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本草备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17475
  • 作      者:
    (清)汪昂撰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简介:
    王键,1956年出生于安徽歙县新安王氏医学世家,现为安徽中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安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科与技术带头人、新安医学研究省级创新团队带头人。长期从事新安医学的继承整理与临床应用研究,参编了《新安医籍丛刊》、《新安医籍考》,主编了《新安医学精华丛书》、《新安医家名著丛书》,发表了一系列新安医学研究的学术论文。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理事长、内经分会副理事长、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展开
内容介绍
    众多的新安医家在医学理论和临床上卓有建树。明清时期新安医家的理论创见及用药轻灵、圆机活法的临床风格,对整个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代表性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已成为当代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汪机首倡“新感温病”学说,从此温病成因有了“伏气”、“新感”两说,为明清时期开展温病学术争鸣、提高温病的治疗水平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
精彩书摘
    伤于七情六欲、饮食作劳为内伤;伤于风寒暑湿为外感。如内伤发热,时热时止;外感发热,热甚无休。内伤恶寒,得暖便解;外感恶寒,絮火不除。内伤头痛,乍痛乍歇;外感头痛,连痛无停。内伤则手心热,外感则手背热。内伤则口淡无味,外感则鼻塞不通。内伤则气口脉盛,多属不足,宜温、宜补、宜和;外感则人迎脉盛,多属有余,宜汗、宜吐、宜下。盖左人迎主表,右气口主里也。昂按:东垣辨内伤外感最详,恐人以治外感者治内伤也。今人缘东垣之言,凡外伤风寒、发热咳嗽者,概不轻易表散,每用润肺退热药,间附秦艽、苏梗、柴胡、前胡一二味,而羌活、防风等绝不敢用。不思秦艽阳明药,柴胡少阳药,于太阳有何涉乎?以致风寒久郁,嗽热不止,变成虚损,杀人多矣。此又以内伤治外感之误也。附此正之。
    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亦有过服参耆而汗反甚者,以阳盛阴虚,阳愈补而阴愈亏也。又宜清热养血而汗自止。
    《蒙筌》曰:歌有“肺热还伤肺”之句。惟言寒热,不辨虚实。若肺中实热者忌之,虚热者服之何害?又日:诸痛无补法,不用参、耆。若久病虚痛,何尝忌此耶?
    始痢宜下,久痢宜补。治疟意同。丹溪日:叶先生患痢后甚逼迫,正合承气症。予曰气口脉虚,形虽实而面黄白,必过饱伤胃,与参、术、陈、芍十余帖。三日后胃气稍完,再与承气汤二帖而安。又曰:补未至而下,则病者不能当;补已至而弗下,则药反添病。匪急匪徐,其间间不容发,噫!微哉。昂按:此先补后下法之变者也。非胸有定见者,不可轻用,然后学亦宜知之。
展开
目录
增补本草备要叙
原自叙
增订本草备要凡例
增订本草备要
药性总义

增订本草备要卷之一
蕈部
黄芪(黄耆)
甘草
人参
沙参
丹参
玄参
白术
苍术
玉竹(萎蕤)
黄精
狗脊
石斛
远志
石菖蒲
牛膝
甘菊花
五味子
天门冬
麦门冬
款冬花
紫菀
旋覆花
百部
桔梗
荠苊
马兜铃
白前
白及
半夏
天南星
贝母
栝楼仁
天花粉
夏枯草
海藻
海带
昆布
独活
羌活
防风
藁本
葛根
升麻
白芷
细辛
柴胡
前胡
麻黄
荆芥
连翘
紫苏
薄荷
鸡苏
木贼
浮萍
苍耳子
天麻
秦艽
稀莶草
威灵仙
钩藤(钓藤钩)
茵芋
当归
川芎(芎藭)
白芍
生地黄
干地黄
熟地黄
何首乌

增订本草备要卷之二
草部
牡丹皮
续断
骨碎补
益母草
泽兰
白薇
艾叶
延胡索
红花
茜草
紫草
凌霄花
大、小蓟
三七
地榆
蒲黄
卷柏
蕳茹
巷茼子
郁金
姜黄
莪术(莪莲)
荆三棱
……
增订本草备要卷之三
增订本草备要卷之四
药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