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十年乔木锁寒枝:乔冠华与章含之的情爱世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34463
  • 作      者:
    李香枝编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大红门内,十年春梦一觉醒;梦魇年月,并蒂难挽梨花落。
  乔冠华,江苏盐城人;曾用笔名乔木、于怀。中国外交家,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1939年经廖承志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等职。
  本书围绕乔冠华的最后十年,也就是——乔冠华与章含之携手相伴走过的风雨十年,讲述了他们夫妻俩的忘年恋情。
展开
作者简介
  乔冠华,江苏盐城人;曾用笔名乔木、于怀。中国外交家,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1939年经廖承志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等职。
展开
内容介绍
  《十年乔木锁寒枝:乔冠华与章含之的情爱世界》是一本单纯讲述乔冠华与章含之盼情感的书。拨开历史烟云,作者只将笔尖专注于二人真诚的情感。从相识的误会风波,到相守的温馨琐事,全书将这对半路夫妻的忘年恋情描绘得细腻曲折、感人至深。
展开
精彩书评
  我已无法欺骗自己,我知道我对你早已不仅仅是友情。我也相信我们之间来之不易的爱情是极其真挚的。但是此时此刻我们彼此更需要的是清醒和理智。我没有勇气面对舆论的哗然,也害怕面对社会上各种人怀疑的眼光。……我何尝不珍惜你给我的真情。但世上最伟大的爱情往往意味着自我的牺牲。
     ——章含之 如是说
    我根本不会听你那套小资产阶级情调的什么自我牺牲,那都是一派胡言。如果我们真诚相爱,为什么要怕别人说三道四?你那些托词根本上说是不敢去冲破世俗的锁链,去得到自己的爱。我从来没有看重我自己的官位有多高,名声有多大。这些本来就是身外之物,过眼云烟。如果为了爱情要合弃一切,我也完全无所谓。那才是真正无私的爱。我需要的是你的爱,不是什么折磨我也折磨你的自我牺牲。
   ——乔冠华 如是说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不“打"不相识
  二、好感重现
  五星红旗在占地18亩的联合国总部迎风飘扬,在当时的132面成员国国旗中格外醒目。
  1971年11月15日上午10时15分,被大会主席马利克称为“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了,中国代表团精神抖擞地来到联大会场,开始正式参加第26届联大会议。
  乔冠华身着藏青色中山装,戴一副秀克朗眼镜,身材颀长,风度翩翩,自信、潇洒而又满意地微笑着。
  当乔冠华一行在中国席位上就座后,各国摄影记者立即围拢,闪光灯此起彼伏。
  10时30分,马利克致辞,对中国代表团出席大会表示欢迎。他说:
  “今天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第一次在联合国大会就座。作为大会主席,我很高兴地欢迎这个代表团。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开始参加世界这个主要的国际组织的工作。毫无疑问,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工作,联合国的工作成效将得到加强。”
  马利克致词后,许多国家的代表相继走上讲台致辞欢迎中国代表团。发言过程中,要求发言的代表不断增加,原定上午结束的会议在中午稍事休息后,下午继续开会,一直开到下午6时40分,历时约6个小时,共有57个国家的代表(包括美国、日本、苏联)在会上致了欢迎辞(匈牙利的代表用中文发言)。有的代表已准备了发言稿,由于时间不够而未能如愿。大多数代表的欢迎辞热情洋溢,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信任、鼓励和兄弟般的情谊。不少代表在发言中赞扬毛泽东对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当日上午原本要讨论有关召开世界裁军大会问题,可是要求致欢迎辞的代表越来越多,大会事实上成了专门欢迎中国代表团的会议。
  接着,大会主席正式宣布请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先生讲话,会场顿时响起长时间的掌声和欢呼声。
  乔冠华手持一份雪白的发言稿,踌躇满志,容光焕发,活力四射,目光明亮而锐利。他迈着沉稳、矫健的步伐登上讲坛,豪迈里彰显着鲜明的自信,严肃中昭示着朗朗的正义。
  在讲坛上站定以后,乔冠华首先颇有风度地向主席台上的大会主席微微点头致意,然后展开讲稿,准备开始近40分钟的讲演。
  在这历史性的瞬间,全场肃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长达半分钟之久,乔冠华两度高举右手,微笑着向大会表示谢意。
  演讲中,乔冠华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他时而躬下身子,双手按在案上,语调中肯而略带严厉;时而挺胸抬头,铿锵有力之状更显其发言的分量。他一会儿引用中国谚语,一会儿入情人理地分析国际形势,一会儿表示对发展中国家的敬意,一会儿批评霸权主义的行径,可谓是妙语连珠,一针见血,振聋发聩,许多代表或顿足表示同意,或用力鼓掌呼应,或发出由衷的笑声。当乔冠华以“谢谢大家”作为演讲结束语时,大厅里响起比前几次更为热烈的掌声。
  乔冠华的讲话言辞得当,挥洒自如,体现了毛主席在代表团出发前接见代表团时的指示精神,不卑不亢,旗帜鲜明,中肯有理。他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义正辞严地抨击了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径,谴责了个别政府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在裁军等问题上维护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利益。
