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刘邦与汉初三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4085587
  • 作      者:
    孙家洲著
  • 出 版 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刘邦与汉初三杰》简述关于刘邦与汉初三杰的故事。以项羽与刘邦为中心人物而展开的“楚汉之争”,是传唱千古的英雄赞歌。在灭亡项羽之后,刘邦有“南宫论功”之举。其所推崇的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在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他们与刘邦、项羽共同谱写了秦汉之际的历史华章……
展开
作者简介
  孙家洲,教授,男,汉族,山东人,1955 年生人。
  1978 —— 1982 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本科学习;
  1982 —— 1985 年在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师从郑昌淦先生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1994 —— 1995 年间曾经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日本进行为期一年的专题研究。
  1999 年被评定为教授。
  2002 年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第九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同时受聘为国学院和历史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汉唐史研究中心主任。
展开
内容介绍
  刘邦在“南宫论功”中所推崇的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在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拥有巨大的影响。他们不仅以汉家开国功臣而广为人知,而且还作为传统社会中官吏的楷模与神灵而受到崇拜。张良被推崇为神仙,名列“仙班”;萧何与韩信同样也在许多地方被立祠祭祀。三位均超越朝代更替而安享人间香火。在《清会典·工部》中就规定:各地的县衙中要建立“衙神庙”,以勉励县级官吏以前代典范为榜样,努力从政。在河南的内乡、新密古县城的“衙神庙”供奉的就是萧何、曹参二位。因此,“衙神庙”又称“萧曹庙”。游历过平遥古城的人们,应该对其中的“衙神庙”有深刻的印象。平遥“衙神庙”的称号是“酂侯庙”,祭祀的神主却是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对此,我感觉有点奇怪:萧何在秦朝曾经担任过县吏,进入“衙神庙”算得上是名正言顺;但是,韩信从来没有做过县吏,为何与萧何比肩而成为“衙神”?或许,只有一个理由:人们太喜爱韩信了!在萧何等接受后人香火祭祀之时,实在不愿意让韩信独受孤独。于是乎,不管韩信是否有县吏的仕宦经历,只顾将韩信拉来“入伙”就是!平遥古城“衙神庙”中的三杰塑像,可以说反映了一种“人心所向”。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创业艰难百战多一汉高祖刘邦
  一、顾盼自雄的亭长
  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难免志得意满。他合“三皇五帝”尊号为一,创建“皇帝”名号制度,并自称“始皇帝”,欲其子孙世世相传,以至无穷,就是这种得意骄横心态的直接体现。同时,秦始皇并未完全被胜利冲昏头脑,国家所面临的潜在威胁,他并非毫无所知。他对楚、齐、韩、赵、魏、燕六国故地,始终持戒备心理,政治上的统一并不意味着文化心态上的认同,秦始皇本人的“关中本位”思想,自身就是证明;崛起于北方草原的匈奴族,借中原地区战国纷争之机,南下鲸吞,此时已是秦王朝一个可怖的强邻。即令秦始皇希望能高枕无忧,现实也不容他乐观起来。他微服私行于都城咸阳,竟遇“盗贼”惊驾,不得不闭城二十日,搜捕盗贼;外出巡行,又遇刺客,博浪铁椎一击,万幸只中副车,确实足以令人丧胆;天降陨石,百姓刻“始皇帝死而地分”以泄愤;方士求长生之药不得,归朝却奏上“亡秦者,胡也”的神秘谶言,令人心神不定;在统一战争中最费手脚的楚地,民风剽悍,偏又自认为“秦灭六国,楚最无罪”,民间广泛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始皇帝自然不能置之罔闻,他时常说“东南有天子气”,东南,即指楚国故地,所以,秦始皇也曾采取过若干强硬手段,力图巩固自己的政权。