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144460
  • 作      者:
    张阳,胡移山著
  • 出 版 社 :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从蒋介石崛起开始,陈果夫与陈立夫兄弟就一直是他的心腹和左右手。陈氏兄弟俩通过恩赐,秘密警察,间谍活动和行政权力控制着全国的思想,进而控制了整个国民党,而兄弟俩这种权倾华夏的势力,又是与他们父辈的业绩密切相关、紧紧连在一起的。二陈为蒋氏出谋划策,建立CC派控制党权,规划中统局清除反对势力,终致开创出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局面。最后,又因功高盖主之嫌,受到蒋介石的排挤。该书试图解析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与蒋介石之间的神秘关系,从而破解纷纭复杂的民国政坛之谜。
展开
内容介绍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试图解析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与蒋介石之间的神秘关系,从而破解纷纭复杂的民国政坛之谜。陈果夫在国民党政府中历任要职:1928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副院长,1932年任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1933年任江苏省政府主席,1938年任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1939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三处主任。<br>    陈立夫28岁出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以后历任组织部部长、教育部部长、立法院副部长等一系列高职。<br>    1944年5月,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一篇文章,文中曾这样描写二陈兄弟的权势:如今,一个腐败的政治派别控制着国民党。它既有坦慕尼大厅(纽约民主党总部所在地)的最恶劣的特点,又有西班牙宗教法庭的一些最恶劣的特点。沉默寡言、神秘莫测的兄弟俩陈立夫和陈果夫,实际上通过恩赐、秘密警察、间谍活动和行政权力控制着全国的思想。重庆的所有外国人都把他们俩称为“CC”派。哥哥陈果夫几乎完全控制着通天的大门,送蒋委员长的文件和备忘录等都要通过他转交。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陈果夫、陈立夫之所以能与蒋介石“同床共枕”,全仰仗父辈们的业绩,否则,根本不会发生蒋介石与陈果夫、陈立夫这段跌宕动人的故事<br>    历史是一部教科书,这部教科书的主角往往是那些代表着不同阶级、不同群体利益的历史人物。对于这些历史人物,人们常常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他们、评说他们。<br>    至于蒋介石与陈果夫、陈立夫,我们也不妨站在历史的岸边,追逐历史的浪花,去看看这三个角色究竟是怎样“追逐”的,他们演的究竟是怎样的一出戏。<br>    要论及蒋介石与陈果夫、陈立夫,还得从蒋介石、陈果夫、陈立夫所处的那个时代及他们的家世说起。不了解这些,就不足以掌握蒋介石与陈果夫、陈立夫之间关系的渊源。<br>    溪口——引出了一个诱人的传说<br>    关于蒋介石的家世,见诸各种书刊很多,其中不乏经过调查而审慎撰述者,也不乏是辗转传闻,与事实多有出入的文字。但是,据考证蒋氏家谱,蒋介石是周公之后,其始祖为周公旦第三子伯龄。在溪口蒋氏家谱中,蒋氏迁到四明的始祖是蒋光,当时正处唐朝末期。蒋光的曾孙蒋浚明,北宋时为中书平章事,赠金紫光禄大夫,在蒋氏宗谱中,以蒋浚明地位最为显赫。到17世纪时,蒋浚明的后人蒋仕杰移居溪口,这就是溪口蒋氏的起源。<br>    蒋介石对自己的身世非常重视,因为,他是一个乡土观念很重的人。特别是他发迹后,为了搞清自己的家世,下了很大工夫。<br>    1943年11月,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当蒋母王氏八十寿诞之时,溪口已沦陷。身在重庆的蒋介石让蒋经国派人从日寇重围中的故乡密携蒋家宗谱间道人赣,辗转送到重庆,他“三复循诵,几忘寝食”。他详校了天台龙山蒋氏家谱与鄞县横山蒋氏、奉化峨阳蒋氏三份家谱之异同,认为鄞、奉两谱较龙山谱为可信。蒋家宗谱,循例每隔三十年左右修订一次。