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世传奇天资聪慧
崔尔庄,原名崔庄,是华北平原上的一座小镇,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正西二十多公里处,今属沧县所辖。这里是纪晓岚的出生地。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崔庄属直隶河间府献县。村里有一家富户,户主名叫纪天申。纪天申子孙满堂,有三个儿子:容舒、容雅、容恂;当时他已有了三个孙子:容舒的儿子纪睥,容雅的儿子纪昭、纪易。家中尚有诸多女眷,再加上奴婢、杂役,可谓人丁兴旺。纪家是一处大宅门,朝南的门楼高大宽敞。宅内有好几进庭院,房屋鳞次栉比,还有几座小楼散布其间,颇有些不同凡响的气派。
传说这年六月的一天,在纪家住了多年的一位“仙人”突然告辞,主人询问缘由,“仙人”说,“兵部尚书”就要来了,我得走了。纪家人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时隔不久,纪晓岚就降生了。
这个带有神奇色彩的传说,记载在清朝文人方士淦所著的《蔗余随笔》里。当我们今天感叹种种戏说的时候,岂不知对他的戏说好像是与生俱来的。
比方士淦更早的记载是朱硅写在《纪文达墓志铭》里的一段话:“先是郡为九河人海故道,天雨则汪洋成巨浸,水中夜夜有光怪。公王父(即“祖父”——笔者注)梦见光人楼中,已而公生,光遂隐,人以为公实此灵物化身也。”文中已透露纪晓岚为“灵怪转世”。朱硅是何许人?他是嘉庆帝的老师,并与纪晓岚为同年考中举人,同朝为官又是相知的朋友。纪晓岚临终前是朱硅的副手,当时朱任大学士,纪是协办大学士。其后,清代文人的笔记里又有不少类似的记载。
纪晓岚的门人梁章钜在《归田琐记》里,把“纪文达师”的出生写得更为神奇,先说他这位座师是“火精转世”,并说那火精为女身,火精出现时,村民们敲打着铜器驱赶,见火光中隐隐约约有一赤身女子。有一天,火精进入纪家内室,众人正在议论纷纷,传出了小公子出生的消息。小孩子一生下来耳垂上就有穿痕,像是戴过耳环,两只小脚又白又尖,如同缠过足似的,于是人们沸沸扬扬的传开了,说这孩子是“火精转世”。
梁章钜是嘉庆七年(1802年)壬戌科进士,那场会试的正考官就是纪晓岚,而且,纪晓岚也是梁章钜祖父、父亲与叔父的老师。有了这层关系,梁章钜自然也就有机会见到纪晓岚,因而他写得活灵活现,说老师的耳痕至老犹宛然可见,那双小脚也不避人,常脱下袜子让人看。《归田琐记》里又说纪晓岚是个猴精,家中几案上常摆些榛、栗、梨、枣之类杂食,随手抓着吃。还说他是蟒精,因为纪宅附近地里有大蟒,自从纪晓岚出生后,那蟒就不见了。在张培仁《妙香室丛话》中亦有相同的记载。在纪氏故乡,还有纪晓岚是金鸡下凡的传说。当然这都是一些附会、传说而已,不足为信。纪晓岚自称“河北庸流,燕南下士”,此虽谦词,却反映出他出身的平凡。他虽然出生在世家大族,但跟朝堂里有些高官重臣相比,他既非贵族后代,又非官宦世家,只不过是个耕读之家出身,比较起来还是显得有些微贱。围绕他出生时的种种传说,无非是用来证明,后来创建了惊世文功的这位大学问家,是有根源,有来历的,生来就与众不同。其实,他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和别的婴儿不会有什么两样。人生的或社会的任何一个大事件发生之后,如果着意去搜寻其前兆,总能附会出一些蛛丝马迹。这样会使得纪晓岚本来平凡的出身,显得有些不平凡起来。
纪晓岚的生辰是农历六月十五日午时。那年,祖父纪天申六十岁,父亲纪容舒三十九岁,大哥纪睥十九岁。纪啤是纪容舒与原配夫人安氏所生,安夫人已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二十九岁上去世,继配张夫人未及生育又过早病亡。纪晓岚的生母是父亲的第三位夫人,是第二位夫人的亲妹妹。她在二十九岁上生下了这个不平凡的儿子。
按照纪氏家族辈分,纪晓岚排在第十四世,属“日”字辈,故取名昀,字晓岚。后来,他的字比名更为世人所熟知。按家庭里的大排行,纪晓岚是老四,也就是说,他是爷爷的第四个孙子。所以府中上下都叫他四少爷,又称四官。
崔庄纪氏,不仅是富庶之家,更是书香门第。小纪昀天资聪慧,活泼机灵,虽然很调皮,却十分招人喜爱。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长辈们整天读书习字,吟诗作对,纪晓岚耳濡目染,很小就熏染上了文雅之气。一天,他到三叔容雅屋里去玩。三婶正盘膝坐在炕上做女红,小纪昀歪头盯着婶婶腿下露出的小脚。叔叔看着好笑,有意试试小侄子的文才,顺口吟道:
三寸金莲瘦,
纪晓岚小眼一眨,随口对上一句:
一双绣鞋轻。
婶婶佯装嗔怒:“你这小崽子也跟着你叔捉弄我!”叔叔帮着侄子说:
谁还没有脚?
