络
六、灌溉系统

第二节 行血气的困惑
一、血在经络中运行
二、经络的拓扑性质
二、经络不是血管
四、血管是血络?
第三节 经络的整体性

第十章 疾病要素
第一节 病因
一、自然因素
二、社会因素
二、精神因素
四、生活方式
第二节 邪气
第三节 正气
第四节 正邪斗争

第五节 辨证
一、整体辨证
二、辨证多元化
二、证的定义

第十一章 中国生命科学
第一节 理论特点
一、符号化
二、模型化
二、以简驭繁

第二节 整体理论
一、生命第一律
二、生命第二律
二、生命第三律
四、x与y的计算
第三节 人体结构理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