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服饰的世界地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591122
  • 作      者:
    辻原康夫著
  • 出 版 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衣、食、住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行为,所以人类的历史也可以看成是衣、食、住的发展史。其中“衣”的部分属于创造行为,“食”是追求如何调理美,“住”则是以营造适宜居住的空间为发展重点。“衣”与“食、住”的最大差异,在于服饰本身具有“欣赏”与“被欣赏”的文化双向性,主体与客体有肴互为表里的密切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穿衣哲学,虽然这也可视为个人风格的展现,却无法简单地从人类本能的欲望或修饰外表等浅薄的理由来说明。因为“食”与“住”以第一人称即可完成,而“衣”却需要与他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即使在流行服饰走向大众化的近代,仍有着强调男性雄风的“阴囊袋”,宛如变色龙般强调硬挺、绉褶及夸张领饰的年代,当然更不会忽略了有如刑具般将身体束缚的“束裤”年代。凡此种种,尽录书中……本书独辟蹊径,以地理观点来看服饰的特征,了解人们如何将服饰融入生活的文化背景,为读者提出更宽广、更崭新的视野。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外套的历史——从奇妙样式的上衣进化到今日的西装外套
    配饰着300个钮扣的上衣的流行理由
    本章以回顾“外套”的发展史为主,至于广义的“穿着于最外层的衣物”——长裤、裙子等服饰的历史,则将在后续的章节中介绍。
    在欧洲,正式的长裤出现在中古世纪末期;在此之前,古罗马人大都穿着一款名为“toga”(托加)的束腰短袖内衣,并罩上状似主教法衣的套头连身式宽大袍衣,或是以布匹缠绕成斗篷、披风等披挂在身上。显而易见的是,在这个年代,上半身服饰与下半身服饰并没有明显区别。
    13世纪,一款名为“hose”的男用紧身裤袜,带来了裤裙装束的流行,也使得上、下两件式套装的发展成为主流。而为了配合长裤的贴身设计,上衣的长度也逐渐缩短,到了1360年左右,甚至缩短到腰线部位。从此以后,长裤的线条便毫无遮掩地完全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个风潮在年轻族群间造成轰动,却也对体型日渐变形的中年男性形成威胁。德国某传记作家曾经如此形容这个可笑、难以入目的现象:“人类为何如此愚蠢?年轻人穿着无法遮盖臀部、阴部的极短上衣,一弯腰就看到臀部,这是何等的羞耻呀!” (引自《流行的生活文化史Ⅰ》)
    当然,贴身设计的服饰并不仅限于长裤,在上衣部分,也看到了按照同样想法裁剪而成的合身式上衣,最后更演变成无法从头部脱下的形式。为了强调贴身和紧密感,进一步在上衣的前襟部分配上许多钮扣,全盛时期甚至在一件上衣缝了300~360个钮扣。为了穿、脱这种服饰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现在看来真是一件可笑的事情。
    这款被称为“doublet”的男用双面紧身短上衣,因为过于限制人体的活动,在16世纪前期开始产生变化;首先是将袖口部位、肩部、肘部切开,在裂口处缝制其他衣料,或让里面的布料露出,以形成服饰的展示效果。
    于是,产生了一款为了解放身体所设计的“bombast”夸张造型,这款服饰是在肩部等部位裁剪切口,并缝制布料以制造蓬松效果,制造出“肌肉男”的轮廓,藉以突显男性雄壮威猛的形象。而在同一时期,另一项具流行代表性的服饰特征,则是在领口处装饰“ruff”,这是一种巨大的、宛如颈圈式的绉褶领饰;无论是从功能性或实用性来看,这些花俏、夸张的造型都是无意义的设计,然而有趣的是,却在当时造成空前的流行。
    一般认为,出现在19世纪中期的西装“lounge suit”(休闲式西装),是今日普遍可见的同款质料、上下两件式套装的起源。然而就实际来说,套装的起源应该可以再往前追溯两个世纪,也就是1666年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的年代。当时的伦敦笼罩在鼠疫、火灾不断的厄运中,或许是为了除厄改运,查尔斯二世自己进行了“服装改革”运动。从此以后,查尔斯二世便以“解开宛如祭司服般的合身长外套的钮扣之后,可看到里面的白色丝质衬衫,下半身穿着绑了许多缎带、如同鸽子脚的马裤”(引自《西装的神话》)造型,出现在大臣面前。
