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早起源在什么地方?虽然各国学术界对此长期有争论,但比较趋同的观点是:人类起源于非洲!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迄今最早的智人头骨,这些头骨的年代和特征为这种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大裂谷——人类初始的摇篮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的东非之角,东与吉布提、索马里为邻,西同苏丹交界,南与肯尼亚接壤,北连厄立特里亚,面积110平方千米,其中高原面积占2/3,平均海拔近3000米,有“非洲屋脊”之称。
埃塞俄比亚有76个民族,阿姆哈拉族在人数上是第二大民族,历史上它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因而阿姆哈拉语始终是埃塞俄比亚的国语。
在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这里的人们依然愿意用最传统的舞蹈来欢迎各方客人,这些舞蹈体现出古老的民族对祖先和自然的敬畏。
亚的斯贝巴大学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综合学科大学,这所大学拥有5家博物馆,其中的国家博物馆珍藏着闻名于世的古人类露西人的骨骼化石。
经西方考古学家做出的科学考证,露西人属于人类进化系统中最早的骨化石,她距今350万年,被世界各国人类考古学家视为地球上最早的正在形成中的人。
1974年11月,一支美国考古队在埃塞俄比亚东部东非大裂谷阿瓦什河谷中作业,录音机里正在放送《露西之歌》的乐曲,一具古人类的化石就在这时被发现,因而,出土的骨骼化石被定名为露西人。
近些年来,各国考古学家又先后在埃塞俄比亚东非大裂谷地区连续发现了一些比露西更早的骨骼碎片化石。这一系列的发现,证实了关于人类初始的摇篮很可能在东非大裂谷地带的推断。
高原上的城市与最擅长长跑的民族
亚的斯亚贝巴,海拔2450米,是非洲地势最高的城市。
1881年,后来成为埃塞俄比亚皇帝的孟尼里克二世在统一全国的征战中来到这里,他发现背靠恩托托山的这块宝地,地处全国的中央,到处是繁茂青翠的树木、挂珠带露的花枝。1889年,孟尼里克二世称帝后,正式决定把都城建在这里。“亚的斯亚贝巴”在阿姆哈拉语中的本意是“新鲜的花朵”。
统一后的埃塞俄比亚,为民族独立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1896年,2万多名意大利侵略军进犯埃塞俄比亚。孟尼里克二世率领军民奋起抵抗,在著名的阿杜瓦战役中,一举歼灭意大利军队,迫使意大利签订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的主权和独立。当时,在列强瓜分的非洲,埃塞俄比亚成为唯一独立自主的国家。
亚的斯亚贝巴的大街小巷大多没有名字,也没有门牌号码,人们习惯以某个著名的建筑或众所周知的地点作为参照物来说明自己的方位,比如市中心街道上的一幅画像就是标志性地点之一。画像上的人物是埃塞俄比亚最为著名的长跑运动员格布塞拉希,他蝉联了1996年和2000年两届奥运会男子10000米冠军,被视为当代世界长跑的超级巨星。
埃塞俄比亚的高原地理环境和气候非常适于长跑训练。每天清晨,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十字广场,都可以看到许多在这里进行长跑训练的青年。身体素质的先天优势再加上能吃苦耐劳的品质,使埃塞俄比亚诞生了一批世界长跑名将。
大裂谷——人和动物共同的乐园
埃塞俄比亚境内最著名的要属东非大裂谷段了。裂谷在埃塞俄比亚境内最为开阔,这里也是公认的最早走出人类的地方。据说,发现露西化石的阿瓦什河谷如今已经难以看出当年的痕迹。
道路两边,金合欢树一片连着一片。气温明显地升高,空气变得湿润,当平顶山出现在眼前时,人们已不知不觉行进在东非大裂谷略显荒凉的谷底平原上了。
在2000万年前,非洲和亚洲的大陆发生过地壳大变动,结果在非洲大陆东部和亚洲大陆西南部出现了一条纵贯两大洲的地壳大裂谷,使本来连接在一起的亚非大陆分离开来。
这条大裂谷是地球上最长的裂谷带,全长四千多千米。裂谷带在埃塞俄比亚境内长一千三百多千米,是东非大裂谷中最开阔的一段:宽40千米到100千米,深580米到1000米不等。