自清代以来,康熙三十八年、康熙五十五年、乾隆二年、乾隆三十三年、嘉庆四年、道光八年、咸丰八年、光绪十四年、民国七年都曾重修过。民国七年的那次修谱,是由蒋介石的哥哥蒋介卿主持的,聘请城里人周芾南(钧棠)为大总裁。到1948年又应为大修之期,蒋介石极为重视,虽然当时国民党政府已形势危殆,摇摇欲坠,蒋介石还是强打精神,叫大儿子经国来溪口主持修谱大事,聘请吴敬恒为总裁,陈布雷为总编纂。修谱搞得很热闹,溪口蒋家祠堂张灯结彩,大摆酒席,并且从上海招来京剧班演戏三天,这是蒋介石为家族和自己树碑立传的最后一次机会。<br>    这次修谱,值得大书特书而为蒋介石所高兴的,就是在宁波找到了一个祖宗头,认为蒋氏之源,出于周代,至于是否可信,则不必详究了。溪口宗谱中,第一世的太公叫蒋光,是迁到四明来的始祖。蒋光生了二子,名宗祥、宗霸,那是五代后梁时的事了。宗霸(字必大)佞佛,就是溪口人尊奉的摩诃太公,因他常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而得名。这个摩诃太公死后葬于天童寺旁的小盘山上。宗霸初在小盘山筑室静修,后迁居奉化三岭。到他的孙子浚明,宋时任中书平章事,赠金紫光禄大夫,家世始渐显赫。大凡修谱,列举世系,总要找一个有来头的祖宗头,以示显赫。蒋家祖宗以这个金紫光禄大夫为最显赫了,总编纂陈布雷就托朋友沙文若、杨菊庭、朱赞卿等在宁波寻根查据,经杨菊庭多方考证,作了一篇《莲桂坊蒋氏考》。查出蒋浚明居采莲桥蒋家带(带河巷),现在宁波的白水巷还有蒋家祠堂,供奉蒋浚明牌位。蒋家的数世坟茔,则都在奉化三岭。由此可知蒋氏一支,是从宁波分过去的。<br>    查清了祖根后,蒋介石非常高兴,于1949年农历正月初一,派蒋经国到宁波蒋氏祠堂拜祭。同年4月中旬,蒋介石又亲自带了张群、俞济时、蒋经国等,到宁波拜谒宗庙,还到宁波柳亭庵旁及天童小盘山祭扫了祖宗头蒋摩诃等坟墓。数典不忘祖,在这一点上,蒋介石是有浓厚血统观念的。他后来即使是死在台湾,也不愿葬身异乡,棺木暂厝,希望能搬回家乡安葬。蒋介石家世,“追远”约略如上,查近则要从他祖父蒋玉表在溪口街上开设玉泰盐店说起。<br>    按照溪口蒋家世系排列,蒋介石为二十八世周字辈,所以,其谱名为周泰(蒋家排行,自二十五世起以“五言四句”排辈,即:祁斯肇周国,孝友得成章,秀明启贤达,弈世庆吉昌)。蒋介石的曾祖名祁增,字怀盛;祖父名斯千,字玉表;父名肇聪,字肃庵。蒋介石的祖父蒋玉表生于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年)十一月二十日,死于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年)年十月二十四日。<br>    蒋玉表有兄弟三人,老大叫斯生,老二叫斯水,他是老三。斯生无孙,由蒋介石的哥哥周康(介卿)承祧。蒋玉表出世,太平军大兴,正是兵荒马乱的时代,家中生活平常。蒋玉表在晚年时,才在街上开起了玉泰盐店,先以酿酒、卖盐为主业,后来逐渐扩大营业范围,兼营食米、菜饼及石灰等,主要顾主是雪窦山上的乡村山民。蒋介石在自撰其祖父的《行略》中说:“玉表公以商业起家,而尤精于盐务,家道以之渐亨。”由此可以看出,蒋家当时虽谈不上富足,但也是小康水平,而且,这样一种生活是从蒋玉表经商开始的。蒋玉表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而且也懂得医道。当蒋介石七岁时,蒋玉表带他到法华寺礼佛。蒋介石走路不小心,失足坠谷,右额负伤,血流不止,蒋玉表亲自采山药敷治,得以止血弥合创口。回家后,他母亲王氏甚至没有发觉。蒋介石还谈道:“中正幼同多疾,公常临床诊视,甚至终夜不寝,其状类吾母王太君今日之爱育其孙纬国者,故中正之病多赖公之手而告愈,至今王太君犹屡念勿能忘。”<br>    随着时光的推移,玉泰盐店后来由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接办。肇聪名肃庵,又名明火。他经营商业,显然比蒋玉表更为精明,把店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玉泰开设于溪口中街簟场弄口,三间店面,后设作坊,投入资本约两三千银圆,加上吸收存款,流动资金充足。店内有经理、账房、伙计、学徒不足十人。作坊工人视生产情况,有多有少,都是临时性长工,干砻米、做酒、搬运等工作。<br>    蒋肇聪有一个绰号“埠头黄鳝”。他除了经商外,也常管乡里间的闲事。蒋介石在《行略》中写道:“吾乡涉讼之风较盛,凡府君所知者,无不劝谕而已之。或有不平之案,乃倾资相襄,以雪其屈辱之冤,故乡间之为非者多所忌惮不敢肆,讼案乃日减,而交恶之风亦渐灭。”从蒋介石的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蒋介石对他的父亲是很赞赏的。在他的笔下,他的父亲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广施仁义于乡里,只有优点而没有缺陷的人。