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民俗
[一]饮食民俗
1.真如羊肉
真如羊肉是闻名苏浙沪的传统风味小吃,成名于清乾隆年问。据《真如镇志》记载,真如羊肉“闻名江浙沪,始于18世纪,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据传,乾隆年代一条老街上就有三十多家羊肉馆。
羊肉性温,有强身健骨补血的作用。真如人喜食羊肉,自立秋至立春,用于驱寒。清代,当地各乡镇有很多人家都自己养羊,于是羊肉就成为当时普通人家中桌上的常菜。旧时当地农民有伏天食羊肉传统,每天凌晨3时半,农民上街泡茶馆,4时半许,进羊肉馆要上一碟羊肉,酌一二两白干,嗣后一碟羊肉汤面,即下田头。
真如羊肉品种有白切、红烧两种。白切羊肉,在清朝已经开始流行,在当时上海的白切羊肉中,以真如镇所产的最为著名,时称“真如白切羊肉”,尤其在冬季,真如白切羊肉更是人们争相啖食的滋补佳品。后逐步发展,又形成了真如红烧系列羊肉。
白切羊肉,就是在烧煮羊肉时,不加有色调料,成品色泽雪白,羊肉煮熟后,去骨装盆,并将其冷冻起来以存放较长时间,供应时当场切块现卖。后因真如镇北石村人王阿桂的制作在选料和烧煮上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口味最为上乘,所以真如白切羊肉又称“阿桂羊肉”。“阿桂羊肉”用料精选,用活宰山羊,随杀随烧,连皮切成小方块,用加有胶木圈的大铁锅烹制,先出白水,再在陈年老汤中焖熟,呈粉红色,有色、香、鲜、酥的特点。之所以用胶木圈,是因为胶木圈围住铁锅后,锅中心温度高,并用熬出的羊油封住汤面。煮好的羊肉容易酥,口味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