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览
时事
欧盟(European Union,简称EU)的持续扩张,一直是中欧地区的重要话题之一。这不仅是由于这个地区的五个国家——捷克共和国、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在2004年被批准加入了欧盟的政治体系,为了各自的成员国身份,这些国家至今仍然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做出让步。
2007年1月,斯洛文尼亚成为上述国家当中第一个停止流通自己货币托拉尔(tolar,斯洛文尼亚货币单位)采用欧元的国家。斯洛文尼亚居民之后就迎来了大幅增加的使用欧元的旅行者,不用说,他们也要面对所有这些外来旅行者,对这个小国家的种种无法预知的评价、想法及消费习惯。虽然政府承诺密切关注零售商,确保本国店铺里面保持正常的公平价格,不会有高价现象,很多斯洛文尼亚人还是在争论换用欧元对本地货物成本的影响。
在其他欧盟新成员国中,人们在谈论经济问题的同时,也在大量谈论着各种政治问题,特别是民族主义政党日益增强的显著地位。有人认为,这种情况是由于泛欧机构日益增加的影响力及其已知的发展进程引起的(至少有一部分是这样)。例如,在波兰这个忠实的天主教国家里,华沙和克拉科夫街头巷议的是组成政府的超保守派政党联盟。这个联盟中的“波兰家庭联盟”(the League of Polish Families)大力宣传反对外资、同性恋和波兰的欧盟成员国身份。波兰的另外一个谈资是最近在国家政治中掌权的一对孪生兄弟——2006年中期,总统莱赫?卡钦斯基(Lech Kaczynski)任命其孪生兄弟雅罗斯瓦夫Jaroslaw)为国家总理,这是相当任人唯亲的举动。
斯洛伐克人也在争论政治正确性的问题,2006年中期以来更是如此。当时新当选的左翼政党方向党(Smer party),选择了与两个同样平民主义的右翼党派一同组成执政联盟。几乎在同时,匈牙利政府严厉谴责斯洛伐克政府,指责后者没有对袭击斯洛伐克的匈牙利族少数民族的事件公开道歉。斯洛伐克的匈牙利族是占据人口比例相当大的少数民族,有50多万人。从那时起,两国关系变得日益紧张起来。
到2006年末,捷克人仍然很难理解本国的政治局面:中期选举没有产生出明确的获胜者。在6月选举结束后,直到11月,总统克劳斯才重新任命公民民主党(Civic Democrats)主席托波拉内克(Mirek Topolanek)出任政府总理,这种情况成了啤酒馆和咖啡店的主要话题之一。捷克人不停谈论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在本国建立美国反导基地这个富有争议性的提案,直到起草时人们仍然在争论这个提案。
有些中欧人近来在考虑一些深刻的社会问题。奥地利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本地的反移民情绪,后来有人发现,Strasshof小村庄里的一个男人绑架了维也纳的一名女学童,并把她在家里囚禁了八年,现在奥地利人的注意力已经开始转向国内问题。未来一段时间里,奥地利人继续关注的不仅仅是娜塔莎?卡姆普什(Natascha Kampusch)在同乡手中的磨难。在她逃跑出来并接受了初步心理治疗之后,卡姆普什又聘请了一名公关代理人和一名媒体顾问,帮助她处理旨在逐利的新闻界通过她的轰动新闻来牟利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欧洲其他国家可能很普遍,但奥地利以前根本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2006年中期,瑞士也开始检讨自己的民族性格问题。这段时间里,瑞士著名滑雪运动员克里娜?雷伊-贝莱(Corinne Rey—Bellet)在与丈夫关系疏远之后不久,被他开枪打死。在这个被认为是全欧洲最有序的社会中,非常普遍的家庭谋杀让人极为不安。这些事件无一例外都牵涉同一问题:瑞士男子在本国军队服完义务兵役后,可以在家里保存武器。自从雷伊-贝莱被枪杀事件之后,在这个经常被认为按部就班地生活的国家里,瑞士浓烈的枪文化以及人际关系压力成为广泛的谈资。
恐怖主义很不幸地成为中欧越来越热衷的话题。世界杯结束不久,就在刚刚挫败了伦敦至美国的飞机爆炸阴谋之后,德国警方接到报警,在两列本地列车(去往多特蒙德和科布伦茨)上发现了两枚没有爆炸的炸弹。随后德国各火车站和机场都加强了安全措施。
历史
中欧从未作为一个有明确边界的实体,得到正式认可,因此也就没有很容易回溯的统一的历史。相反,作为具有一定特征的模糊地理区域,中欧这个概念的起源归于一系列帝国对这个地区的统治。在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个地区是作为日益自由化的西欧与日渐保守的东欧之间的边缘地带。
“起初并没有欧洲”,诺尔曼?戴维斯(Norman Davies)教授在《欧洲:历史》(Europe:A History)当中这样写道。开始的时候,整个欧洲只是连接在世界上最大陆地(亚洲)西边一个无人居住的半岛。在具有人类特征的定居者公元前85万~前70万年左右到达了欧洲之后,欧洲温和的气候和不会受到外来威胁的环境,使欧洲成成为农业的摇篮,也孕育了希腊和罗马等伟大文明。