其实,透过《行略》的溢美之词,人们不难看出,蒋父肇聪在镇上是一个纵横乡里的讼师。蒋介石还说:“锦溪之右有庙社名武山,乡贤硕耆同声举公为之首,公不之应者三。耆绅莫能难,乃供神位于吾家之堂,不应诺还送,不得已而就其职,不数年,社产有增。”乡间庙社首事,就是管公堂,大家一定要叫蒋肇聪来管,而且硬逼他管,其为人如何可知。肇聪生于清道光廿二年(1842年)十月八日,死于清光绪廿一年(1895年)七月五日,活了54岁。<br>    蒋介石是个很孝顺的人,他对父亲总是念念不忘,每当年终岁末,他常想起九泉之下的父亲。虽然他年少时,父亲就不在了,但越是这样,他越怀念父亲,孝敬母亲。蒋肇聪去世时,蒋介石年仅9岁,玉泰盐店由蒋介石的哥哥蒋介卿接管。后来分家产时,这个店就分给了蒋介卿。玉泰盐店曾两次失火,第二次失火后,蒋介卿在妹夫宋周运的帮助下,又造起了新屋。这时的玉泰盐店实际上只是一块招牌,开的却是公余钱庄。1946年重新拆建,改成石库墙门院落,蒋介石亲自题写了“玉泰盐铺原址”界石,这块界石今天还在。<br>    丰镐房之命名,是把蒋介石两个儿子的名字合起来取成的。蒋经国字建丰,蒋纬国字建镐,故名之日丰镐房。蒋的老家以前叫报本堂。蒋介石2岁时,因玉泰盐店失火被焚(蒋介石于清光绪十三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出生在玉泰盐店楼上,他的祖父替他取名瑞元),肇聪乃搬到报本堂西厢房居住。老屋于蒋介石发迹后拆建,已完全改变了面目。蒋母王氏搬到报本堂后,于1890年生女瑞莲,1894年生子瑞青。1895年肇聪死,18964年蒋介卿、蒋介石兄弟分家产时,蒋介卿居东厢,王氏带着介石兄弟等居西厢。1898年蒋介石之弟瑞青死,年仅4岁,以后蒋介石为他阴配,并由蒋经国兼祧其后。<br>    蒋介石童年时代,在这个老家玩耍、读书。12岁跟随母亲朝拜天童、育王两寺,也随母亲干些活,采桑灌园。15岁与岩头村毛福梅结婚,毛氏比他年长5岁。1910年3月18日毛氏生子经国。蒋介石发迹后,在外与姚冶诚、陈洁如同居。1927年12月1日与宋美龄在上海结婚,与毛氏办了离婚手续,表面上说毛氏已于民国十年出为其母王氏义女,实际上毛氏仍为丰镐房主妇。蒋经国于1925年赴俄留学,1937年春才偕妻儿回国。1939年12月12日毛氏在日机轰炸下遇难。凡此种种,足见世事沧桑,丰镐房内,多有悲欢离合之事。而今报本堂空有一副蒋介石于抗战胜利后回乡时自撰并亲笔书写的对联:“报本尊亲是为至德安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却不见孝子顺孙前来供奉,不能不使人感慨系之。正所谓:孝子顺孙今何在,此地空余报本堂。<br>    这就是蒋介石的家世背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之所以有后来,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世背景、家庭教育及人际环境有关。虽然从根本上说,乱世出英雄,时世造人杰,但从蒋介石后来的所作所为表明,他的人格、他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祖辈的痕迹。<br>    吴兴——一个魅力无穷的地方<br>    应当说,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俩是国民党内颇有权势的人物,以二陈为代表的陈氏家族与蒋氏家族、宋氏家族、孔氏家族并称四大家族,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可算得上风云一时。1944年5月,美国《时代》刊登了一篇文章,文中曾这样描写二陈兄弟的权势:如今,一个腐败的政治派别控制着国民党。它既有坦慕尼大厅(纽约民主党总部所在地)的一些最恶劣的特点,又有西班牙宗教法庭的一些最恶劣特点。沉默寡言、神秘莫测的兄弟俩陈立夫和陈果夫,实际上通过恩赐、秘密警察、间谍活动和行政权力控制着全国的思想。重庆的所有外国人都把他们俩称为“CC’派。哥哥陈果夫,几乎完全控制着通天的大门,送蒋委员长的文件和备忘录等都要通过他转交。<br>    连外国都如此关注陈果夫、陈立夫,可以想见他们的影响有多大。在国民党内,陈果夫、陈立夫的地位更是高不可攀。几乎没有几个人能与陈家势力抗衡,“蒋家天下陈家党”就是对陈果夫、陈立夫地位及其权势的经典概括。如此显赫的权势,按照过去迷信的说法,一个家族如能兴旺发达,一定是家里占了块风水宝地。这种说法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已属迷信之谈。但陈氏家族之所以兴盛确也和老家吴兴这块宝地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要研究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的关系,就有必要先来看看二陈最初生长的那块土地——吴兴。