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与老鼠:鼠趣?人鼠“斗争”?生态平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517215
  • 作      者:
    肖锦著
  • 出 版 社 :
    羊城晚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人与老鼠:鼠趣人鼠斗争生态平衡》作者肖锦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对老鼠接触甚多,深有研究心得。作者在介绍鼠趣、鼠文化的基础上,围绕人—鼠—环境(自然)问题,探讨人与老鼠关系的现实和未来。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见解独特。
展开
作者简介
    肖锦,1930年出生,1949年参加工作,1956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离休。<br>    作者长期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科研与研究生培养,在废(污)水处理、生态环境等方面有较深造诣。曾获国家级二等奖等科技成果奖8项,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290余篇,近5年出版专著3部。<br>    老鼠是作者人生中接触最多、兴趣最大、感受最深的哺乳类动物。作者业余长期从事老鼠和人鼠关系的调查研究,围绕人——鼠——环境(自然)问题,探讨老鼠与人鼠关系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提出了一些独创性的见解。
展开
内容介绍
    《人与老鼠:鼠趣人鼠斗争生态平衡》共分8章,包括老鼠的生物进化特性;老鼠智商高、本领大;老鼠的益与害;古往今来话老鼠;中华民族的鼠文化;人鼠之间的“斗争”;学会与老鼠“斗争”共处;人鼠“斗争”共处的明天。全书各章的中心内容是:介绍老鼠的生物进化成功特性,阐明老鼠具有“适者生存”的进化特点和优点;通过具体的动物形态学等方面的分析对比,提出老鼠是“万物之亚灵”的观点;评述老鼠在人类社会中的益处与害处,倡导正确对待老鼠的“利弊”;回顾古往今来人们对老鼠的评价及其相处关系,指出我们人类对老鼠还存在一些传统偏见和片面认识;介绍戊子鼠年新春的“鼠”气息,展示中华民族的鼠文化;质疑毒杀为主的灭鼠技术,探讨人鼠“斗争”共处的方法;展望人鼠共处关系的明天,人类与鼠类“和谐共处”,人类帮助鼠类实现控制鼠口。
展开
精彩书摘
    2.5.4 老鼠有行为准则<br>    (1)幼鼠列队为母“奔丧”<br>    据安徽消息(《参考消息》1997年11月9日):一只母鼠被人打死,一窝刚出生学步的小老鼠竞相互咬着尾巴,把被打死的母鼠拖回巢穴“奔丧”。<br>    10月23日中午,安徽淮南市商业村居民王某在家收拾整理堆放杂物的小房子时,发现了一个鼠窝,一只硕大的母鼠正在给几只小鼠喂奶。王某打死了母鼠,尸体扔到了垃圾堆上,一群小鼠四散离去。过了十几分钟,刚才四散的几只小鼠竞齐齐回到母鼠身边,一个咬着另一个的尾巴,排成一长串,拉着死老鼠的长尾巴,往王某家堆放杂物的屋内拖。几只小鼠毫不顾忌周围有这么多人,在把母鼠拖到小屋门前时,被几个看热闹的小孩全部消灭了。<br>    一窝小老鼠竞相互咬着尾巴,在众人面前无所畏惧地把被打死的母鼠拖回巢穴“奔丧”,这在哺乳动物中实属罕见,这不大可能用动物的本能来解释,更像是有教养的人类的一种“高尚”情操!?它们不惧众人,不怕死,冒死“奔丧”的行为准则,一改“胆小如鼠”的人类旧观念。老鼠相互咬着尾巴,把被打死的母鼠拖着走,很可能是小老鼠团结合作的表现,因为一个刚学步的小老鼠无力拖动母鼠,而一个咬着另一个的尾巴的合力作用,可能要比人类的拔河运动更实用更合理!<br>    (2)小鼠为病鼠“按摩”除病?<br>    据苏炎辉先生(《羊城晚报》,1995年)报道,一晚10时左右,在广州员村广东罐头厂宿舍内,多名居民目睹了一件有趣的事:一只重约550克的大老鼠因吃了毒饵而昏死在地,这时两只小鼠悄悄地爬过去,齐齐推搡了好一阵子,大老鼠才苏醒过来,并将沾有毒鼠药的食物吐了一地,之后3只老鼠分头而去。<br>    报道虽然简单一些,但多名居民目睹经过的事实,非常清楚。笔者作这样的推理:大老鼠昏迷之前,可能知道中毒了并发出相关信息,两只较小的老鼠就在周边,竟然感知了大老鼠已经中毒病危,它们敢于临危不惧在众人围观下(老鼠听觉极灵敏,可从人的呼吸声、细语声感知有人在现场),悄悄地爬过去,给病鼠推搡。这是一件仅见于老鼠身边的重大发现!这或许是老鼠之间有同情心而伸“手”帮助同类的理性思考和行为表现:而中毒大老鼠经过推搡之后竟能呕吐毒饵,转危为安,这也启迪人类需要对老鼠进行更多深入的医学研究。整个过程能够被细致观察记录,为人类研究老鼠行为提供了新的重要信息,端赖现场观众的冷静和智慧。