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动荡的年代
1.1 一个山村农娃
1.2 在动荡中成长
第二章 立志务农
2.1 攻读“南高”农科
2.2 献身小麦
2.3 第一部小麦分类文献
2.4 第一本小麦专著
2.5 创办山村小学
2.6 喜遇知音
2.7 留学生涯
2.8 育成“中大2419”、“矮立多”等小麦良种
第三章 赤子之心
3.1 只身去重庆
3.2 雾都灯塔
3.3 初识周恩来
3.4 心向延安
3.5 自然科学座谈会
第四章 风雨历程
4.1 火烧“洋麦”,立志自主创新
4.2 川北调查受困,坚持小麦科学试验
4.3 惊魂八千里,山城团聚
4.4 大轰炸下,完成研究论著
4.5 贫病交困中,发现“云南小麦”
第五章 辛勤耕耘
5.1 教书育人
5.2 浓浓师生情
第六章 黎明的曙光
6.1 庆祝抗战胜利
6.2 毛主席的接见
6.3 九三学社的成立和黎明前的斗争
6.4 依依惜别重庆山城
6.5 “九三南京分社”和“五二0”的火焰
第七章 梅园花开
7.1 绝处逢生
7.2 黄泥岗来的
7.3 五张任命书
7.4 以农为本
7.5 为新中国建设广罗人才
7.6 三次出国访问
7.7 新的旅程
第八章 一片挚诚在南农
8.1 建院之初的一场风波
8.2 教育和生产相结合的办学方向
8.3 农业院校搬到城外去
8.4 成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第九章 科研新天地
9.1 “南大2419”大面积推广
9.2 对云南小麦的研究
9.3 中国小麦的种类及其分布
9.4 奉调北京
第十章 创新之路
10.1 坚持科学真理,反对浮夸风
10.2 打破常规,在冬麦区选育春小麦
10.3 倡导小麦育种南繁北育、异地加代
10.4 百折不挠,一年繁殖三代小麦
10.5 育成京红1-9号小麦良种,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0.6 再探新路,育成“中字麦”系列优质小麦新品种
第十一章 蹉跎岁月
11.1 被扫“四旧”
11.2 接受审查
11.3 “庙”被拆了
11.4 重享天伦
11.5 悼念周恩来总理
第十二章 科学的春天
12.1 “四人帮”垮台
12.2 多方奔走,恢复农业科学院
12.3 上书中央,呼吁“南农”复校
12.4 提出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六点建议
12.5 为“六五”——“九五”攻关,改善科研条件而奔波
12.6 主持“小麦生态研究”重大课题
12.7 关怀年轻一代,让位给新人
第十三章 老骥伏枥
13.1 “小麦是我的宝贝”
13.2 踏遍了山山水水
13.3 不断献计献策一
13.4 主编小麦理论著作
13.5 为现代农学家立传
第十四章 山高水长
14.1 情牵海峡两岸
14.2 桃李满天下
14.3 九十三岁贺“九三”
14.4 百岁华诞
14.5 南京农大八十周年校庆
第十五章 一个世纪的交情
15.1 献身棉花,万古长青的冯泽芳
15.2 身处逆境,不屈不挠的吴福祯
15.3 一边挨斗,一边育种的鲍文奎
15.4 一生坎坷,未泯忠心的金孟达
第十六章 百年沧桑
16.1 痛失老伴
16.2 故乡之行
16.3 倒计时一百天
16.4 大地之子
附录
F.1 追思与怀念
F.2 金善宝获奖项目
F.3 金善宝生平活动年表
F.4 金善宝科学论著目录
后记
内容摘要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金善宝》将以传记的形式展限其传奇一生。金老的一生,集中体现了一位进步知识分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他的一生,始终对祖国挚着热爱,以平凡而高尚的工作,真正实践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于自己取得的不平凡成就
金老只是谦虚地认为,这是顺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而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