<br>    吴兴地处浙江北部,离人间天堂杭州不过一百公里,是个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之地。远古时,这里相传为反抗大禹的防风氏之国。战国时,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国春申君在此修建菰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迁徙越人于此,建乌程县。三国时,吴国置吴兴郡。在以后漫长的年代里,名称又几经改动。民国时正式改称吴兴县,也就是今天的湖州市。应当说,吴兴确是块风水宝地。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上风帆点点,两岸田畴交错。在吴兴登高远眺,南有莫干山和天目山,巍峨挺拔、云雾缥缈;北有太湖水,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近处有卞、毗、岘、蜀四山环拱,河溪纵横。倚山近湖,山围水贯,恰似一幅淡雅幽静的山水画!难怪元朝大书画家面对如此美景,曾挥笔赞叹:“苍峰北峙,群山西迤,双溪夹流,泓亭皎澈,山川映发,冲和攸集,星乎列斗,势雄乎楚雄。”<br>    吴兴除了山水秀美之外,这里的物产也很丰富。其中尤以丝绸和湖笔最出名,自古以来,这里就有“丝绸之府”的美誉,而湖笔则驰名天下,成为文房四宝中的上品。<br>    人们常说“人杰地灵”,  “人杰”往往与“地灵”连在一起。吴兴地灵,人亦杰矣。浙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十分有名的地区之一,当年江浙的爱国志士都把这里称之为“中国文明之制造厂”或“文明中心点”。在这块土地上,产生了许多有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br>    吴兴虽是浙江的一个小县,历代也是人才辈出,在近现代史上,它产生了国民党的一批重要的党政官员。如,张静江,早年在欧洲经商,回国后参加中华革命党,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监察委员、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骅,早年留学德国,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浙江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行政院副院长。戴季陶,曾担任孙中山先生的机要秘书十多年,后成了蒋介石的谋士,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宣传部长、国民党政府委员、考试院长。钱新之,长期从事金融业,历任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上海银行公会会长,盐业、金城、中南、大陆四行联合准备库主任。国民党政府财政部次长,交通银行董事长。徐恩曾,最初留学美国,回国后历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科长,中统局副局长、局长。<br>    应当说,一个小小的县里几乎同时出了这么多国民党大员,这在当时家乡人的眼里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一方面,老人们常念叨起祖辈的业绩,讲着吴兴历史上那些动人的故事,这对陈果夫、陈立夫的影响很大。另一方面,吴兴出了这么多的国民党党政要员,对于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来说,也是极为有益的。因为他俩可以凭借老乡关系而拉帮结派。二陈控制的“CC”势力,中统有许多骨干成员就是吴兴人。<br>    但不能否认,二陈之所以权倾一朝,又是与他们父辈的业绩密切相关。据资料介绍,吴兴陈氏,相传远祖为上古时的大圣人虞舜。后来有个叫陈邦德的,迁居归安县东林山,距湖州府城东南五十里,这就是湖州陈氏东林支始祖。传到第十七世陈应恪(字敬山),迁居湖州府城内,住在学前街的谷诒堂。湖州这个地方盛产蚕丝,陈家主要经营丝绸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了第二十三世陈丰,陈家逐渐发达起来,慢慢成为当地的望族。《湖州府志·孝义传》称赞陈氏“以孝义受钦于乡里”。第二十四世陈绚,因为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湖州府曾赠以“矜式乡间”的匾额。<br>    但好景不长,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迅速影响到江浙一带。