    以上的描述,或许仍不足以让读者想象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形象,我们不妨如此想象:祭司服长度的上衣就是现在的背心,马裤就是现在的短裤。这款装饰着许多缎带、看似品位不高的服饰,若将外套改成西装,马裤换成长裤,就完完全全是现在的套装形式了。虽然当时也有一批人对这款服饰采取抵制的态度,但这股新风潮仍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1700年以后,伦敦首次出现了便宜但宽松不合身的男性成衣。在此之前,衣服不是找专门店裁制,就是由家中的女性成员负责剪裁,皆属于量身订制的方式,成衣的出现,可说是为服装的发展开启了新纪元。在简单又便宜的成衣套装逐渐受到大众重视之后,这股流行的风潮在18世纪70年代传入世界流行的中心地——法国,随即也引发了法国服装的变化。
    今日西装的前身——双排扣外套搭配宽松长裤的设计,是到19世纪中期以后才发展而成的。顺带一提,女性与儿童的成衣店出现于1824年的巴黎,由于店面外观与花店非常类似,故取名为“美丽花园”。从此以后,流行不再是宫廷、贵族、富人的专利,民问社会也开始有能力去享有这一切。
    经过一个世纪之久,西装外套才成为正式服装
    日本以汉字“背広”一词来表现西装的含义,当然这个词汇也只使用于日本社会。原本“背店”指的是外套、背心、长裤三件式的套装,但最近也出现以“背広”代替上衣外套的说法。英语则以“one set”代表西装之意,如果只是外套,则以“jacket”来表示。
    一般认为,西装起源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年代,当时有一批来自民间贫困阶层的“Sans-culottes”,亦即“长裤拥护派”的人担任革命部队的前导旗手,而他们身穿夹克、长裤的旗手造型服饰,也随着革命部队的移动而广为人知。
    实际来看,这款宽松长裤的造型,至少在法国大革命的数十年前,即已经在蓝领阶层及农民之间以工作服的形式出现,法国大革命只是提供了这款夹克、长裤造型的装扮成为大众服的契机。
    法国大革命后的半个世纪,以“Sans—culotte”成员所穿的夹克为模板所设计的一款名为“lounge—jacket”的外套便装,出现在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起初这款服装被当作日常便服,或是作为骑马装、板球装,而它的简便性,后来更让这款服装在拓荒年代的美国受到喜爱,并流行于一般大众之间。19世纪70年代反销回欧洲之后,更造成了另一波新的流行。
    当时这款外套的设计,是只在领口的正下方缝制一颗扣子,经过演变后,才将扣子移到下方腹部左右的位置,并增加为两个扣子。到了19世纪90年代,才与“frock”男用礼服大衣、“morning—coat”晨礼服,同时得到市井大众的认同,成为正式服装,因此西装外套被当作正式服装,仍算是近代史。
    回到前文曾经提到的问题,“背広”一词源自于何处?虽然并没有明确的说法,不过有以下三种说法普遍流传于社会上。
    一说是来自于字面“背身很广(宽)”的意思。相对于西装,以往礼服或晨礼服总是将背部做成窄小贴身的设计,因此宽松背身的西装特征就被突显出来。如果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那么“背広”一词就不是外来语。
    第二种说法,认为“背店”(sebiro)取自英语“市民服”(civil clothes)的谐音。就实际发展而言,明治后期的横滨地区,确实曾出现以“shibiro服”或“sebiro服”代替市民服说法的年代。
    第三种说法,则认为“背店” (sebiro)是源自于英国伦敦的“sabilu road”(高级绅士服街)一词。自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以来,即有“英国传统服装源自于strand街,流行服饰在sabilu街”的说法。“sabiro街套装”一词的出现,更印证了“背広”(sebiro)是起源自此处的说法。
    以上三种说法都具有充分的说服力,不过近年来,则是第三种的sabim街起源说普遍得到各相关行业的认同。
    第二章  领带的历史——装饰胸前的领带之多变的发展过程
    看似无实用价值的领带起源自何处?