如果按常规来个“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场“重头戏”就泡汤了。<br>    (3)母鼠舍生救儿的深情厚意<br>    下面一条感人信息是最近从中新网上看到的往事,太感人了,特收集如下:<br>    澳大利亚医学工作者MarisGerina在观察小白鼠时,曾留下这样的手记:<br>    我所做医学实验中的一项,是要用成年小白鼠做某种药物的毒性试验。在一群小白鼠中,有一只雌性小白鼠,脑根部长了一个绿豆大的硬块,便被淘汰下来。我想了解一下硬块的性质,就把它放入一个塑料盒中,单独饲养。<br>    十几天过去了,肿块越长越大,小白鼠腹部也逐渐大了起来,活动显得很吃力。我断定,这是肿瘤转移产生腹水的结果。一天,我突然发现,小白鼠不吃不喝,焦躁不安起来。我想,小白鼠大概寿数已尽,就转身去拿手术刀,准备解剖它,取些新鲜肿块组织进行培养观察。正当我打开手术包时,我被一幕景象惊呆了。小白鼠艰难地转过头,死死咬住自己拇指大的一块肿瘤,猛地一扯,皮肤裂开一条口子,鲜血汩汨而流。小白鼠疼得全身颤抖,令人不寒而栗,稍后它一口一口地吞食将要夺去它生命的肿块,每咬一下,都伴着身体的痉挛。就这样,一大半肿块被咬下吞食了。我被小白鼠这种渴望生命的精神和乞求生存的方式深深感动了,收起了手术刀。<br>    第2天一早,我匆匆来到它面前,看看它是否还活着,让我吃惊的是,小白鼠身下,居然卧着一堆粉红色的小鼠仔,正拼命吸吮着乳汁,数了数,整整10只。小白鼠的伤口已经停止了流血,左前肢腋部由于扒掉了肿块,白骨外露,惨不忍睹,不过小白鼠精神明显好转,活动也多了起来。<br>    恶性肿瘤还在无情地折磨着小白鼠。我真担心这些可怜的小东西,母亲一旦离去,要不了几天它们就会饿死的。从这以后,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来到鼠盒前,看看它们。看着10只渐渐长大的鼠仔没命地吸吮着身患绝症、骨瘦如柴的母鼠的乳汁,心里真不是滋味。我知道,母鼠为什么一直在努力延长自己的生命。但不管怎样,它随时都可能死去。<br>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在生下仔鼠21天后的早晨,小白鼠安然地卧在鼠盒中间,一动不动了,10只仔鼠围满四周。我突然想起,小白鼠的离乳期是21天,也就是说从今天起,仔鼠不需要母鼠的乳汁,可以独立生活了。面对此景,我潸然泪下。<br>    重情的老鼠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来换回孩子的健康,为了这10个孩子,它根本没想过自己的生命。<br>    鼠类虽然对人狡猾(生存的需要!——笔者注),但面对亲鼠同类时,却具有如此之高的情操,它的责任、勇气、意志、胆略及至同类之间的爱心,能不引起我们人类的感叹吗?<br>    子曰“仁者爱人”,拿这个去看,老鼠完全够得上“仁”的标准。与蚂蚁等昆虫“教徒式的狂热徇道”不同,鼠类懂得互相帮扶、互相谦让。当今社会,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国人似乎慢慢淡忘了“礼仪道德”、“谦恭忍让”、“孝顺达礼”、“长幼有序”这些我们曾经为之骄傲的民族品质。到了鼠年,看看老鼠是怎样重情重义,我们会找出更多的社会哲理。
展开
目录
第1章 老鼠的生物进化特性<br>1.1 体形小,穴居生活,适应性强<br>1.2 异常发达的门齿<br>1.3 繁殖力很强<br>1.4 鼠类与人类千古“共存”的特点<br>1.5 老鼠的名分初考<br>第2章 老鼠智商高,神通广大<br>2.1 人鼠生物相似性令人震惊<br>2.2 老鼠“聪明”、“狡猾”<br>2.3 老鼠会使用前爪、后趾、尾巴和嘴巴作为工具<br>2.4 老鼠有思考能力?<br>2.5 老鼠有丰富的情感表现<br>2.6 老鼠堪称万物之亚灵<br>2.7 老鼠可能参与恐龙灭绝的行动?<br>第3章 老鼠的益与害<br>3.1 鼠类的利用<br>3.2 鼠类的危害<br>第4章 古往今来话老鼠<br>4.1 古老的传说<br>4.2 《诗经》中的鼠诗<br>4.3 汉、唐以来名家说鼠<br>4.4 现代人评说老鼠<br>4.5 人鼠之间和谐共处的微音<br>4.6 当代鼠趣<br>第5章 中华民族的鼠文化<br>5.1 丰富多彩的戊子鼠文化<br>5.2 中华民族鼠文化拾遗<br>5.3 试选十二项代表性鼠文化<br>第6章 人鼠之问的“斗争”<br>6.1 人类灭鼠及其效果<br>6.2 人鼠“斗争”加剧<br>6.3 老鼠与猫之间的斗争共处关系<br>第7章 学会与老鼠“斗争”共处<br>7.1 人类的朋友不仅限于人<br>7.2 城镇家庭养鼠初探<br>7.3 田鼠避孕的实践探索<br>第8章 展望人鼠“斗争”共处的未来<br>8.1 预测人鼠“斗争”共处的未知因素<br>8.2 人鼠“斗争”共处中人类能做什么?<br>8.3 展望人类与老鼠共处的明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