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走进陈云:口述历史馆藏资料辑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324785
  • 作      者:
    沈善良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走近陈云:口述历史馆藏资料辑录》汇集了陈云同志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思想、实践、事业和生活,它们贯穿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纵观陈云同志光辉一生,研究他的思想、实践、事业和生活,对人们教育最为深刻的是实事求是精神。这是他的一贯风貌,是终身不渝的品格。在身处顺境时如此,在逆境中同样如此。
展开
精彩书摘
    懂事自强<br>    童年陈云懂事早,少年陈云读书勤,青年陈云立大志。<br>    口述:孙福宝、万琴芳、叶荫堂(陈云幼年时邻居)<br>    整理:曹自求<br>    时间:2003年8月8日<br>    陈云,小名叫阿金。父亲陈梅堂,泖东人,是农民兼手工业者;母亲廖顺妹,出生在练塘,靠给人打工帮佣度日。由于家境贫寒,陈云家先是租用练塘镇下塘街潭里一所湫隘的小屋,后来搬到陈徐祠堂东面简陋的平房内居住。但是,祠堂内忌讳养小孩。所以,在陈云出生前,他们不得不第三次搬家,租用闵家两间简陋的小屋。陈云在闵家小屋内出生,与年长他八岁的姐姐陈星一起成长,日子虽苦,一家四口倒也其乐融融。不幸的是,陈云两岁时,父亲因染病溘然长逝,体弱多病的母亲在陈云不足四岁时也离他们而去。陈云和姐姐相依为命,来到外祖母家过活。<br>    外祖母廖陈氏是练塘泖东人,农民出身,生养两子一女,其中一个儿子被邻里称为“龙公子、龙相”,也就是陈云的舅父廖文光。1903年廖文光与练塘镇东目圩村倪姓女子结婚,廖陈氏与儿媳一起生活。当时,外祖母家在镇上也是穷苦人家。舅父以裁缝为业,夜以继日地辛勤劳动,微薄的收入仍然难以维持全家温饱。舅母身患风湿病,臂腕无力。后来,他们开了一家小酒店,供应简单的冷菜(豆瓣、小爆鱼、咸蛋),面点、粥、酒类等,将微薄所得贴补日常开支。<br>    陈云到舅父家仅仅两年,外祖母又告别人世。临终前,外祖母叮嘱儿子把陈云立嗣为子,并改名廖陈云。五年后,结婚多年没有孩子的舅父母生养了个儿子,小名叫阿雪。表弟的出生在给家中带来喜悦的同时也加重了舅父母的负担。因此,幼年陈云就非常懂事,自控力很强,总是尽量挤出时间帮舅父母干活。吃饭马马虎虎,不挑不拣,有时甚至是冷菜冷粥、剩饭剩菜。家务活像洗菜、劈柴、烧火、带领幼小表弟等,陈云都主动去做。陈云从不贪玩,伙伴们叫他玩耍,他也只是出来十分钟左右,而且多数是站在旁边看看。与周围小朋友也从不吵骂打架,邻居都称赞他是个好孩子。<br>    后来,大约在1940年日本侵略军到了练塘镇,廖家的小酒店从此就关门了。<br>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云给表弟写了一封信,要求他描写故乡小镇的面貌。表弟详细地向陈云描绘了他已经离开近20年的家乡情况,署名“江南小镇”,托人带到上海福州路邮局投寄。解放后,表弟去北京,陈云告诉他说信收到了,并询问了寄信的具体经过。<br>    勤奋好学<br>    陈云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要多学习,只有多学习,才能有进步。要多读书,多学文化,多学有用的东茜。学了语文、政治、数学、史地,还远远不够,要学社会学、经济学,要了解社会,了解世界。”<br>    ……
展开
目录
一、奋发有为的青少年<br>懂事自强<br>勤奋好学<br>做有志青年<br>组织商务罢工<br>领导红色工会<br>有惊无险的经历<br>不惧“铁窗”和“杀头”<br>化名陈亨发动农运<br>短暂隐蔽“草鞋亲”<br>始终保持高度警惕<br>开铺子做买卖<br>念念不忘故友情<br><br>二、从江西到新疆<br>长征途中的“机动干部”<br>任代理副教授<br>接应西路军,创建航空队<br><br>三、延安八年展才华<br>窑洞里办婚礼<br>阐述共产党员的标准<br>坚守党性原则<br>善于发现干部优点<br>“知识分子是革命的力量”<br>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br>照顾烈士后代细致入微<br>协调边币战胜法币<br><br>四、不辱使命在东北<br>从沈阳到哈尔滨<br>在宾县的日日夜夜<br>调查研究北满工作<br>稳重的工作作风<br>千方百计收集物资<br>尊重民主人士<br>难得吃上一只鸡<br>“大连要把工业抓起来”<br>主动请缨到南满<br>每天工作十六小时<br>接管沈阳意义重大<br>进关之前的一次交待<br><br>五、全副精力抓经济工作<br>正视建国之初的困难<br>平抑“两白一黑”物价<br>探索发展橡胶生产<br>大力支持抗美援朝<br>编制实施“一五”计划<br>通宵达旦地工作<br>参与决策新人民币的发行<br>提出“四大平衡”理论<br>高度关注农业农村问题<br>改进粮食的统购统销<br>疏导家乡学生代表的思想<br>建议保留“商务印书馆”这块招牌<br>指导公私合营企业的工资改革<br>了解公私合营进展情况<br>改进经济管理体制<br>视察北满钢厂<br>继承和发扬手工业的优良传统<br>在无锡考察疗养<br>寻找解决农村困难的办法<br>反对钢铁生产高指标<br>支持发展化肥工业<br>坚持实事求是<br>严格遵守规章制度<br>赞同种植单季稻和母猪私养<br>“农村的小商店不能撤”<br>“自留田可以种稻”<br>论证调查结论<br>累得无力说话<br>几个“不准”和“坚持”<br>告诫革命后代“束身自爱”<br>讲原则婉拒恩师<br>追忆夏采曦<br><br>六、推动拨乱反正<br>坦然面对“文革”冲击<br>住在江西青云谱“干休所”<br>深入职工群众<br>“不喝工厂一杯茶”<br>研究当代资本主义<br>再次来到北满钢厂<br>“清茶一杯”情意深<br>突破“禁令”,扭转会议进程<br>平反冤假错案<br><br>七、关注民生大事<br>宝钢“要干好”<br>精于“打算盘”<br>总结经济建设规律<br>“吃饭穿衣是人民的大事”<br>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br>饮食起居讲究平衡<br>“学哲学很管用”<br>慈祥、随和的“老爷爷”<br>清醒地考虑身后事<br>与革命后代共度春节<br>商务工运史料要核实<br>会见阿尔希波夫<br>与邓小平心息相通<br>赠送“十五字”题词<br>勉励“小牛经理”<br>最爱云栖漫步<br>“到上海是回家”<br><br>在上海华东医院<br>“见见家乡的同志”<br>“要写好四野战史”<br>托起大山的希望<br><br>八、热爱评弹艺术<br>业余爱好评弹<br>调查研究评弹艺术<br>“评弹要像评弹”<br>培养青年评弹演员<br>倡导谱唱毛主席诗词<br>欣赏长篇弹词《李双双》<br>对评弹一往情深<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