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东亚海上贸易活动的展开,推动日本武士与商人建立同盟,促进了海上贸易圈的扩大。12世纪下半叶,推动日、宋海上贸易的是日本的平家。时任播磨守和备前守的平忠盛(1096-1153年),曾伪造院宣(命令书),使宋船置于其支配下;其子清盛(1118-1181年)拥有“中国的扬州之金,荆州之珠,吴郡之绫,蜀江之锦,七珍万宝,无所不有”。他兴建大轮田泊(神户港),拓宽音户的瀨户航道,把宋之商船引进大阪湾,使日宋海上贸易相当兴旺。南宋中期,日本进入镰仓幕府时期(1186-1333年),宋商与日本的中央贵族,九州与中国地方的豪族以及博多商人间的贸易关系的发展,刺激了日本商人的冒险精神,北宋以来华船独往的局面结束,海盗与倭寇日益成为东亚海上正常贸易的最大威胁。
这个时期,宋、丽间的贸易和海上往来已经严重萎缩。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六月,宋为借“路迎请(被俘徽、钦)二帝”曾遣国信使杨应诚使丽;1136年,高丽也遣使回访,除此外,在以后的114年间两国几乎没有一次使节往来,双方官方关系似完全断绝,“维系双方关系的唯一纽带是宋商的活动,而其来往相等稀疏”。据《高丽史》记载,整个南宋时期赴丽贸易的宋商只有34次,其中在1127-1165年的39年间有26次,1166-1279年的114年间有8次;而且他们的身份有的相当模糊,如高丽明宗三年(1]73年)六月。不过,同北宋相比,这时参与每次贸易的人员却多了不少。北宋时期平均每次人数在50人左右,南宋时期则平均超过80人。例如,1148年(高丽毅宗二年)八月,有宋商都纲郭英、庄华、黄世英、陈诚、林大有等330人赴丽贸易。
南宋后期,宋丽间海上往来骤减与倭寇对高丽的侵犯有直接关系。13世纪后半叶至14世纪前半叶,倭寇开始出没高丽沿海。1223年,《高丽史》出现“倭寇金州”的记载。日本学者称倭寇是日本商人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行动的“极不成熟的形态”,是日本自由商人的先驱;“寇商一体两面,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丽末,受蒙古势力的压迫,高丽国力疲弊,日、丽间“进奉船交易”全绝。日本的对马、壹歧、松浦的领主和领民遂转为倭寇,并在半岛南部沿岸建立武装移民的倭寇据点。这些倭寇“贼船出没无有定时,……彼贼多则千百成群,小则什伍为队,妖谋诡计,言所难穷……往往出我不意,肆其陆梁,多则虚张声势,指西向东,俟我兵势互分,潜为袭捣,或弃防戍而直趋居民,或舍居民而先袭防戍,少则预遣间谍,伺其富贵之家,潜为剽窃,比官兵得知而追逐,贼已饱载而遥遁。”1259年、1263年,高丽曾两度遣使日本要求严禁倭寇,但毫无效果。14世纪末,高丽将军崔莹、李成桂等对倭寇先后两次进行毁灭性打击后,倭寇向中国山东半岛转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