东非大裂谷是一座巨型天然蓄水池,非洲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这里,大大小小有三十多个,呈长条状,顺大裂谷一字排开,阿比亚塔湖就是其中一个。
湖边牧草丰盛,牛羊成群,一种叫做鹳的大鸟悠闲觅食,和吃草的牛羊和谐地融为一体。蓝色的阿比亚塔湖,湖面宽广,一望无际。湖边栖息着成群的火烈鸟,它们的羽毛看上去是白色的,但翅膀底下是红色的。这种美丽的鸟是非洲的名鸟,它们落在湖边像天上降下的白雪,而飞起来的时候犹如火红的彩霞。
湖边的森林公园里,栖息着几十只鸵鸟。穿过森林公园,是与阿比亚塔相邻的兰加诺湖,由于雨水常年带着周围山上的红土流入湖中,使湖水呈红色。湖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据说用湖水洗浴,可以保健治病。从湖边陡峭的断崖上,终于可以得见地壳断裂下陷的痕迹。
离兰加诺湖南边不远的查莫湖是有名的鳄鱼湖。这里生活着几百条非洲特有的尼罗鳄,长达6米的鳄鱼大概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鳄鱼。
成群的鹈鹕落在湖边的浅滩上,看看它们悠闲的样子,并没有对鳄鱼湖怀着恐惧;喜欢安静的河马不时在湖面上露出它们的头;一只仙鹤放肆地在鳄鱼嘴边捉食,让人多少有些担心。
当地人在鳄鱼湖中撑着木船打渔。看来,鳄鱼固有的生活习性并没有遭到破坏。在这里,人与多种动物和谐相处,共同享受着大自然所给予的恩惠。拜访一个多尔兹族家庭
绵延几千千米、纵贯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两个国家的东非大裂谷地带,至今仍有许多民族沿袭着传统的方式生活着,其中,多尔兹人的生活方式最为独特。
多尔兹人生活在埃塞俄比亚的查莫湖向北26千米的海拔2400米的高山上。一进村,村口的大树下,一个正在纺线的小姑娘令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过去。早就听说“多尔兹”在当地的语言里是“纺织能手”的意思,果然名不虚传。他们用自己纺织的物品到山下换回食物和日用品。
15岁的麦考尼,上过9年学,是部落里文化程度最高的人。在他家的院子里,主人们都在忙碌:母亲正从一团棉花里捻棉线,然后缠在木头锭上,9岁的妹妹正熟练地操作纺线车,父亲坐在院子的一角、靠院门的地方,光着脚踩织布机织布。
据介绍,多尔兹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纺织,一般都是男人织布,女人做帮手。
在麦考尼家的圆草房里,母亲开始点火做饭。
多尔兹人喜欢住自己盖的圆草房,这房子虽然简陋,却设计巧妙,据说能住40年。
麦考尼家的院子里有用竹子编成的围墙,院子里种着低香蕉树。从表面上看,低香蕉树和真正的香蕉树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低香蕉树是不结香蕉的,它的枝干被一层层肥厚的叶子包裹着。低香蕉树又叫面包树,它的树叶是多尔兹人的主要食物。
低香蕉树为什么又叫面包树?多尔兹人是怎么把它的树叶当饭吃的?麦考尼的母亲给我们做了现场演示。
她先用一把将近1米长的大砍刀,从院子里的低香蕉树上砍下宽大肥厚的叶子,撕开树叶表面的绿色的皮,露出里面白嫩多汁的叶肉。然后用一根短竹子扒下白色的叶肉,用绿叶包好,外面再包上干树叶,埋进地上已经挖好的土坑里,用石头压好,一般要等到15天以后,才能刨出来。
发酵好的叶肉颜色雪白,要用砍刀反复切、剁,反复揉,等到白白的叶肉结成了面团状,再拍成饼状,在铁锅里放上绿树叶,把叶肉放到上面烤。
面包树上结出的面包味道到底怎么样?好奇的人们一定会这样问,如果你有机会一试的话,应该不会失望,树叶发酵后做成的饼,真的有面包的味道,或者说更像中国的烙饼。
山坡上,多尔兹部落的青年男女,在麦考尼的带领下披着他们引以为豪的编织物,表演着多尔兹人传统的舞蹈。多尔兹人以前全是战士,现在以农耕和编织为生。舞蹈表现了他们过去抵御外族侵扰、辛勤劳作、渴望过自己独立生活的意愿。他们敬仰自己的祖先,也为自己的民族而骄傲。
山里的气候瞬息万变,一会儿乌云密布,一会儿阳光灿烂,现在又变得迷雾重重。在距今约70万年前,当西方殖民主义的故乡——欧洲还处在冰川封固的时期,这里就已经出现了沸腾的生活。神奇的大裂谷,神奇的人类发祥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