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序:固定化酶——历史、现状和展望
1.1 序
1.2 过去
1.2.1 发展早期(1916年~20世纪40年代)
1.2.2 发展早期(20世纪50年代)
1.2.3 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
1.2.4 发展中期(20世纪70年代)
1.2.5 发展后期(20世纪80年代)
1.2.6 合理设计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1.3 固定化酶:过去的启示
1.3.1 固定化方法
1.3.2 多样性对多用性
1.3.3 互补对取舍
1.3.4 修饰对固定化
1.4 发展预见
1.4.1 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1.4.2 方法的整合
1.5 参考文献
2 基于吸附的固定化方法
2.1 引言
2.2 吸附的种类
2.3 吸附式酶固定化方法的原理
2.3.1 单层原理
2.3.2 稳定化原理
2.3.3 酶分子的分布
2.4 载体的理化性质要求
2.4.1 物理性质要求
2.4.2 载体的化学性质
2.5 决定酶催化特性的因素
2.5.1 活力含义
2.5.2 酶的稳定性
2.5.3 选择性
2.6 利用吸附制备固定化酶
2.6.1 传统的吸附法
2.6.2 非传统的吸附
2.6.3 以吸附为基础的双重固定化
2.7 参考文献
3 共价结合酶固定化
3.1 导言
3.2 载体的物理性质
3.2.1 载体的表面
3.2.2 结合位点的密度
3.2.3 孔的相关性质
3.2.4 颗粒大小
3.2.5 载体的形状
3.3 载体的化学性质
3.3.1 载体结合活性基团(CAG)
3.3.2 载体结合惰性基团
3.3.3 间隔臂
3.4 酶:用于共价结合的氨基酸残基
3.4.1 氨基酸残基的反应性
3.4.2 活力氨基酸的位置
3.5 酶性能的影响因素
3.5.1 活力保留
3.5.2 固定化酶的稳定性
3.5.3 固定化酶的选择性
3.6 活性载体的制备
3.6.1 合成活性载体
3.6.2 惰性载体前体
3.6.3 惰性载体的相互转换
3.6.4 活性官能团的相互转化
3.7 参考文献
4 酶的包埋
4.1 前言
4.2 包埋的定义
4.3 载体的要求
4.3.1 物理条件
4.3.2 化学条件
4.4 包埋的影响
4.4.1 包埋酶的活性
4.4.2 稳定性
4.4.3 选择性
4.5 各种包埋酶的制备
4.5.1 传统的包埋过程
4.5.2 非常规包埋技术
4.6 参考文献
5 酶的微囊化
6 非传统的酶固定化
索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