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瓷和早期的瓷器
原始瓷出现在我国商周时代,是在制陶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成型和烧制工艺极为接近。但与陶器黏土做胎、低温烧制、表面无釉、胎体呈灰红色相比,原始瓷在实用性和艺术性方面体现出其进步的一面。它采用瓷石料作坯料,烧制温度多在1200R2以上,胎骨细腻坚硬,不渗水,叩之有金属般的脆声;器表施玻璃质透明釉,釉面有光泽,呈青色、青绿色或褐色。
原始瓷在当时有技术和艺术上进步的意义,但它仍属于瓷器生产的初期和低级阶段,胎体没有完全烧结,吸水率和集气孔率(集气孔率是开口气孔的体积与器物总体积之比)都比较高,釉层厚薄不匀且容易剥落,与真正的瓷器尚有很大的差距,是瓷器发展的原始阶段,故名原始瓷。
从目前考古发掘来看,从商周时代至汉代的一干多年,原始瓷的生产从未间断过,其间各个时期还具有各自的特点:商周时期质地比较粗糙,胎呈灰色或灰黑色;釉为石灰釉,釉色不稳定,釉层不均匀,胎釉结合差,容易脱釉。春秋战国时期优质的原始瓷多为灰白胎,胎质细腻;此时釉层增厚,釉面光亮,已经掌握了还原气氛。器物造型与同时期的陶器有了明显的不同,逐渐形成了自身的风格。秦和两汉时期工艺出现退化现象,胎质疏松,多数器物胎土淘洗不清;釉料中氧化铁的含量偏高,器物釉色偏深,施釉范围大大缩小(战国时已经通体施釉)。东汉时期作为原始瓷的最后阶段,早期不再生产礼器,生活用品增多;中期烧造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釉色的效果得到突出;晚期原始瓷与印纹硬陶分窑烧制,从此瓷、陶完全分家,原始瓷开始沿着自己的轨道独立发展,不久真正的瓷器在浙江上虞地区烧制成功。
商代 原始弦纹尊
商代原始瓷造型有尊、瓮、罐、钵、豆、簋,此件青釉弦纹尊为商代一种典型造型。器作喇叭口,无肩,深腹束腰下垂,圈足外撇,造型规整,似仰放的钟形。胎呈灰色,里外施青黄色釉,胎釉结合紧密,施釉不到底。外壁划八组旋纹,排列整齐,口沿及腹下部各印有一周席纹。
商代 原始瓷尊
商代特有小底大口尊,撇口,圜底,敛腹,肩部至底部作网纹,里口有不规则的细带纹。胎质坚硬,通体施青绿色薄釉。造型规整,火候高,击之有金石之声。
商代 原始青瓷豆
直口,缩颈,肩斜下折腹,浅盘圜底,喇叭形座。肩部饰弦纹,内外施青绿色釉,釉层较厚且光亮,烧成温度较高。豆是古代盛食品的器皿,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盆状或盘状的盛器,下部为喇叭形或圆形的器足。商代豆主要有浅盘高把豆、浅盘圈足豆两种。
春秋 原始青瓷鼎
侈口,束颈,浅圆腹,三足粗短,肩部有对称兽首双耳,口沿制作不够规整。腹部装饰三排s纹,纹饰装饰处有明显的积釉现象。胎体坚致,器物内外均施釉,器内底有螺旋纹。鼎在一些史前文化中是主要的饮具,商周时演化为青铜礼器,原始瓷鼎则多系明器。
春秋 青釉水波纹三系鼎
侈口,短颈,扁圆腹,三撇足,肩上饰四个绳纹耳,两两相对。春秋时期原始瓷采用拉坯成型,器物多为饮食器和仿青铜的礼器,多数素面,装饰纹饰仅有s纹、栉齿纹和水波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