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良渚时期的玉石器文化及鉴别.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273151
  • 作      者:
    章正义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章正义,1948年10月14日生。原籍:浙江省黄岩县人。
  197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在河南省武陟县广播局工作。1984年任广播局副局长。1986年调到浙江省嘉兴市人民银行工作,任计算机硬件工程师。
  嘉兴地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直至良渚文化的核心区域。作者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良渚文化,有一定的心得体会,曾在2004年9月出席在嘉兴举办的全国《纪念马家浜遗址发现45周年》会议,曾在会议上作书面发言。
展开
内容介绍
  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石器大部分都有孔,孔有大小之分,大小孔的加工方法是不同的。在上册里我主要介绍了对大孔的玉石器鉴别,在下册我会谈到对小孔的玉石器的鉴别。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良渚文化简介
  在美丽的东海之滨、杭州湾畔有一座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古镇:良渚镇。“这里属天目山余脉与杭嘉湖平原的接壤地带,港汉纵横交错,沃野阡陌绵延,村落星罗棋布。良渚镇东、南、北三面均为平原地带,这里港汉罗布,人烟稠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据方志记载,“良渚”一名最早见于宋代,称“梁渚里”。“梁渚”转而为“良渚”应在明代(公元1368年至1644年),具体时间不可考。清代(公元1644年至1911年)的各种《杭州府志》均已称“良渚”。“良”,在《说文》里被解释为“善也”,即美好之意;“渚”,《尔雅‘释水》里说:“水中可居者谓日‘洲’,小洲日‘渚’。”“良”与“渚”的组合,即是“美好的水中之洲”的意思,这与河港密布的良渚镇地理环境相符。当代的考古新发现也向人们昭示,“早在距今4000~6000年前,良渚镇至瓶窑镇吴家埠一带,便已是文化昌盛的原始聚落所在。”(摘自《住在杭州网》2005年8月19日)
  良渚文化遗址最早发现于1936年,当时供职于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和卫聚贤等人在良渚镇的苟山附近发现了一些以黑皮陶和磨光石器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并在1937年先后进行了三次小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及地表遗存,后来根据这些发现编写成《良渚一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初步报告》,于1938年8月正式出版,“良渚”之名因此轰动了全国。20世纪50年代末夏鼐先生正式命名这类遗存为“良渚文化”。后来,随着江苏吴县草鞋山、武进土墩和上海青浦福泉山等遗址的发掘,尤其是1983年以后浙江余杭(今为杭州市的一个区)瓶窑的反山、汇观山和安溪瑶山等显贵者大型墓葬、祭坛或大型建筑基址以及江苏昆山赵陵山墓地等一系列重大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良渚文化考古有了重大突破。学术界开始对良渚文化刮目相看,掀起了研究良渚文化和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热潮,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1994年,国务院将良渚遗址群列入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预备清单;良渚遗址群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也同时被国家文物局向国务院上报推荐为“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从30年代的初露端倪,N80年代后期以来的一系列重大突破,良渚文化被视为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这是当之无愧的。良渚文化遗存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境内,南起钱塘江,北至江苏中部(主要是长江以南),成为距今四五千年左右长江下游及环太湖流域这一类物质文化遗存的统一称谓。它见证了长江下游古代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并被世界考古学界认定为中国和世界东方早期文明的主要代表之一。关于良渚文化的年代,业内人士目、前认为其上限大体距今5200-5300年,下限距今4400年左右。在同一地区与良渚文化一脉相承的新石器文化还有崧泽文化和马家浜文化,而马家浜文化可追溯到距今7100年左右。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良渚文化简介
第二章 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简介
第三章 管钻法和螺旋纹
第一节 管钻法打孔与中国早期的手工机械
——兼谈马家浜文化时期的中国早期的手工机械
第二节 管钻孔的特点和孔的形状的基本种类
第三节 螺旋纹
第四节 怎样通过管钻孔来判断玉石器的真伪

第四章 良渚时期玉石器的表面特征
第一节 表面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良渚时期玉石器
的主要特征之一
第二节 氧化现象是良渚时期玉石器表面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其他表面现象
第四节 平面技术和玻璃光

第五章 良渚玉器的鉴别
第一节 有关玉的简单知识
第二节 良渚时期所用的玉材
第三节 沁色、沁染、氧化和表面附着物
第四节 什么是鸡骨白
第五节 勿以“包浆”论良渚古玉
第六节 怎样鉴别良渚时期的玉器

第六章 石斧和石钺的演变过程
第一节 从手斧到石斧
第二节 从石斧到石钺
第三节 石斧和石钺的器型

第七章 石刀的演变过程和器型
第一节 标准形石刀(简称石刀)
第二节 标准形石刀的来源
第三节 标准形石刀的器型
第四节 小型对称形弧刃石刀
第五节 带把刀
第六节 镰刀及其他

第八章 圭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第一节 圭在我国历史上的作用
第二节 圭到底在什么时候形成
第三节 圭产生的原因
第四节 良渚文化时期的圭是什么样的
第五节 假段和脊
第六节 圭的演变过程

第九章 玉璜的起源
第一节 关于马家浜文化时期的玉块和玉璜
第二节 玉璜的起源
第三节 玉璜在形态上的演变过程

第十章 玉璧的起源
第一节 小型璧的起源是管钻孔留下的管芯的再利用
第二节 祭祀用品——小型器物的大型化
第三节 小型璧的大型化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