他开直道,筑长城,以良将重兵戍守北边,是为了抵御来自匈奴的威胁;他修驰道,迁徙六国贵族人物及富商大贾入关中、巴蜀,是为了防范来自山东六国故地的复仇。秦始皇沿所修驰道,多次去六国故地巡行,固然有追求长生不死的意念,同时也有向六国遗民显示皇帝威严、炫耀军事优势的用心。所以,始皇帝的随行队伍,浩浩荡荡,旌旗飘摇,金戈之声传闻数里,森然之气直逼霄汉。特别是皇帝法驾,在金戈铁马的簇拥之下,更是声威显赫,万众瞩目。胆怯者远避而不敢窥视,稍具胆识者迎尘跪拜,惊叹天威不可测。始皇帝安居车驾之上,纵目四顾跪拜的臣民,自然是“龙心大悦”。
  又过了若干时日,秦始皇一行结束了东方巡行,返回都城咸阳。城中居民和来都城服徭役的四方百姓,也蜂拥而至,在警戒线之外夹道观看皇帝威仪。法驾缓缓驶过,围观者中突然传出一声赞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人们循音望去,只见一位四十岁上下的壮士,满面艳羡之色,目送皇帝法驾远去。壮士姓刘,名邦,字季,秦沛县人。当时,他以泗水亭长的身份(亭长,秦代基层治安机构的负责人,大略相当于今乡镇派出所所长),带领沛县民夫,在咸阳服徭役。
  刘邦生性豁达,好酒好色,广交朋友,行事多带游侠风气。他虽生长于普通农家,却自幼不喜农田生产。在担任泗水亭长之后,他与沛县县衙中的大小吏员过从甚密,更与萧何、曹参结为知交。刘邦的地位虽然低于县吏,但他却自视甚高,时常与县吏们斗口争胜,在折辱别人之中,得到一丝优越之感。一班县吏们也就把他当做爱说大话之徒看待,无人与其争一日之长短。
  刘邦不循常规、不拘小节的性格,有两件事可做例证:
  刘邦喜好饮酒,但又时感囊中羞涩,于是他时常去王氏、武氏两家酒店中“赊酒”,每饮必至尽兴醉卧,所赊酒资不在少数。两位酒店老板,虽然把所赊酒钱记录在案,但却没有胆量当面索取;刘邦似乎从未想过要偿还酒钱。因此,每到年终,酒店老板只能毁弃赊酒凭据。
  县令的好友吕公,自外地举家迁居沛县。县令设宴接风,沛地豪杰、吏员闻知之后,或出于情愿巴结,或出于无奈敷衍,纷纷携带钱财礼品前来庆贺。沛令委托精明能干的主吏掾萧何操持盛宴,按贺礼多少决定席间的位置,凡礼钱超过一千的,即可到堂上入席,不足一千的,只能坐在堂下。贺客们入席方毕,门口又传进了一张名帖,上写“献贺钱一万”。只见来客昂然而人,手中实不持一钱。萧何笑着向吕公介绍:“这是本县泗水亭亭长刘季,他一贯说大话,却很少能成事。”吕公见刘季仪表伟岸,气度不凡,虽说靠伪称有重金相贺而“混”入正席,却吃喝谈笑,旁若无人,更无一丝歉愧之色。吕公心中暗暗称奇,席间有意结交攀谈,并在酒后留下刘季,把爱女许配于他。
  不料,吕母对吕公的决定大为不满,连声抱怨:“你常说女儿相带富贵,不能随意许人。怎么胡乱把女儿许给一个小小的亭长?”吕公却神秘地说:“你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就这样,刘邦意外地获得了娇妻。这位吕公的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吕雉,日后汉高祖刘邦的“正宫皇后”。
  这位吕公,在刘邦不得他人好评的时候,居然以女儿相许,倒也称得上是“慧眼识英雄”。其实,吕雉的谋略手段,也不比刘邦逊色。她后来协助刘邦诛杀开国功臣,不见一点“妇人之仁”,在稳定汉初大局上实实在在有所贡献;在她的刻意经营之下,刘邦晚年“改易太子”的如意算盘都不得不中止,就此而言,她巧妙地控制了堪称雄杰的刘邦。  由于她的临朝称制和晋封吕氏子侄为王,激化了吕氏外戚与宗室集团、功臣集团的矛盾,导致吕雉身后的一场统治集团高层的流血事变,吕氏失败而被灭族,这使她在地下也无法瞑目。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展开
目录
开篇语:“南宫论功”话三杰
第一章 创业艰难百战多——汉高祖刘邦
一、顾盼自雄的亭长
二、斩蛇起兵
三、鸿门宴
四、再入关中
五、彭城惨败
六、“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七、“皇帝之贵”
八、晚年悲情:宠妃爱子谁堪托?

第二章 首席智囊——张良
一、从“博浪椎击”到“纳履圯下”
二、兴汉大计
三、定汉奇策
四、“愿弃人间事”

第三章 第一良相——萧何
一、丰沛故交汉王首相
二、论功定位两居首
三、谨慎避罪如履薄冰
四、“萧规曹随”

第四章 兵家智圣蒙冤元戎——韩信
一、从“受辱胯下”到登坛拜将
二、侧翼战场的汉军统帅
三、垓下之战的总指挥
四、从“不忍背汉”到“钟室受诛”
五、千古不平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