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于公元800年加冕为罗马皇帝,创立了神圣罗马帝国,中欧就此开始形成。在创立一千多年后的1806年,罗马帝国最终正式灭亡,然而,至少在几个世纪之前,罗马帝国就已经病人膏肓。自13凿纪起,一个特别有影响力的家族——奥地利的哈布斯堡(Habsbu rgs)皇室家族偶然掌握了帝国,并最终看到了帝国的分崩离析,而哈布斯堡王朝最初的权力中心就出现在瑞士的一个小城镇里。
15世纪,欧洲开始经历巨大的社会动荡,自文艺复兴开始,历经宗教改革直至法国大革命。文艺复兴主要促进了艺术表现和思想的发展。宗教改革运动的关键问题则是宗教问题。1517年,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向天主教的“堕落”提出挑战,建立了基督教的分支教派,被称为新教(Protestantism)。天主教徒与新教徒持续不断的斗争在三十年战争(1618~1 648年)期间最为激烈,给欧洲大陆造成了巨大破坏。
1867年,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强大的奥地利帝国,同根基牢固的匈牙利王国联合起来,建立了奥匈帝国,这一举动促进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段时期,德国在中欧地区的政治和文化当中,也居于统治地位,这一地区当时也被称为Mitteleuropa(中部欧洲)。
1914年,塞尔维亚被控支持刺杀奥匈帝国王储的行动,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一战”结束时,作为奥地利的盟国,德国承担了巨额战争赔偿,整个国家元气大伤,举步维艰。20世纪30年代,这个国家很容易就受到了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的民族主义政治煽动。当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部分领土时,国际社会一直袖手旁观。但是,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被视为过分的领土侵略行为,由此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l945年,欧洲完全被从纳粹铁蹄下解放时,英国、法国、美国和苏联等盟军部队才发现,希特勒囚禁犹太人、罗姆人(Roma,吉卜赛人[gypsies])和其他“低等种族”的集中营中发生的全面种族大屠杀。
之后,盟军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德国被一分为二,避免其在军事上东山再起。但是西方列国与苏联之间长期的意识形态分歧,很快就导致了对立的局面。西方列国和苏联封锁了各自势力范围的边界——东德、东柏林和东欧很大一部分地区,由此诞生了所谓的“铁幕”(I ron Curtain)。“冷战”巩固了欧洲自“一战”以来一直在强化的观念:欧洲大陆由两部分组成,西部地区寻求“民主”,东部地区寻求“专制”。在这场所谓东西部意识形态的战争中,欧洲中部地区由于相对特殊的政治和社会倾向,而处于一种迷失状态。
1989年,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1990年,德国统一,次年苏联解体。苏联解体促使中欧国家中的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国家转向多党政治。“冷战”结束,也为欧洲带来了更多的和平,“中欧”的概念再次引起重视。这个地区可能不如西欧那样容易接受变革,但是似乎比东欧更容易。
“铁幕”的消失同时也为欧盟扩张带来了可能。欧盟作为一个贸易联盟,成立于1951年,截至2006年中期,欧盟成员国已攀升至25个。中欧国家中尚未成为欧盟成员的国家有瑞士和列支敦士登。
人口
拥有德国国籍的人超过8300万,德国成为中欧人13最多的国家。毫无疑问,中欧人口最少的国家是列支敦士登,这个微型国家仅有33000人。
对于这个地区的居民,有很多概括性的说法。但是旅行者们很快就会发现,当地人似乎很喜欢否定这些刻板印象。比如,瑞士人似乎对无穷无尽的仪式很着迷,也非常热衷于遵守规则。但是,在苏黎世(Zurich)盛大的年度电子艺术节(Techno—fest)上,街头大游行并不遵守任何规则。奥地利人以严肃的外表和缺乏活力著称,却无法解释,为什么有这么多维也纳人,几乎整天泡在当地的酒吧和咖啡馆里。捷克人似乎很直率,也不太好客;但是他们似乎有着特别神秘的幽默感,在拥挤的啤酒馆里,会很慷慨地给陌生人买啤酒喝。
从柏林的都市街景到日内瓦的世界金融中心,中欧有无数完全现代化的地方。然而,整个地区也遍布着原生态区域,这些地区正努力保持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在许多民族的生活方式中,很容易发现一些民族传统:如东德斯拉夫索布人(Slavonic Sorbs);瑞士阿尔卑斯山一些地区的居民;保持强烈家族传统的主流斯洛伐克社会和Rusyn人社区;集中在捷克共和国、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罗姆人(吉卜赛人)族群等等——在中欧五国中,罗姆人流动迁徙的生活方式,遭到种种怀疑、甚至是敌意。
