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老村:阳新民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6052795
  • 作      者:
    王炎松,何滔著
  • 出 版 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本研究的思路,不单以记录所谓名胜名家为要,而是希望整理出真正的具有学术价值和理论深度的“阳新民居谱系”,完整真实地反映阳新这块土地上人民的生存、居住的理想和创造。如何定位该研究的性质与重要意义?阳新是湖北重要的民居文化区。阳新民居是具有鲜明湘鄂赣文化圈特征的鄂东南历史民居的代表。是湖北移民历史的见证,是中国民居建筑园中独特的明清移民民居建筑类型的重要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王炎松,男,1969年生,上海人,武汉大学建筑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副系主任,武汉大学科技考古中心专家。多年来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以及建筑历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国家“863”科技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者。主持和参加多项规划与建筑设计项目,曾获湖北省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建筑画获全国三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老村:阳新民居》作者研究阳新民居,从学术和文化的双重维度切人,彰显如下四个特点:一是主旨精当,从历史的探源出发,确定其移民建筑的历史方位,以消除学术上的盲点,填补此项研究的空白:从价值的讨论出发,揭示阳新民居的基本特征,为更深的研究和更新的发展投石探路。二是方法独特,围绕地缘和人脉展开关于民居的四个关系即历史传承关系、地缘山水关系、宗法社会关系和建筑空间关系的研究。三是见解新颖,阳新民居系徽派传风——粉墙黛瓦马头墙,族祠家祠支祠聚族而居,“朴野而守礼”;阳新民居有湘鄂赣文化圈的典型特征,是湖北移民历史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四是提示津粱,把阳新民居作为湖北乡土文化和传统民居文化的“源”来重视和研究,以拓展关乎湖北民居“流”的更深更广的范畴。
    《中国老村:阳新民居》分为下雉古郡、赣乡族源、肇基钩沉、鄂东佳构、现状与出路5大部分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下雉古郡:
    阳新县目前文化与民俗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定位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区域地理环境,二是明清时期的移民文化。阳新县在大的地理环境上属于“吴头楚尾”,阳新县的设立和命名即出自当年东吴皇帝孙权。特别是沿江一带,对三国吴文化历史十分追崇和追缅。
    《阳新县志》大事记记载: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4月24日,苏东坡由黄州赴江西,被知军杨绘迎至兴国,先后畅游银山寺、桃花尖、石田驿、飞云洞、碧云山等地。在银山右峡口书“铁壁”二字,在桃花尖、碧云山写有《乞茶栽雪堂》、《扫壁歌》等诗。历史上比较知名的掌故还有元末明初的朱元璋、陈友谅之争。据明代;麦濛初《二刻拍案惊奋》卷二十七“伪汉裔夺妾山中假将军还姝江上”中记述:“国初时伪汉陈友谅据楚称王,后为太祖所灭。今其子孙住居瑞昌、兴国之间,号为柯陈,颇称蕃衍。”书中“兴国”即指阳新。这在历史上是有依据的,反映的是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双方于鄱阳湖展开生死大战,当战事尘埃落定后,朱元璋自然要想办法安置陈友谅的手下兵众。这则联系到明代初期的移民历史的故事实际又可以理解为该地域移民运动之肇始。
    清代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竹青”一则记载故事:湖南的穷秀才鱼容,途经湖北富池,饿死在吴王庙内,变成了吴王的黑衣卫士——乌鸦,与吴王许配的雌乌鸦竹青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其中湖北富池吴王庙,指的就是阳新县富池镇祭祀三国东吴大将甘宁的昭勇祠,因宋高宗皇帝曾赐以“昭毅武惠遗爱吴显王”谥号,俗称吴王庙。
展开
目录
下雉古郡
一 概述
二 山水环境和文化名胜
三 县城
四 古城风物

赣乡族源
一 移民历史
二 县内姓氏主体与基本分布
三 独特的题匾文化现象
四 乡土民俗

肇基钩沉
一 村落地名特色
二 古村落实例

鄂东佳构
一 祠堂
二 民居
三 其他构筑与人工景观
现状与出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