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立春、春节<br> 现在中国人民也很重视阳历“元旦”的到来,与国际接轨,很多经济上的年度计划都是从阳历“元旦”开始的但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习俗来看,中国人更重视的“过年”是指农历的“过春节”!<br> 元旦指每年的第一天。先秦时代称岁首为“元日”,汉代称“元正”,晋代称“元辰”,南北朝时称“元寿”,唐代称“元朔”…一近现代人称“新正”。在历代文人作品中则各种称法杂用。南朝·梁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是最早用“元旦”称正月初一的。后来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称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所以在古代的“元旦”是指农历年的第一天,但是否就是正月初一,自古以来有发展变化。<br> 上面已经提及,在夏代,以“斗柄回寅”为一年的开始,“元日”就是夏历的正月(寅月)初一。<br> 到商代,因为改朝换代后,历法也得改,所以决定把一年开始的日子提早一个月,以夏历的十二月(丑月)初一作为商历的“元日”。<br> 到了周代,再提前一个月过年,以夏历的十一月(子月)初一作为周历的“元日”。<br> 到了秦代,再一次提前一个月过年,把夏历的十月(亥月)初一作为秦历的“元日”。<br> 汉代汉武帝太初元年前沿用秦代历法,仍是十月初一过年。等汉武帝下令恢复“夏正”后,才重新以正月(寅月)初一为一年之始。<br> 以后的王莽时期、武则天时期、唐肃宗时期均用过不同历法。唐肃宗之后至今天一直以夏历为准(太平天国为例外)。<br> 1949年9月27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公元纪年法”的议案,正式命名农历的正月初一为 “春节”,而定公历的1月1日为“元旦”。<br> 社会约定俗成:只有农历的每月上旬可称初一、初二、初三……直至初十,阳历则不用“初”,而习惯称1号、2号、3号……直至30号、31号。两种历法都可称“×日”,但在书写时一般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阳历的年、月、日、时(如2008年8月8日8时),而农历的时间表达用汉字(如戊子年七月初八辰时),虽然要说的是同一时间,却有不同表达。<br> 世界各国的阳历“元旦”存在时差。东经180度与西经180度的经线重合的地方称为“日界线”。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时,在 “日界线”最西边的国家是斐济和新西兰,然后是所罗门群岛、新喀里多尼亚,然后是日本、朝鲜……在“元旦”那天到来时,我们中国是世界上第十二个跨入“新年”的国家。最后跨入“新年”的地区是位于“日界线”最东侧的西萨摩亚群岛,比斐济、新西兰整整晚了一天。 <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