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的传统,中欧最主要的宗教是天主教,波兰和斯洛伐克仍然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匈牙利有超过一半的人口是罗马天主教徒,同时有相当数量的新教徒。在德国和瑞士,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人口相当。在一些国家,宗教正在努力重新进入——例如,在捷克共和国,有很多人是无神论者,接近总人口的40%。
艺术
在中欧,艺术爱好者们会发现自己好像到了天堂。拜访当地著名艺术家的出生地,到他们最喜欢流连的地方喝酒,在音乐厅、电影院、书店和画廊中欣赏他们的作品,艺术爱好者可以追寻这些艺术家的出身和成就。
如果要感受文学幽居癖和偏执症,就必须要研究捷克的两位文学家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和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当代匈牙利作家蒂博尔?菲合尔(Tibor Fischer)在《思想者》(The Thought Gang)等小说中用自己的创意创造出了混沌的效果,而伊姆雷?凯尔泰斯(Imre Kertesz)则再现了纳粹死亡集中营的恐怖。斯洛文尼亚人的国歌,是19世纪诗人弗兰策?普列合仁(France Pregeren)的作品,不管什么时候当斯洛文尼亚人背诵国歌的时候,他们都会对弗兰策?普列舍仁充满敬意。如果有兴趣,崭露头角的哲学家们也可以深入研究出生于瑞士的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手稿,或者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的《浮士德》草稿,这样就可以消磨掉几小时甚至几年时间。德国的另外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是君特?格拉斯(GOnter Grass)。但是,2006年末,他承认自己曾经加入纳粹德国臭名昭著的党卫队,因而破坏了自己的道德形象。
中欧电影仍然是相当年轻的艺术形式,但是却与文学传统一样引人深思。20世纪90年代末期奥地利导演米夏埃多?哈内克(Michael Haneke)的作品《恐怖游戏》(Funny Games)用无情的折磨场景挑战观众的品位。这是自五年前发行的比利时连环杀人仿纪实片《人咬狗》(Man Bites Dog)之后最前卫的欧洲电影。后来,哈内克又拍摄了2005年的惊悚片《躲避》(Hidden),也大受欢迎。
波兰导演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的《钢琴家》(The Pianist)描写了“二战”时期的大屠杀,很少有电影能够超越其中表现的情感冲击。类似的历史题材电影还有:2005年根据伊姆雷?科尔泰斯原著改编的大成本匈牙利电影《非关命运》(Fateless),以及德国导演马克?罗斯曼(Marc Rothemund)执导的《索菲?斯库勒:希望与反抗》(Sophie Sch0:The Final Days),后者于2006年发行后大受欢迎。中欧电影甚至避开那种会让人感觉很舒服的格调,这种方式的集中体现是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的《蓝白红三部曲》(Three Colours:Blue|White|Red)。
在音乐方面,中欧拥有大量的古典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Jr)为维也纳贡献了圆舞曲;同样是奥地利人的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在35岁早逝前连续创作了600多部作品。捷克作曲家安东尼?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将交响乐与歌剧结合在一起。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在作品中表现了19世纪的匈牙利。同时代的弗雷德里克-肖邦(Frederic Chopin)则表现了当时的波兰(两人相比之下,李斯特最终还是比肖邦多活了36年)。德国在音乐方面享有最多的荣耀,众多家喻户晓的音乐家都是德国人,例如古典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里夏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传统民间音乐仍然保存在中欧各国的乡间,其中包括斯洛伐克东部的乡村。在斯洛文尼亚等国当代音乐家们,则成功地运用技巧来吸收民间音乐。尽管如此,今天中欧的主流音乐却是舞曲,其中包括了斯洛文尼亚的工业舞曲(techno)、奥地利的电子舞曲(electronica)和德国的迷幻舞曲(trance)。
中欧历史上还有大量杰出画家。古斯塔夫克利姆特(Gustav Klimt)是奥地利最著名的画家之一。1918年克利姆特逝世后他的艺术价值并未有丝毫减色。瑞士最著名的画家可能是钟爱抽象的保罗?克利(Paul Klee)。布拉格人非常喜欢新艺术大师阿尔方斯穆哈(Alfons Mucha),他在这座城市各处留下了大量招牌式的装饰设计。其他著名的中欧视觉艺术形式,包括匈牙利艺术家玛格丽特?科瓦奇(Margit Kovac)奇妙的陶瓷建筑,以及波兰和捷克共和国各地人们手腕和脖颈上佩戴的美丽琥珀和石榴石珠宝。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