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这些豌豆是我的孩子们”<br> 在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探索过程中,最先走向成熟的是天文学、力学等学科,然后有化学、地质学等,遗传学则是后起之秀。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遗传现象一直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之后,有的仅是猜测,其中不少还是错误的。就连生物学中的巨匠达尔文,也被这些错误的说法所迷惑。说起来,遗传现象实在有点扑朔迷离。<br> 计:我们先从植物说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其实就是对遗传现象的一种描述,它来自于生活经验。当然,它谈不上是一种科学理论。因为这句谚语只是描述了一种现象,却未对现象背后的原因有所追究。记住,科学的目的是要揭示现象背后起作用的原凶并以此来解释现象。在此意义上,遗传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出场就是相当晚的事情。<br> 早在两干多年前的古希腊,就有一位植物学家德奥弗拉斯托(Theophrastus,约<br> 公元前373—前285年),提出植物也具有雌雄两种性别的观点。他熟识枣椰的几个品种,而且知道它们要用不结果实的枣椰树的花粉才能成功地授粉并结果实。于是,他把开花的枣椰称为雄性,结果实的枣椰称为雌性。但遗憾的是,当时很少有人理会这一说法,动物常有求偶行为,它们有雌雄两种性别是明摆着的事实,但植物,它们毫无行为能力,哪来的眭别呢?因此这一真知灼见南于人们的无知而备受冷遇。<br> 直到l7世纪末,植物学家才真正意识到植物性别问题的重要性。18世纪,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奈(c.Linnaeus,l707—1778)在建立植物分类体系时,就以植物的花作为重要依据。他已认识到,花,被多少诗人当作美丽的象征而大加赞美的东西,其实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不过同样的器官在动物身上,却是难登大雅之堂。<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