    以笔者个人而言,光是看到领带,就会感受到压力与不愉快的情绪,所以我对领带这项物品其实是望之却步的。
    世界上缺乏实用价值的物品很多,这条只有150厘米长的领带,大概就是这当中首屈一指的吧!无论是从功能性的角度,或是身体的愉悦性来看,领带都只会为人们带来身体上的束缚,令人产生不自由与酷热感罢了。
    当然,因人而异,领带也有它的拥护者。有些人认为领带是高贵优雅的服饰文化,是少数能让男性表现个人服装品位的项目之一,带有展现个性等功能。不容否认的是,文化也许就是在这些过程中衍生。但令我感到无法理解的是,那短短一小块布条对身体所造成的痛苦,应该远超过它的文化价值;赋予一块宛如拷问刑具的布条文化意义,或是强调它的装饰性,真是令人不解。
    日本起初之所以倡导领带无用论,是因为日本的夏季异常闷热,在热浪、酷暑中看到身穿西装、打着领带、看似疲惫的上班族走在街上,那种滑稽的感觉更胜于同情。
    虽然大部分的男性可能都想脱离领带的束缚,但却并非人人都可以如愿。因为不系领带的男性,容易令人产生不守规矩、心思不正等先入为主的偏见。为了避免麻烦、减少他人的误解,使得很多男性不敢、也不能脱离领带而生活。那么是否能适度地把面子问题放下,让我们用更合理、更具生产力的想法来看待这件事?
    所谓的生产力,是指若将一个人在酷暑中因身穿西装、打着领带而消耗掉的体力,也当作总成本一并计算的话,那将变成是庞大的资源浪费。在高喊节约能源、重视地球变暖现象的今日,如果因为穿着而必须利用冷气来降低室内温度的话,那就应该不能对其等闲视之吧!
    眼见日本人在精神层面上对领带的依赖程度,不禁令人感到些许恐惧。如果无法完全脱离领带而生活,至少在盛夏时暂且松绑吧!领带就不过只是领带罢了。
    谈了一长串个人的领带观,除了感到畏惧之外,也不禁对领带的起源充满好奇。乍看之下只有装饰功能的领带,欧美很早就已经开始使用,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欧洲各国的风土气候比日本来得干燥冰冷,即使脖子系着领带,也不会为身体带来任何不舒服或痛苦的感觉,而且领带的出现,也不是基于如此单纯的理由,在这件事情背后与领带相关的各项历史,正错综复杂地纠结缠绕。
    探究领带的起源,一般认为应该是出于装饰与御寒动机下的产物。若果真如此,那么领带就显然不是欧洲人的专利,它应该是属于许许多多古代人的服饰文化现象。在公元前14世纪埃及新王国时代图坦卡门(Tutankhamen)法老王的木乃伊身上,发现了一串从胸前围绕肩膀的颈饰,这是目前人类史上所能确认的最早的颈饰(neckwear)。
    姑且不论古埃及、波斯、古希腊时代的女性颈饰,即使是男性的颈饰,目前仍有许多无法究明之处;但是到了公元前1世纪时的古罗马时代,出现了一款名为“facucarl”的颈饰。“fauces”在拉丁文中是“脖子、喉咙”之意的字源,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为了替即将上战场的勇士祈福,由近亲好友馈赠兼具防寒与护身符意义的衣物。除此以外,另有一批人认为,颈饰是以演说为业的辩士们,为了保护喉咙而设计开发的产品。
    无论如何,上述说法都是以实用的角度来看待颈饰的起源。而在前项的勇士论中,颈饰的功能更不仅止于御寒,在酷暑下行军的士兵,也可以将颈饰泡湿后缠绕在脖子上,充当“湿巾”使用。总之,初期的颈饰并非以装饰为目的,但到了后期,开始以其他材质来代替颈饰之后,颈饰的实用功能便自然地逐渐没落。
    位高权重者爱用的颈饰装扮
    男用颈饰的历史,在长期的摸索发展中,产生了些许变化与进步。13世纪后期,一款被称为“doublet”的男用紧身短上衣开始流行,为了搭配这款服饰的设计,领子部分的表现也出现了变化,立领的样式从此展开。
