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路径设计为:一是依据马克思的宏观制度分析框架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微观制度分析范式,将制度变量引入资源配置研究框架,并将制度变量划分为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前者是指一定的基本经济社会制度,后者是适应外生变量又符合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自身规律与特点的制度安排,探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与经济社会转型的互动制度变迁过程,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变革作为研究资源配置有效性的突破口,尝试提供经济转型过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创新的一般化解释。二是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和比较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变迁,以及主要资源配置主体(包括政府、学校、企业、中介、个人或家庭)的产权制度安排的变化和调整过程进行全面分析,从理论角度提出各类主体在转型过程的各种约束条件下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三是在市场发挥社会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制度环境前提下,将注意力放在对资源的存量和增量变化的关系上,以及资源主体产权变化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重点对资源变化背后的制度因素进行分析。如将这些分析结果通过一组指标反映出来,建立能够测量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程度的指标体系,用来评价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程度;这套可操作可量化的实证分析工具,不仅能够描述已发生的现象,而且能够预测资源配置的发展趋势与变化发展的规律方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