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20905
  • 作      者:
    傅秀梅,王长云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海洋生物资源虽然是可再生的,但是有限的。过度的、不当的开发利用行为导致生物资源衰退、生态系统失衡、海洋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只有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依据科学发展思路,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适度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才能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并留给后代一个良好的海洋环境。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对海洋生物资源及栖息环境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足迹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对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经济及其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对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环境、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状况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剖析;依据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参照国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模式,构建海洋生物资源科学管理系统,提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适度开发利用主张,设计综合、系统、整体保护与管理策略,以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书可作为海洋生物、海洋生态、海洋渔业、海洋水产、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管理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和从事海洋资源环境开发、规划、管理、保护的政策、法规制定的政府部门及管理者的参考书;可作为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学、海洋环境科学、海洋经济学、海洋渔业、海洋管理等学科方向的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2)臭氧层破坏
    1986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此后,南极臭氧空洞的面积有增无减,至1996年已扩展至2500×104km2。虽然在人类对氟里昂等直接破坏臭氧层物质的使用加以限制或取缔后,南极臭氧空洞在21世纪初达到最大后可能慢慢缩小。但遗憾的是,最近科学家们发现北极的臭氧空洞也已经形成,并呈不断扩大之势。
    臭氧的作用在于能够吸收太阳光里的紫外辐射。当平流层的臭氧层受到破坏时,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自然随之增强。许多研究已经表明紫外辐射对包括浮游植物在内的水生微小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具损伤作用,导致水域初级生产力下降。紫外辐射在相对浑浊的近岸或内湾水域的穿透能力较弱,但在清澈的外海或两极水域却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这将直接导致两极水域的初级生产力的损失。由于两极和高纬度水域的生产量高,臭氧层破坏对全球水域生产量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腐食食物链中扮演着最重要角色的细菌对紫外辐射也相当敏感。如果把细菌暴露于紫外辐射30min,浅于5m的近岸表层水中的细菌活力将降低30%左右。此外,紫外辐射对中、大型水生生物的卵和幼虫都具有一定的杀伤力,而绝大多数海洋动物在其生活史都经过浮游幼虫阶段,因而紫外线辐射增加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几乎遍及食物网的各个层次。值得注意的是,各类生物有机体都具有对紫外辐射损伤的修复机制,而修复机制又具有显著的种间差异。也就是说,有些生物对紫外辐射比另一些更敏感。长此以往,那些对紫外辐射敏感的生物种群数量必然受到抑制,而不敏感的或修复能力强的生物的种间竞争能力将会得到加强,最终导致水生群落的结构发生变化。
    (3)大气沉降污染
    大气输送是开阔海洋中重金属的重要来源。在远离人类活动影响的大洋,大气物质人海占有了绝对的比重,而受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的近岸海域大气沉降也是那里陆源物质的重要来源,包括营养物质氮、磷,重金属铅、镉、锌、.铜、镍,以及砷等,持续性有毒有机物、有机氯农药等(高会旺等2002)。2.4.3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种生物进入以往未曾分布过的地区,并能繁殖以延续自己的种群,即称作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地质学时间尺度上,外来物种入侵对地球上的生物分布与进化具有深远的影响。自然入侵的历史与地球上第一个生命同龄,但近代的大部分外来物种入侵源于人类的活动。在海水养殖业中,物种引进在早期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和贸易的增加,但同时也造成大量物种在原产地之外繁衍。
    (1)外来物种入侵的模式
    外来物种入侵的模式大致分为6类。
    ①自然入侵。完全没有人为影响的自然分布区域的扩展,这在现代史上非常罕见。
    ②人类辅助入侵。在人类改变了的环境中自然传播并扩展其分布区域。有关此类记载不多。
展开
目录
序言
前言
1.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2.海洋生物资源及其栖息环境特性
2.1 海洋生物资源构成及其栖息环境
2.2 海洋生物资源的公共物品性
2.3 海洋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2.4 海洋环境的脆弱性

3.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理论基础
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 系统动力学理论
3.3 生态系统理论
3.4 生态经济学理论
3.5 生态足迹理论
3.6 循环经济理论

4.国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运行模式
4.1 世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以渔业资源为例
4.2 世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分析——以渔业资源为例
4.3 世界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管理与保护发展趋势分析
4.4 国外海洋生物资源管理与保护运行模式分析

5.中国近海环境与生物资源配置及开发利用状况
5.1 中国近海生物资源及栖息环境状况
5.2 中国近海生物资源利用状况

6.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原因
6.1 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利用问题
6.2 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利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7.中国近海生物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策略
7.1 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规划、目标与技术路线
7.2 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的理论指导思想与原则
7.3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管理与保护性开发利用政策措施

8.中国近海生物资源管理与保护性开发利用实例
8.1 山东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实例
8.2 中国南海珊瑚礁生态系统管理、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实例
8.3 中国滨海湿地红树林资源管理、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实例
9.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