    立领的全盛时期出现在16世纪的西班牙,当时一款名为“ruff”的巨型绉褶领饰,如排山倒海般地席卷整个欧洲。目前在滑稽丑角的演出中,偶而还可见到“ruff”的使用;这款领饰宛如蜥蜴或火鸡在威吓敌人时所鼓涨的颈部状态,其夸张的样式,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简直可笑至极。一般人如此也就罢了,然而即使是高贵如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也让我们看到了如此无聊的举动。在伊丽莎白女王的肖像画中,那夸张巨大的领饰,据说是权力与威严的象征。在初期的立领(standing ruff)时期,为了裁制出车轮状或扇形的领饰,会在领饰的周边以铁丝固定,如此一来,也让头部无法自由转动。穿上这种必须花费一番功夫的立领服饰,忍耐着僵直、不自由的身体感受,藉以突显、维持威严的想法,终究在时间洪流中受到质疑。慢慢地,立领开始降低高度,以柔软的垂度沿着肩线裁制,领饰就此进入下垂宽边领(falling ruff)的时期。
    现在暂且将这搁置一旁,先来谈谈男用颈饰的变化。男用颈饰的发展,到了17世纪领带出现后,就已经臻于成熟。1656年前后的史籍,曾经记载法国波旁王朝(1es Bourbons)太阳王路易十四的事迹;当时约有一千名的克罗地亚轻骑兵,负责担任国王的戒护警备工作,这一行人总是把亚麻或薄纱织布所裁制的围巾缠绕在脖子上,气宇轩昂地出现在巴黎街头。这个装扮是否成为围巾的起源?或是变成军服装饰上的一环?目前已无可考,但可以确定的是,自古以来,克罗地亚的男性都习惯将手帕折成对角线后系在脖子上,作为正式服装的一环。
    对流行相当敏感的太阳王路易十四,非常喜欢这种装扮,于是下令王室的裁缝师准备最高级的麻布与蕾丝围巾,把围巾系在脖子中央,并让它垂挂在胸前。为了推广这项装扮,路易十四不但在宫廷内多方奖励,还聘用了围巾结饰的指导人员,并在骑兵制服中加入白色围巾作为装饰。从此以后,王室周边的人都开始竞相在脖子上系上领带。
    以领带的结饰展现上流阶层的表征
    法文以“croate mvat”称呼围巾,之后随着围巾的发展,再转变成“cravat。”的发音,意指“克罗地亚人的颈饰”。据说当太阳王第一次看到围巾时,惊呼“那是什么”?周遭的人误以为国王问的是身旁的佣兵,而回答以“是克罗地亚人”,围巾的语源于是产生。虽然这只是一则有趣、虚构的逸闻,却也耐人寻味,,而围巾的语源是出自克罗地亚,则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们所用的领带“necktie”一词,是借自英语的发音,不过使用这种称法的民族仍属少数,领带的意大利文“cmvatta”、德文“krawatte”、西班牙文“corbata”等,皆起源于法文“cravate”一词,意指克罗地亚。
    早期领带的结饰并无固定的打法,一般是在脖子上缠绕两圈后打一个结饰,剩余的部分就让它垂挂在胸前。虽说是领带,却比较近似围巾的用法。结饰打法出现大变革的契机,是在1692年7月24日英法战争中,法军在荷兰战区受到英军偷袭时所出现的插曲。遭受英军偷袭的法国士兵,瞬间的反应便是将可能影响战斗的领带拧起,并塞入衬衫开口处,结果法军奇迹似地获得大胜。这个突发奇想的领带结饰,虽然起于迷信,却不知为何地让许多人在系领带时,开始将一端塞入上衣的第六个扣眼中。这个结饰最后就以荷兰战区的地名来命名,并在民间造成风潮,一直持续到18世纪30年代左右。
    ……
展开
目录
序言  从地图中探索人类的流行服饰——起源自何处?如何变化?
导言  探索恢宏壮观的服饰文化之旅——服装样式的演变过程
第一章  外套的历史——从奇妙样式的上衣进化到今日的西装外套
第二章  领带的历史——装饰胸前的领带之多变的发展过程
第三章  长裤的历史——法国大革命对裤装演变带来的影响
第四章  裙装的历史——追求女性美感的“蓬松裙”背后所上演的悲喜剧
第五章  制服的历史——席卷海员、儿童、学生等各阶层的水手服魅力
第六章  民族服装的历史——地理、宗教、政治……决定民族服装外观的因素为何?
第七章  内衣的历史——自内衣出现、普及到流行的漫长发展之路
第八章  束腹、胸罩的历史——胸罩源自于宛如拷问刑具的束腹
第九章  内裤的历史——自由活泼新时代的女性内裤“pantie”
第十章  丁字裆布、内裙的历史——非男性专用的丁字裆布、武家女性的正式服装——内裙
第十一章  睡衣的历史——睡衣源自于伊斯兰教世界
第十二章  配件的历史——手帕、帽子、假发……从实用到流行的发展过程
第十三章  化妆的历史——眼影源自于古埃及
第十四章  香水的历史——成就欧洲迫切发展香水文化的生活事件
尾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