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路和财富
说起《风筝误》,一定得提该剧的导演、身段唱腔的设计者:周志刚老师。
周老师是昆二班学员、张静娴老师的同学,是我昆曲艺术的启蒙老师,教了我第一出戏《长生殿·小宴》。早年,同学余彬给周老师起了个外号:“巧克力爸爸”,“巧克力”是形容周老师皮肤黝黑,“爸爸”是因为周老师真的和学生们很亲。而我在记忆里搜寻关于“巧克力爸爸”的片段时,想到的是歉意。
进戏校的第二年,为了《小宴》中的几句唱,周老师反复教,今天学不会明天教,明天学不会后天再教,可我还是不会,心急之下,竟然当堂发脾气,撂“挑子”。当时对老师并不是不敬,而是对自己不满意。虽然后来写过一份检讨,承认错误,可心里对老师总有愧疚。很多年之后,有一次,“巧克力爸爸”跟我回忆说,学完《花婆》之后,他对岳老师说“张军开窍了”,并积极推荐我去跟岳老师学《玉簪记》、《墙头马上》等经典的剧目。
的确,我的艺术生命是后来更长一段时间里,蔡老师和岳老师给的,可周老师教了我这辈子第一句念白、第一个身段。“巧克力爸爸”给我的“第一口奶”,决定了这样一种渊源,这样一种情感,这样一种不可否认的师承关系。
从戏的本身来讲,《小宴》予我,几乎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但是随着自身对昆曲艺术的逐渐领悟,才对启蒙老师要求的一板一眼、一招一式,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一切,直到2005年排《绣襦记》、2007年排《风筝误》时,我才细细体会到。
周老师对昆曲表演艺术的核心,讲求的是“重提轻放”。无论是身段、念白、眼神,还是对人物情绪的把握,都需要演员在准备的时候蓄势、蓄力,要让观众感受到“饱满”,而行将表达的一刻,又得轻盈从容地释放出来。
“重提轻放”,本意说的是舞台表演艺术,又何尝不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也许很多事情,年过“三张”还做不到轻轻放,但起码,从重重地提开始,从每一天每一件小事开始。也许认真对待之后,结果自然来得从容。
展开