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冲击下,身为当地富豪的陈家家道中落。1864年,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了。第二十五世陈延佑为了使陈家摆脱困境,重振当年雄风,便努力经商。陈延佑为人勤俭谦和,生意蒸蒸日上。没过多长时间,家道复兴如初,又成吴兴望族。陈延佑生有三个儿子,长子陈其业。字勤士:次子陈其美,字英士;季子陈其采,字蔼士。陈其业就是陈果夫、陈立夫的父亲。<br>    不能不说说父亲<br>    对于陈果夫、陈立夫来说,他们的父亲陈其业对兄弟俩的影响是很大的,在他们看来,父亲陈其业是个非常能干的文化人。陈其业生于1870年。他的母亲吴氏,出身于书香门第,知书达理,对孩子的教育抓得很紧。在母亲的启蒙下,少年陈其业即显示出人才华,在学校很有声名。在那个时代,读书——科举——做官,是一般富家子弟寻求的出路,光宗耀祖的门径。陈其业最初走的也是这条路。他人私塾,熟读“四书”“五经”之类的儒家经典,一直上到府学,每月领取府衙所给的四两银子。陈其业本以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但在上了府学之后,他耳闻目睹了清廷的腐败,再也不愿读书做官了。因为,在陈其业看来,大清江山迟早要败在这些贫官之手,与其到清廷之中去做一个碌碌无为的官,倒不如实实在在地做一点事情,这样,对国家、对民族更有意义。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陈果夫、陈立夫之所以能与蒋介石“同床共枕”,全仰仗父辈们的业绩,否则,根本不会发生蒋介石与陈果夫、陈立夫这段跌宕动人的故事(1)<br><br>第二章  陈其美弃商从戎,投身革命,与蒋介石义结金兰,由此在蒋介石与陈果夫、陈立夫之间铺就了一座魂不断的蓝桥(14)<br><br>第三章  蒋介石愤于恶霸欺压投笔从戎,而陈果夫和陈立夫则受父辈影响背起行囊闯世界,恰巧有陈其美中间搭桥,这才有了蒋介石与陈果夫的第一次谋面(33)<br><br>第四章  革命并没有在心灵上把陈果夫与蒋介石系在一起,倒是一个证券物品交易所让两个人终成知己(48)<br><br>第五章  蒋介石没有辜负陈果夫的期盼,终于在政治上站稳了脚跟,这样.陈果夫、陈立夫便心安理得地南下广州开采“革命之矿”,从此跟定蒋介石(61)<br><br>第六章  陈果夫能干,陈立夫精明,二人忠心耿耿地为蒋介石做事,即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对此,蒋介石打心眼儿里对他们备加赏识(76)<br><br>第七章  血染乌纱,陈果夫、陈立夫死心踏地地为蒋介石效力,深得蒋介石的赏识,最终以他们结党为蒋的忠诚和政绩敲定了蒋家天下陈家党的政治格局。(99)<br><br>第八章  陈果夫、陈立夫为配合蒋介石的军事围剿,与蒋介石一唱一合。对文化界进步人士大肆清剿,对此,蒋介石很满意地称之为“珠联璧合”(124)<br><br>第九章  陈果夫、陈立夫没有因蒋介石的下野而改变初衷,所以,当蒋介石东山再起时,为报恩于二陈的耿耿肝胆,支持二陈坐上了特务魁首“CC”灵魂的逍遥椅(136)<br><br>第十章  陈果夫、陈立夫领导的“CC’势力越来越大,大有功高震主之势.蒋介石为分散陈家势力,把陈果夫从中央调往江苏,最终导致陈果夫与蒋介石撕破脸皮,不欢而散f1641<br><br>第十一章  陈果夫与蒋介石翻了脸,陈立夫认为只有更加努力地为蒋介石做事,才能确保陈家的地位(185)<br><br>第十二章  陈果夫为重树自己在蒋介石心目中的形象,提议献机祝寿。蒋介石怕得罪日本人,去北方避寿,结果避出了一个西安事变.而二陈力主武力讨伐张、杨,蒋介石对此忌恨在心(196)<br><br>第十三章  陈果夫、陈立夫一直认为他们能代表蒋介石。所以,在与国民党各派系的斗争中他们无所畏惧,但通过与政学系的较量,二陈对蒋介石大失所望(208)<br><br>第十四章  陈立夫为争夺三青团首领位置费尽心机,但蒋介石却把这个诱人的角色送给了陈诚,陈立夫从此对蒋介石由失望变为怨恨(231)<br><br>第十五章  蒋介石为阻止陈果夫过多插手政治,同时也为了在感情上安抚陈果夫,支持他出任农民银行董事长,踏足金融界,可陈果夫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247)<br><br>第十六章  陈立夫受命赴美斡旋不成,蒋介石被迫下野,蒋把满腔的怒火都发泄到二陈的身上。骂得陈立夫有苦难言(267)<br><br>第十七章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陈立夫诀别蒋家;“杜曲晚耆旧,四郊多白杨”,陈果夫含恨而去(28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