  讲话完毕,几十个国家的代表在走廊里排起长队,纷纷向乔冠华表示祝贺,这种仪式持续了好几个钟头,加上各国代表上台祝贺,前后共历时整整两天。事后乔冠华高兴地伸手给代表团成员看——由于握手次数过多,他的手明显有些肿胀。
  乔冠华的讲话,不仅得到了与会者的普遍欢迎,还深获世界舆论的好评。乔冠华本人的活跃及热情外向的性格特点也成为国外各新闻机构争相报道的热点。
  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乔冠华讲话的全文。
  路透社报道说:“这篇讲话使许多外交官感到震动。第三世界的代表们热烈鼓掌。美国代表脸色阴沉。”
  德新社评论称:“在国际讲坛上非常少有的这种坦率和平实的发言,表明了北京对联合国的政策以及对外政策意图的轮廓,表明了人民中国将使自己成为中小国家的喉舌和支持者。”
  共同社评论称:“这一展示基本方针的演说,是不折不扣的在联合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演说之一,它的意义和反应将迅速涉及地球上的一切地区。这篇演说阐明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基础的中国国际政策,坦率地表明了中国的原则性立场,明确地表示了中国作为中小国家的代表对超级大国在垄断联合国的局面进行挑战的姿态。”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以上的报道和评论一般仅是就讲话的国际意义和影响而言,而作家金庸却注意到了演讲稿本身的文字风格,他曾在自己创办并任主编兼社长的香港《明报》上发表社评《乔冠华演辞有才气》:
  “……乔冠华演讲辞的主要内容不脱中共一般文告声明的范围,但有一些说法却具有个人风格,表现了独特的才华。他是文人出身,以写国际问题分析文章知名,这篇演辞中偶尔也显露了若干他昔年文字中的光芒。”
  乔冠华的这次联合国之行是他一生外交活动中最为辉煌的时刻。那一刻,乔冠华成为整个联合国大厅的中心。所有人都驻足观看,“红色中国”像一股巨大的旋风,席卷着这个经历了二十年风霜的最大的国际组织,新中国也在被隔绝二十多年之后终于昂首阔步地进入了联合国,打破了美国对她的封锁,参与到世界大事的重大决策中来,成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员。
  斯人已去的今天,我们再来回首这段往事,之所以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乔冠华在联合国的政治舞台上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记,诚然是由于他代表的国家是强大的,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毋庸讳言,这还得源于他的个人魅力,其中最主要的、最让人难忘的、让世人更多地记住乔冠华的,并非是由于这篇讲话,而是那著名的、经典的、最终成为乔冠华铜像造型的那张著名的新闻摄影作品——“乔的大笑”。
  那是中国代表团昂首阔步地走进联合国会议大厅后,平时极易激动的乔冠华,这时却十分从容、沉着,似乎是来开一个平常的会议。他就这样带着冷静、镇定的神态,坐进了礼宾司长亲自为他拉开的China牌子后的那张椅子。
  有记者不失时机地问:“乔先生,你现在坐在这张椅子上有何感想?”
  乔冠华仰头大笑,笑得那样自然,那样淋漓尽致,一时间感染了周围所有的人。他仅有的回答是:
  “我现在的心情不是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了吗?”
  乔冠华的这个特殊的回答造就了那张轰动一时的、最能体现他外交风采的、后来获世界新闻摄影大奖普利策奖的照片——
  照片上的乔冠华仰天大笑,在他高高扬起的手臂下是写着“China”的中国席位牌。
  乔冠华的笑是欢庆胜利的笑,是扬眉吐气的笑,是荡气回肠的笑,是酣畅淋漓的笑,给人以撼山易、撼中华民族难的心灵震颤,增强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显示了新中国的气势和自信。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笑不是属于他个人的,而是中华民族历史性突破的一个飞跃,祖国的神圣、民族的尊严,在那一刻都定格在了他的大笑中。
  他用这豪迈的笑声,打破了美国多年来对中国封锁的坚冰,洗刷了曾经强加于中国人民身上的耻辱,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回到了联合国。
  《纽约时报》曾有一篇专题文章写乔冠华,题目就是“乔的大笑”。
  就这样,乔冠华以其娴熟的外交手段以及他的性格魅力征服了国际社会,并以世界一流外交家的形象为祖国赢得了荣耀。
  随着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章含之对儒雅中不失霸气,英气中多有坦荡,言谈里溢满才情的乔冠华的崇拜和尊敬之情与日俱增,她觉得这才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真正的男人。
  然而,这好感很快就被不久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击成碎片了。
  三、“笨猪”风波
  如果说赠书误会是乔冠华和章含之的首次对垒,但就当时的情况来说,二人一个在台上,一个在室外,一个是部里最高层人物,一个是刚调入不久的小干部,地位悬殊,众目睽睽,力量对比明显不均。而接下来的“笨猪”风波则可以说是两人的正式交锋。
  联合国欢迎中国代表团的会议结束后,印巴战争在联大会议期间爆发,它迫使年轻的中国代表团突然之间面临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局面。
  印巴战争是在当时的东巴基斯坦——现孟加拉国爆发的。尽管东、西巴基斯坦这种人为的国家状况长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但是在代表团出发前,没有人料到会发生这样严重的导致一个国家分裂的地区性战争。中国代表团进入了安理会担任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所以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乔冠华团长的表态。
展开
目录
绪论
引子
第一章 千里姻缘咫尺间
一、小店初遇
二、楼梯风景