纪晓岚接口对上:
何必动无名!
机智巧妙的答对博得了大人的欢心。纪容雅本应是纪晓岚的二叔,但按大排行,纪晓岚的伯父家还有一位比容雅年长的叔叔叫纪符,所以容雅也就成了三叔。
崔庄西边的景城村,是纪氏祖居地。景城村北土岗上有一座建于明朝的真武庙。庙里有一位道士,因特别謇欢下象棋,人们都叫他棋道士。棋道士棋艺很“臭”,棋风又差,光想赢,不想输,如果眼看自己要输了,就动手跟人家抢夺棋子。有一天,纪晓岚跟着一位堂兄到庙里去玩,棋道士打量着纪晓岚头上那两只高耸的小抓髻,也想卖弄一下文才,笑着戏谑道:牛头有幸生龙角,
纪晓岚心中暗笑,顺口回敬说:
狗嘴何曾吐象牙!
自作聪明的棋道士吃了个大窝脖,尝到了小孩子的厉害。
有一年,河间知府造访崔庄纪府。知府进村时,纪晓岚正跟小伙伴们在街边玩皮球,偏巧球飞进官轿里去了,衙役们大声喝斥,孩子们吓得四散躲避,唯独纪四官,不但不逃,居然还挺身上前拦住轿子要球。知府见这孩子机灵可爱,便探出头来,逗他说:“我出一联,如果你能对得上,就把球还你。”纪晓岚点了点头。知府扫视了一下躲在路边惊恐张望的孩子们,顿时有了上联:
童子六七人,惟汝狡。
纪晓岚不假思索地随口应道:
太守二千石,独公……
最后一字却迟不出口。知府讶然问道:“最后一个字是什么,你为什么不说?”纪晓岚笑眯眯地回答:“大人如果把球还给我,那个字就是‘廉’,不给,那字便是‘贪’!”
太守是汉代官职,俸禄为每年两千石粮食,所以又把太守称二千石。清朝已经没有太守之职,由于知府与太守属同一级别,常常以太守代称知府。此语一出,知府立即为他的聪明狡黠和应对从容所惊服,连声赞叹这个小娃娃日后必将出人头地,球自然也就回到了纪晓岚手中。
如今在纪晓岚的故乡,许许多多有关他聪明机智的故事,仍在民间文学中流传。还有一个故事说,纪晓岚和一群小伙伴们一块弹玻璃球,球蹦进大马车的旋子里。旋子是安在车辕子前头的小铁管,管长半尺多,管孔直径不足一寸,管口冲上,是用来系绳套和插鞭杆的。球掉进旋子里掏不出来,大家急得团团转。纪晓岚不慌不忙地说,看我的。他找来一根小木棍,抓起一把细沙土,一边往旋子孔里注沙土,一边用小木棍拨动玻璃球,球渐渐地浮了上来。
纪晓岚读书一目数行,过目不忘。崔庄有个书铺,纪晓岚常去看书。开初,掌柜的还热情地向他推荐各种书籍,谁知他每次来了只管翻看就是不买。后来才知道,这孩子看一遍就把内容记在脑子里,不用买了。从那时起,掌柜的再也不让他随便看书了。
聪明机智之外,纪晓岚还有一种特异功能。他在四五岁时可以在夜间视物,七八岁后这种功能渐渐消退。这件事明明白白地写在《阅微草堂笔记》里。是真是假不好断定,反正纪晓岚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是名传乡里的“神童”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