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空地从早到晚都很繁忙。从黎明到中午,是城郊菜农的市场,午饭后空地上撑起布棚,布棚里放一些长凳,就成了民间艺人演出的场地。经常在这里演出的一是唱扬州小曲的,演员不多,通常也就是三五人。也有些临时客串的,表演口技的老艺人、外号叫“老瘪子”的张三宝就常来此。曲目多是些适合普通百姓口味的,所谓是雅者少,俗者多。二是锣鼓淮书,表演的只有一个老人,坐在桌边,一手敲锣,一手打鼓,说说唱唱。唱词通常是七子句,或是唱《岳飞》、或是唱《杨家将》,每日一段,每本书可唱几个月。听的多是些老人,他们闭目凝听,常为书中情节所动,时而摇头叹息,时而点头称赞。还有一个是卖梨膏糖的,拉着手风琴,说表演唱,有声有色,内容多是《秦香莲》、《赵五娘》等一些悲苦的,往往催人泪下。几个场子的听众多是拉车搬运的和做手艺的手工业劳动者,有站有坐。表演者每唱这么一段就收一次钱,多少不拘,不给也不强要。不过来听书的很少是不给钱的,“大家都是出来混穷的,大家帮忙,抬住了混”。到了太阳偏西,这里又成了武术爱好者的练武场地。他们舞枪弄棒,耍石锁,举石担,各显其能,吸引了观众,也博得了掌声。
还有一些过路的艺人在这里献艺谋生,“把戏班子”或是一名女子,骑马绕场疾走,一会儿坐在马背上,一会儿站在马背上,有时仰躺在马背上,有时藏身于马腹下,有时故作倾跌之状,逗人惊骇。有的看客将钱掷在地上,她便俯身下扑,脸几乎贴着地面,用嘴衔钱,然后腾跃而上。往往引得全场观众喝彩,于是再有人掷钱,骑马女子就再表演。还有踩软索的,两端各一高架,用长绳系在这高架上,两个女子横拿着竹竿,相向交肩而过。玩盘竿的将一根粗竹竿直立在空地上,竿顶上挂一面小旗.表演者缘绳盘空.拔旗而下。还有钻火圈的,一个外方内圆的铁框,四沿绑着利刀,插着枯枝,涂上松香,点火燃烧,若干名男子,袒身奔跃,鱼贯而过,绝不会有一丝损伤。这都能博得看客的喝彩和阵阵的掌声,每一段表演完后,班主出场,向看客说些打招呼的话,什么“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等等,班里的小伙计就拿着铜锣向看客收钱。
玩“猴把戏”的,猴子自己穿衣戴帽,或是骑羊策鞭,绕场奔跑,或是翻身打滚,做出各种怪样,引得看客哈哈大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