第二章 不“打”不相识
一、赠书误会
二、好感重现
三、“笨猪”风波
四、请示之怒

第三章 花赠美人直须折
一、洲际旅馆
二、鲜花送美人

第四章 斯人忧患风雨天
一、特殊谈话
二、异国夜晚
三、冒雨起飞

第五章 爱在口中心难耐
一、Iloveyou
二、深夜醉酒

第六章 历尽曲折结连理
一、情比金坚
二、再度考验
三、新婚异兆

第七章 并蒂难挽梨花落
一、“山东大白”
二、榕树虬枝
三、柿树并蒂
四、梨树恩义
五、一碗绿豆汤,两个猕猴桃
六、两个忘年人
七、世事难料

第八章 十五的月亮十六不圆
一、中秋诀别
二、不能“速眠”
三、天雨同悲

第九章 绵绵细雨乡愁远
一、绵绵思念
二、凄美乡愁
三、回乡路
四、寻旧迹
五、访旧居
六、忆少年
七、人再现

第十章 东山青冢悲冠华
一、真情永远
二、回归大地

第十一章 苏词写尽肠断处
一、墓山丝雨
二、情系东山

第十二章 廿年华发青几许
一、一朝春尽
二、异国红颜

第十三章 魂所依兮雕像里
一、聊天
二、照相

第十四章 白云流转问天阙
一、月夜遐思
二、大院情结

第十五章 寒枝锁尽赴瑶台
一、绝尘而去
二、亲友评价
三、生平回顾
结语
乔冠华、章含之大事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